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交易平台建设加快 多地争相入局

2025-02-11 08:23 来源:证券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杨淼)

数据交易平台建设加快 多地争相入局

2025年02月11日 08:23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田 鹏

  近日,多地发布数据交易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消息。比如,2月8日,东北首家省级数据要素服务中心——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吉林省数据要素服务中心正式揭牌。同日,郑州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组郑州数据交易中心。根据规划,重组后的郑州数据交易中心预计实现年交易额15亿元以上,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

  近年来,我国逐步进入数据要素化发展的新阶段,对数据流通利用和价值释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地随即加速构建兼顾效率和公平、适应数据要素特征、发挥数据价值效用的数据基础设施。

  北京交通大学信息管理理论与技术国际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张向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国开展数据资源化和数据资产化的工作,不能仅依赖于互联网环境,应在一个可信、可控、透明、公平的数据管理平台上进行,即国家数据空间。它将为数据资产化的顺利进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基础设施建设驶入快车道

  当前,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催生新的技术,重塑产业发展方式,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向数据基础设施延伸和拓展。为此,全国各地正掀起一股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潮。

  2024年7月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促进数据共享”;2025年1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门发布《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为我国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给出了明确的方向和路径,对于筑牢数字经济发展基石具有重要意义;今年1月份召开的全国数据工作会议提出,着力夯实数据基础设施和科技发展支撑力。

  此外,加快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也成为今年多地政府工作报告“热词”。例如,浙江省提出,推进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适度超前布局创新基础设施,有序实施大模型、数据、算力基础性工程,加快探索大科学装置和大科学计划市场化运营模式。北京市提出,打造国家数据管理中心、国家数据资源中心和国家数据流通交易中心。

  在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与数据要素专业委员会主任、首席数字经济学家陈晓华看来,当前,各地数据交易平台正处于快速成长的关键期。建设的核心亮点在于技术创新与安全保障的有机结合,如新型加密技术、智能撮合机制的广泛应用,这也标志着行业正从粗放式发展向专业化、精细化转变。

  平台同质化等问题尚待破解

  事实上,各地加速数据交易场所建设步伐的背后,一方面,是其能够促进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并对于支撑数据基础制度落地、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翰方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数据交易平台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中具有关键作用,其凭借技术与制度双重优势,能整合数据资源,促进流通交易。同时,其地方公共属性及良好声誉,利于服务区域经济,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此外,数据交易所能够通过汇聚供给、需求方及服务生态,构建完整产业链,保障数据基础设施安全稳定与交易合规。

  另一方面,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也成为各地加速数据交易平台建设和完善的重要因素。上海数据交易所相关负责人称,预计中国数据交易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1536.9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7159亿元。

  不过,目前各地数据交易平台建设不断提速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陈晓华表示,当前各地数据交易所平台建设仍存在平台同质化、数据定价机制不够成熟等问题。因此,未来各地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围绕个性化服务、安全性提升和跨行业数据融合展开,平台将更加注重数据治理和价值挖掘。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