——2025年1月16日在东营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东营市市长 陈必昌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山东视察,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山东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定好位、挑大梁,要求“总结推广山东东营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的有效做法”,全市上下倍感振奋、倍受鼓舞、倍增干劲。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四个高”和“两个高于”,持续深入实施“两大战略”,加力提速打造“三个升级版”,圆满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深入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服务保障国之大者展现新作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持续发力、集成创新,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生态保护治理取得重要进展。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扎实推进,黄河口候鸟栖息地入选世界自然遗产,2024国际湿地城市市长圆桌会议在东营成功举办。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河口段主体完工,黄河水资源超载治理任务全面完成。PM2.5平均浓度连续3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国控河流、近岸海域水质持续改善,黄河东营段、黄河入海口湾区获评全国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盐碱地综合利用取得显著成效。国家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扎实推进,开发耕地后备资源2万亩左右,提质改造盐碱耕地4万亩以上。盐碱地国创中心建设进展顺利,辐射全国重点地区的协同创新体系日趋完善,已审定、登记耐盐碱作物新品种20个,各类新品种、新技术面向全国示范推广1977万亩。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建设取得新的突破。胜利油田原油产量达到2359.2万吨,渤海油田东营上岸原油突破1000万吨。全国首个吉瓦级海上光伏项目国华HG14并网发电,全国单体容量最大的电化学独立储能电站东营津辉项目建成投运,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801万千瓦、是火电装机的1.5倍,新型储能规模达到115万千瓦、占全省的六分之一。地热开发步伐加快,牛庄无烟小镇、胜利油田辛109地热多元利用等项目建成投用,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全面完成,全市地热供暖面积达到1500万平方米、增长154%。
(二)抢抓用好政策机遇,经济运行实现新突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有力发挥月度经济运行分析调度等机制作用,加力落实“两重”、“两新”和一揽子增量政策,结合实际推出系列特色政策,社会信心有效提振,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2%。工业经济稳健增长,落实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深化“千名干部进企业、百个部门进工地”等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389项,连续2年获评全省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入选数量均居全省首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项目建设提速增效,320个省市重点项目、23个“两重”项目完成投资12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4%。促消费政策有效落实,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举办“2024消费促进年”系列活动170余场次,发放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4.9亿元,引进盒马鲜生等首店名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2%。对外贸易量稳质升,统筹对内对外双向开放,新增有进出口实绩企业220家,实现外贸进出口2670.5亿元,实际使用外资9.6亿美元,签约招商引资项目506个、签约金额2260亿元。
(三)持续发力链条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增创新优势。传统产业加快转型,PX上下游配套、中化山东化工原料基地等重大项目扎实推进,振华丙烷脱氢、利华益环氧丙烷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301个投资500万元以上设备更新和技改项目顺利实施,胜利炼化“油转化、油转特”加快推进,2个化工园区完成扩区调区,东营临港化工产业集群入选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兴产业加快壮大,海科ABS树脂、垦利石化特种树脂、齐成锂电池材料前驱体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华东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中船海装海上风电全功率试验平台建成投用,新材料、医药等产业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深入实施新一轮海洋强市建设行动,预计全年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200亿元。农业产业加快发展,新建高标准农田7.1万亩,超额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粮食连续稳产增产,黄河口滩羊、大闸蟹等产业实现全链条提升,人均肉蛋奶产量均居全省前列。科技创新加快推进,稀土催化研究院等4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快高质量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连续3年保持30%以上增长,全市连续7年实现青年人才净流入,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48%,全社会研发投入突破百亿元。数字经济加快突破,东营算力中心等重点项目建成投用,华泰“智慧造纸5G全连接工厂”入选国家试点,新能源电子材料产业集群入选首批省数字产业集群,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近翻倍增长。现代服务业加快提升,中心城区物流园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金融业增加值增长9%;出台3批、38条房地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新建成运营文旅项目8个,高标准举办“沿着黄河遇见海”宣传推广大会等系列文旅活动,游客接待量、旅游收入创历史新高。
