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1月7日 廖文彬)

2025-02-11 15:30 来源:宜宾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秦宇雯)

宜宾市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1月7日 廖文彬)

2025年02月11日 15:30   来源:宜宾日报   

  2025年1月7日在宜宾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宜宾市人民政府市长 廖文彬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2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对宜宾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紧扣全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四川南向开放枢纽门户等发展定位,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推动宜宾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我们承压前行、克难奋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积极应对宏观经济下行、部分行业深度盘整等多重挑战,深入落实中省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配套出台工业6条、服务业10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13条等政策支持产业发展。以圈链思维推进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含储能)和茶叶、竹精深加工重点产业链主要承载地,人工智能等8个重点产业链协同发展地,白酒、纺织产业入选全省重点发展优势产业链,获批全国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狠抓“两新”“两重”工作,完成大规模设备更新投资14.7亿元,消费品以旧换新拉动居民消费26.7亿元;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66.5亿元、居全省第2位。深入10个县(区)和3个重点片区召开重点项目专题会议、分行业召开重点企业座谈会议,帮助企业稳生产、增信心、解难题,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与全国同步、总量保持全省第3位,税收总量602.6亿元、居全省第2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4.3亿元、增长3.3%;主要关联指标支撑有力,预计反映发展质效的税电指数108、处于景气区间,反映发展态势的工业用电量增长22%、居全省第1位,反映发展潜力的存贷款余额增长10%以上、居全省第1位,工业统税比0.86、处于良好区间。

  ——我们以城聚人、营城聚产,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基础更牢。运用片区化开发思维推进城市建设,旧州组团滨江发展带起步成势,三江口CBD整体形象焕新呈现,高铁南片区渝昆高铁站前广场初步建成;持续推进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城市品质实现整体跃升。产城融合深入推进,临港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居西部第1位,并在国家级经开区40周年座谈会上发言;宜宾高新区位列全国省级开发区升级潜力百强第8位,“一核两翼”城市空间布局加快形成。渝昆高铁渝宜段通车运营,宜宾全面融入成渝“1小时经济圈”。举办“天下人游宜宾”2024文旅系列促进活动,央视总台等各级媒体多次聚焦宜宾,预计全年接待游客9700万人次、增长9%,实现旅游收入865亿元、增长10%,城市知名度、美誉度持续提升。

  ——我们以人为本、利企惠民,改革发展成果更加可感可及。召开全市民生工作大会,坚持以“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更加可感可及”为导向,大力实施“宜美家园、共同创造”十大惠民行动,办成了新增1350个普惠托位、补齐功能区7310个短缺学位、打造4个城市级宜邻中心和6个社区级宜邻中心、新建13个老年助餐网络和104个助餐点、新(改)建10座过街人行设施、改造180个城镇老旧小区、调整优化20条信号灯绿波带等一大批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入选2024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十大美好宜居城市。召开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大会,以控制成本为核心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开展“局长跑流程”等活动,建立营商环境观察员制度,部门事项办理环节压减29.2%、办理时限压缩42%,营商环境评价居全省前列,被评为2024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城市。

  一年来,我们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实心干事、科学作为,重点抓了六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主导产业集聚成势。成立市酒业发展局,统筹推进白酒产业发展,加快实施五粮液高质量倍增工程,举办中国国际名酒博览会,高品质打造中国酒市,预计白酒产业产值875亿元、增长5.9%。推动四川时代8期等12个动力电池产业链项目开工建设,宁德时代宜宾研究院等12个项目建成投运;高质量举办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签约项目137个、总投资952.5亿元,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获批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重点实验室,固态电池创新产业园启动建设,预计动力电池产业产值1065亿元、增长5%。举办光伏行业年度大会,累计签约落地晶硅光伏项目36个、建成投产23个,预计晶硅光伏产业产值293亿元、增长11%。引进落地西部智联等数字经济头部企业,新经济科创产业基地、大数据产业园、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园等累计入驻企业130家,初步形成以抖音、网易、腾讯等龙头企业为主的数据标注产业生态,入选国家级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重点支撑市,预计智能终端产业产值500亿元,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增长15.4%。传统产业加快转型。深入推进传统产业智改数转,承办中国纺织行业“两化”融合大会,丝丽雅高县绿色低碳新材料项目建成投产,天原高分子新材料和高功能氯化法钛白粉等项目加快建设,普什宁江被推荐为全国首批工业母机战略备份企业,南溪区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产业园顺利开园,预计传统产业产值810亿元。未来产业破局起步。推动奇瑞汽车全面赋能凯翼汽车发展,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基地一期满园运行、二期主体完工,累计引进配套项目21个,预计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148亿元、增长14.2%。积极布局数字能源基础设施和应用场景,在全省率先上线运行“虚拟电厂”,绿电组网一期工程基本建成。储能产业园累计签约中国中车、中国能建、大唐等项目19个、总投资66.3亿元,预计新型储能产业产值25亿元。新签约迅雷、科大讯飞等人工智能企业20户、总投资50亿元,与电子科技大学共建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创新中心,获批建设四川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积极探索氢能产业和低空经济发展,全球首列氢能智轨在宜下线并试运营,落地低空经济领域企业5家。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成效明显。出台支持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政策22条,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45.6亿元、增长7.3%,获专利授权3000余项,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超100亿元。入库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1686家、增长14%,高新技术企业超450家。实施新型研发机构“江源行动”,召开科技创新发展大会,全年签约高水平孵化器项目8个、新型研发机构和产业科研平台6个、“揭榜挂帅”项目9个。落地宜宾中山大学创新研究院,智能网联汽车宜宾创新中心、动力电池仿真及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建成投运。实施产业领军人才集聚行动,新引进李克强、孙以泽等院士专家团队25个;举办“长江首城·乐业宜宾”知名高校引才活动,新引进本科及以上人才2.6万人、增长60.8%,创新创造的人才沃土进一步厚植。

