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1月10日 周海兵)

2025-02-10 15:57 来源:长沙晚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秦宇雯)

长沙市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1月10日 周海兵)

2025年02月10日 15:57   来源:长沙晚报   
  2025年1月10日长沙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周海兵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按照省委“八个走在前、作示范”和“七个坚定不移”总要求,全力实施“八大行动”,深入推进“产业质效倍增年”“担当善为落实年”建设,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以超常规的力度和举措、用百分百的努力和奋斗,有效应对复杂严峻形势,有力统筹各项事业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预计数,下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05%,连续17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交出了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答卷。

  一年来,我们全力以赴拼经济、稳增长,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更加巩固。政策效应加速释放。坚持系统谋划、抢抓政策机遇,强化专班推进、双周调度、下沉督导,全力推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质效双升。部署推进“两重”“两新”工作,用足用好存量和增量政策,全年获批发行专项债券448.3亿元,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64个、资金29.9亿元,汽车、家电产品以旧换新交易量分别达9.8万辆、125万台(套),带动消费约225亿元。深入开展“两重”“两新”送解优专项行动、“万名干部联万企”行动,兑现政策资金30.4亿元,惠及经营主体17.5万户次。项目建设有力有序。深入开展“五比五看”项目竞赛活动,集中开工439个重大项目、总投资2483亿元。92个在长省重点项目、34个市领导联点项目、市“五个十大”项目完成投资均超年度计划,638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793亿元。长沙机场改扩建、椒花水库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比亚迪电子生产基地二期、惠科配套产业园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正式投产。招商引资成果丰硕。聚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成功举办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世界计算大会、互联网岳麓峰会、旅游发展大会、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等经贸活动,新引进2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97个,其中5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1个,海信长沙综合生产基地、玉湖冷链交易中心、坚峰智能电动车等重大项目签约落地。全球湘商总部基地落户海归小镇,湘商回归新注册企业190家,到位资金880亿元。校友回湘到位资金463.6亿元,引进人才255人。消费市场持续回暖。成功承办央视春晚长沙分会场活动、全国首届小戏小品展演、第四届中国城市夜间经济发展峰会,举办各类消费促进活动100场、大型演艺活动56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5%以上。文旅消费有效释放,新增国家4A级景区2家,上榜“2024全球100目的地”,稳居假日旅游“全国十大热门城市”,全年接待游客突破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2000亿元。浏阳市“相约浏阳河·周末看焰火”活动火爆,芙蓉区获评全国夜间经济优选城区,铜官窑获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一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抓集群、育主体,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工业园区提质增效。坚持以“两清单、两增量”为主抓手,深入开展园区制造业提升行动,园区制造业投产项目实现“翻番”,有力推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1%以上、增速创近年新高。宁乡高新区、岳麓高新区产业发展案例成为全国推进新型工业化典型,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入选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园区,宁乡经开区、浏阳经开区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望城经开区入选全国生物医药百强园区,雨花经开区入选全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单。优势产业聚链成群。深入实施产业链群提升行动,中联智慧产业城、中伟先进功能型材料产业园、星邦智能国际智造城、蓝思智能装备研发生产基地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数控磨床产业集群晋级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总营收超2500亿元。智能建造产业总营收突破1800亿元,走在全国前列。入选全国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首批国家数据标注基地,获批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北斗规模应用国家级试点。链上企业培优育强。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6个,总数32个。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5家,总数213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0家左右。5家企业跻身2024全球独角兽榜单,隆平高科荣获第五届中国质量奖。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7家,建成湖南省制造业创新中心6家。首批60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改造全面完成,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数量居全国首位。湖南大数据交易所交易规模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排名2024数字经济百强市第14位。跃居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5位。

  一年来,我们持之以恒强创新、增动能,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阔步前行。科创平台提档升级。“1+2”国家实验室体系加快构建,获批建设全国首家矿产资源领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杂交水稻“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入列;省“四大实验室”全部实体化运行,全球领先、全国唯一的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试运行,国产大飞机规模化区域中心正式挂牌。“一城一区三基地”研发集聚区初具规模,湘江科学城落地研发中心项目23个,浏阳河智谷、开福科创谷、天心数谷、隆平芯谷、海归小镇研发中心、黄花综保区保税研发基地加快建设。博世电驱动系统(中国)产业化研发中心、360全国科创研发总部、三一科技城·中南大学产业创新平台签约落地,松井、麦格米特全球研发中心等建成运行。新增各类创新平台699家,总数达3400家。创新生态更为优化。为3200家企业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115亿元,首支AIC股权投资基金落地,获批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五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以长期资本意向投资300亿元支持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获评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国家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综合试点优秀城市,获批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全市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71.6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00家、总数达86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960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3.3%,跃居全球科技集群百强榜第32位、全球科研城市第23位。科技成果加快转化。在长5个省“十大技术攻关项目”顺利实施,涌现“江海号”最大直径盾构机、全球最大4000吨级全地面起重机等一批国际领先技术成果。8个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居全国前列。上海技术交易所中南中心揭牌。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1400亿元,科技服务业营收增长10.3%。人才体系不断健全。累计建成院士工作站20家、专家工作站45家,新增国家级、省级科技人才650余人,认定卓越工程师55人,培育大国工匠年度人物1人。入选“2024人才友好型城市”,人才发展生态指数位居全国前十。