(四)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高质量发展激发新活力。认真贯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新争取国家级省级试点84项,生态保护治理、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营商环境改革继续深化,扎实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行动、护航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政企行”阳光执法监督常态化推进,企业诉求办结率不断提高。“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继续深化,创新推出“一件事”服务场景15个,集成运行企业个人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服务场景225个。完善政务服务热线工作机制,群众诉求办理质量持续提升。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市属国有企业主责主业更加清晰、经营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显著提升,企业信用评级取得重要突破。农村改革继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解决承包地细碎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国家级试点任务顺利完成。社保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在全省率先推开特定从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率先将边缘困境儿童纳入保障范围,创新推出的新生儿“落地即参保”等改革举措惠及千家万户。教育改革继续深化,整市创建为省级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山东石油化工学院获批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东营职业学院通过国家首轮“双高计划”验收,市技师学院获批开展中职本科贯通培养和五年制高职教育。公立医院改革继续深化,“医共体+医联体”建设走在全省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前列,共享中药房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域全覆盖。
(五)着力抓统筹促融合,城乡区域发展呈现新面貌。特色生态城市提档升级,东辛、金湖银河等重点片区城市更新加快推进,13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新建改造城市道路35公里、公园游园14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居全省首位,舒朗大气、生态宜居的城市风貌更加彰显。乡村振兴扎实推进,推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度融合,加快省市级乡村振兴片区建设,实施衔接资金项目44个,建成省市级和美乡村310个、覆盖率居全省前列。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构建,津潍高铁东营段建设快速推进,东营高铁站现代综合枢纽开工建设;东青高速改扩建、德州路西延暨东津黄河大桥竣工通车,G220东深线改建工程开工建设;东营港一突堤10万吨级通用泊位、集装箱泊位全部建成,25万吨级单点系泊码头、一突堤铁路专用线加快推进。水利设施加快建设,实施广北水库、一村水库等水源保障工程,完成王庄、五七等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油地校融合纵深推进,胜利油田“三院”搬迁工程顺利推进,中石化东营320万方原油商储等项目加快实施,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碳中和联合研究院建设扎实推进,黄三角农高区科研攻关、人才培育、产业孵化、成果推广取得新突破。
(六)坚持人民至上,增进民生福祉交出新答卷。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民生实事扎实落实。年初确定的15件民生实事完成年度任务,新谋划的学校饮水设备更新、新能源车充电设施建设等民生实事顺利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持续优化。城镇新增就业3.8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北京师范大学东营实验学校、黄三角农高区实验学校等6所学校建成投用,428所学校建成“校园天眼”工程。170家村卫生室完成“五有两全三提升”改造,市级传染病智慧化监测预警平台上线运行。市养老中心投入运营。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工伤保险待遇、九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稳步提高,居民普通门诊统筹报销比例达到65%,14种疾病新纳入门诊单独支付病种保障范围,“救急难”专项基金同一家庭年度救助提高到28万元。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大河之洲》获全球纪录片最高奖,在我市取景拍摄的电视剧《迎风的青春》在央视播出。高质量承办省第十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黄河口马拉松赛影响力持续攀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安全生产深化落实年等整治行动,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监管走在全国前列,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持续下降。食品药品安全水平进一步巩固提升。基层“三保”、金融和地方债务风险防范扎实有效。社会稳定风险隐患专项整治深入推进,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油区秩序治理、信访工作法治化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国防动员、退役军人、双拥共建、民族宗教、对口支援、审计统计、外事侨务、地震气象、消防救援、机关事务、驻外联络、打私等工作取得新成绩,档案史志、广播电视、工青妇、残疾人、公积金、红十字、仲裁等事业实现新进步,中央、省驻东营单位作出新贡献。
过去一年,我们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纪检监察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定期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情况。法治政府建设持续深化,府院、府检联动深度融合,普法宣传深入实施。市政府常态化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对口联系、民主协商。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着力减轻基层负担,不断锤炼优良工作作风,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
各位代表!回望过去一年,形势复杂多变、工作承压前行、成绩殊为不易,最坚强的保证是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和党中央坚强领导,最根本的遵循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同心协力、团结奋斗、扎实苦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东营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成绩给我们增添信心,问题让我们不能懈怠。主要是:经济运行向好态势需要稳固,有效投资、外贸出口、财税增收持续承压,部分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科技创新动能有待增强,产业转型升级仍需提速;基本公共服务仍有不足,安全生产、社会治理等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有的政府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创新精神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将直面这些问题,努力改进工作,不负人民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