  一年来,我们千方百计扬优势、激活力,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加快构筑。战略平台支撑有力。湖南湘江新区发展能级不断提升,管理运行机制改革经验在全国推介,经济总量稳居国家级新区前六位,虞公港一期建成运行,长沙临港产业开发区成功获批,德国中小企业总部集聚区(湖南)、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湖南)揭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企业数量均居国家级新区第2位。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创新成效不断凸显,“邮快跨”业务集约发展新模式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累计取得国家级制度创新成果11项,中非经贸总部大厦正式运营,在全国首次实现非洲羊肉进口,黄花综保区全国排名跃升8位。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新引进行业头部企业30家,马栏山音视频实验室挂牌运行,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高地加速打造。重点改革顺利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圆满完成。零基预算改革全面推开。国企改革持续深化,将原20家市管企业集团整合为15家,城发集团下属泓盈集团成为首家IPO上市的市属国资子公司,湘江集团荣获中国地方AMC“突出贡献奖”“最佳案例奖”,数字集团入选中国数据要素产业年度优秀企业,长沙银行区域做市商试点吸引金融资本支持湖南实体经济超320亿元。城区排水一体化改革稳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改革、住房公积金审贷机制改革成效明显,瓶装液化气安全管理改革、深化农业用水权改革成为全国典型。雨花区经营性项目“验收即开业”改革获全国推介。湖南湘江新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获评中国改革年度特别案例。营商环境不断优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经验在全国推介,8600项政务服务实现“减证办”“免证办”,186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12345政务热线服务质量跃居全国第3位,“企业家专线”入选全国热线服务营商环境典型案例。新增减税降费135.7亿元,帮助经营主体降低融资、用电等成本78亿元。公共资源交易工程建设领域智能评审率超80%。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获评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案例,“1+N”星商服务体系获评全国助力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十大优秀实践案例。入选全国城市营商环境创新城市,再次获评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市。全市实有经营主体191万户。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中欧班列(长沙)开行量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本省企业进出口货值占比超50%。全省首条第五航权航线开通。湘粤快线内贸货运班列实现“客车化”开行。以长沙新港为节点的铁水联运量突破140万吨。全省首个QFLP基金落地,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20家,净增生产型外贸企业61家、总数达970家。“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长沙国际采购暨高端产经对接会、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东南亚分展等重大展会成功举办。重点公共场所外语标识持续规范。入选全国首批国际传播重点基地城市。中美洲国际友城实现破零,长沙海外朋友圈持续扩大。

  一年来,我们多措并举提品质、促融合,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城市功能逐步完善。规划布局更加优化,《长沙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国务院正式批复,太平街、潮宗街、西文庙坪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编修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新韶山南路、湘雅路隧道、香炉洲大桥和万家丽路快速化改造北延线正式通车,地铁1号线北延一期载客运营,长浏磁浮快线、地铁4号线北延工程、长吉高速长沙至安化段、湘府东路东延线开工建设,暮坪湘江特大桥、兴联路过江通道加快建设,高铁西站综合交通枢纽初具雏形。“三区三厅”引领带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最大供电能力达1250万千瓦,橘子洲入选全国首批“零碳岛屿”标准试点。城市体检全域铺开,城市更新大力推进,启动重点片区更新项目4个,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48个,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19个、危旧房屋378栋,实施历史文化保护更新项目6个,以“两清两建”为重点提质改造支路街巷159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获评“2024亚太领军智慧城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按序时整改,153个省“夏季攻势”任务全面完成。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83.1%;河湖长制深入推进,25个湘江干流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务全面完成,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连续6年保持100%,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完成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70.5公顷。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浏阳河获评全国幸福河湖、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圭塘河生态修复项目获评全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典型案例。乡村振兴拓面提质。实现粮食播种面积464万亩、粮食产量213.5万吨,省定粮食生产任务全面完成。宁乡辣椒、望城小龙虾入选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家,累计建成院士农业基地12个,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达3500亿元。培育省级示范基层供销合作社10家。完成100个美丽宜居村庄和10个美丽宜居村庄连片建设项目,102个“六好”特色村和102个城市社区实现结对共建,获评全国文明村镇12个,乡风文明程度、乡村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全市70%以上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收入超50万元。新增国家农业产业强镇1个,黄花镇跃居中国乡镇综合竞争力第35位、稳居中部第1。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市分别居全国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百强县第4、第5、第14位。区域发展协调共进。长株潭城际铁路与地铁实现票制融通,6条融城干道完成序时进度,奥体中心选址落地,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集群晋级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长株潭国家综合货运枢纽建设加快推进,国家医学中心“一核三圈”产业体系加速构建,长株潭纳入国家现代化都市圈培育行动试点。持续做好龙山县等对口帮扶工作,落实资金2.3亿元。成功举办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十届会商会。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年来,我们用心用情惠民生、守底线,最具幸福感城市品牌成色更足。重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20件省、市重点民生实事34个项目圆满完成。建设“品质县中”10所,增加基础教育学位9.3万个。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100家。建设农村公路安防设施500.6公里,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370个。提质改造城区农贸市场132家。新建急救站点5个,急救知识技能普及培训243.4万人,新增公共场所AED3060台。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499台。完成城镇燃气“瓶改管”80个小区。新改建室外运动场89个、智慧社区健身中心36个、国球进社区(公园)75个。送戏下乡进社区(村)500场。新增停车位16.6万个。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提升。实施基础教育学位滚动建设计划,新扩建学校85所,长沙学院获批硕士学位授权资格,长沙工业学院正式招生,长沙医药健康职业学院成功创办,长沙市一中、雅礼中学等4所高中“一校两址”建设全面启动,获批建设全国首批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区、中考中招改革实验区。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一期投入运营,4家医院晋升三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达标率100%,成功入选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宋任穷故居等11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完工,我市出品的电视剧《天下同心》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首播,2家博物馆晋升国家一级馆,湖南博物院铜官窑馆开工建设,建成100个标准化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市属4个工人文化宫主体完工,新增工会驿站324个。我市输送的运动员在巴黎奥运会和残奥会上获得3金2银1铜的好成绩,圆满承办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高标准办好乒超联赛第一阶段比赛、长沙马拉松赛。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城镇新增就业16.7万人,为企业发放稳岗扩岗补助5.7亿元。辅助生殖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报销。入选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新增普惠托位7270个;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和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5773户,“公建国营”养老服务模式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入选全国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城市。发放低保、临时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困境儿童保障等惠民资金11.8亿元。开工筹建保租房10977套、公租房379套,保交房年度考核任务全面完成。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经验获全国推介。城市安全水平稳步提高。城市运行安全常态隐患查整机制持续完善,五一商圈全时管理工作体系加速构建,岳麓山-橘子洲等重点区域实现智能体系人流监测预警。121公里堤防提质稳步推进,实现小型水库雨水情监测设施全覆盖。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刑事发案下降25.6%,再创历史新低,八类恶性案件连续5年全破。强化入室盗窃、盗窃车内财物案件“两盗”必破,破案率达96.1%,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创新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在全市173个派出所全部推行“三所一庭”联动机制,创新建立1278家“物业议事会”,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深化交通问题顽瘴痼疾整治,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0.5%。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常态化落实“四下基层”制度,信访总量明显下降。开展村务公开专项清查,发现并整改问题776个。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药械化质量抽检合格率分别在98%、99%以上。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有力。国家安全、档案史志、港澳台侨事务、移民、民族宗教、机关事务、离退休干部、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地震、气象、水文等工作呈现新气象,老龄委、慈善会、关工委、残联、红十字会、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工作开创新局面。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大力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劳动纠纷“一站式”预防化解机制入选全国法治政府建设“十大创新(培育)案例”。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有力推动长沙高质量发展。市政府班子成员带头领办建议提案,高质量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363件、市政协提案362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地方性法规2件。圭塘河宪法主题公园建成开园。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案件法定期限结案率100%。充分发挥审计职能作用,抓实审计发现问题整改,促进增收节支15亿元。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完成年度化债任务。“五经普”任务高质量完成。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全面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扎实做好全民国防教育工作,退役军人移交安置、就业创业、拥军优抚等服务保障成效明显,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发展历程很不平凡,成绩令人鼓舞。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长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民兵预备役人员和消防救援人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长沙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稳增长压力仍然不小,受外部环境、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仍然较多,房地产、出口等行业领域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任务艰巨,新兴产业规模相对偏小,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仍需提升;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步伐还不够快,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还存在短板弱项,精细化治理水平与群众期待还有差距,辐射带动力还不够强;统筹发展和安全仍需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有待提升,大气污染防治还有短板,本质安全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还需优化,营商环境对标先进城市还有提升空间;政府自身建设还需持续加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然存在。对此,我们要客观分析、科学应对,采取务实有力的举措加以解决。

(责任编辑:秦宇雯)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