  (二)全力统筹城乡建设,融合发展格局加快形成。中心城区建设有序推进。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7个县级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复,叙州新区等5个城市设计规划高质量完成。实施城市建设重点项目106个、完成投资224亿元,中环线建设有序推进,临港公铁两用桥南北连接线、高新区产业大道西延线建成投用,“三环十射”骨架路网加快形成,城市聚集度进一步提升。新增城市绿道35公里、口袋公园41个,改造城镇老旧燃气管网539公里、排水管网224公里,中心城区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54.5%、提升13个百分点。冠英街二期火热开街,僰道历史文化旅游休闲街区成功创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探索“空间+产业+运营”模式,新(改、扩)建专业楼宇产业空间67个。吾悦广场建成投运,落地万象宜宾天地等商业品牌,长江音悦街等4个项目入选2024四川省“蜀里安逸”消费新场景。举办第33届中国厨师节、汽车消费节等促销活动400余场次,发放消费券1.1亿元、实现交易额超6亿元,入选四川省体育消费试点城市。预计网络零售额150亿元、增长18%。中铁集团蜀南建筑总部基地等建成运营,新增建筑总(专)承包一级企业15户。县域发展支撑不断夯实。深化市县一体赋能县域经济发展机制,翠屏区入选全省首批工业技术改造试点,在全国百强区排名升至第55位、连续五年实现进位,叙州区入选西部百强区。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投资130亿元,11个园区基本完成产业发展规划和总体规划,新(改、扩)建中小微企业创业园20个;宜宾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全市最大供电能力提升至450万千瓦;江安阳春化工园区扩区,珙县余箐化工园区通过省级化工园区认定。召开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确定“以规划为引领、以产业为先导、以适度聚居为方向”的镇域经济发展总体思路。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高标准打造“天府粮仓”宜宾示范区,完成耕地整改恢复7.6万亩,实现粮食产量52.5亿斤。向家坝灌区北总干渠一期一步工程建成通水。推动粮油和现代农业“5+2”产业全链条发展,酿酒专用粮、茶叶、蚕桑、油樟面积均居全省第1位,预计农林牧渔总产值676.9亿元、增长3%;加快实施生猪“百村百万”项目,预计出栏生猪500万头、居全省第2位。举办中国红茶大会,川红集团成功创建国家级龙头企业。新申报名特优新农产品10个,省五星级园区达3个。创新打造“3+3+1”城乡融合发展示范点,首批和美乡村生活聚居点加快建设,建成199个省级、430个市级“百千工程”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叙州区成功创建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区。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的村占比达80%以上。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动态消除监测对象风险5655户19443人,脱贫人口实现稳定增收。

  (三)全力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动力活力持续增强。重点改革实现新突破。深入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居全省第2位,利润总额、利税总额、净资产收益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均保持全省第1位。组建市科技人才公司,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综合试点、职务科技成果改革,形成“管行业管科技”的大科创工作格局。三江新区集成授权改革试点持续深化,宜宾高新区入选四川省集成授权改革试点区域,叙州区深化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有序实施。农业农村改革加快推进,“探索联动机制发挥群众力量守好良田”入选全省首批田长制“十大典型案例”,宜宾村集体经济发展“三全”模式入选“四川改革典型案例”。宜宾市商业银行即将港股上市。高县获批2024年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开放合作取得新成效。13个项目纳入2024年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名单,成宜装备制造产业园建成投用,宜宾三江新区与重庆两江新区鱼复新城开展互采互购企业超过140家。与泸州市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39项重点任务有序推进。与重庆市江北区、吉林省白山市缔结为友好城市。深入推进东西部协作,省内对口支援、托底性帮扶年度任务全面完成。承办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物流合作秘书处联络员会议、中国口岸经济发展大会,举办川台产业合作推进会和京津冀、粤港澳等产业推介活动,全年累计签约项目282个、总投资超1500亿元。组织300余户(次)企业参加“川行天下”“川酒全球行”等国际市场拓展活动,在摩洛哥举办“蓉欧非”川货抵达仪式,预计外贸进出口总额345亿元、保持全省第2位,被商务部增设为四川唯一外贸政策直报点,连续两年被评为“四川省开放发展示范市”。交通建设迈出新步伐。G93大学城互通、G353南溪至江安快速通道、G547长宁至竹海公路、S215屏山至泥溪快速通道、江安长江二桥等项目建成投用,江津经泸州至宜宾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宜宾至新市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岷江航道整治一期项目主体工程完成建设。举行中欧国际运输公铁双发仪式,动力锂电池铁路运输在宜全国首发,入选全省首批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创建名单。民营经济展现新活力。深入实施民营企业家“百千万”工程,建立机会清单季度发布制度,创新推进“五类产业空间”建设,全市民营市场主体增加4.6万户,全省百强民营企业增至11家、居全省第2位,预计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5%。承办新时代川渝“两个健康”联动共建区建设启动会,被省政府表扬为民营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先进单位。

  (四)全力打造美丽宜宾,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污染防治工作扎实推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五大专项行动”,完成深度治理项目191个,环境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81位、上升26位。深入实施守护好一江清水三年行动,完成重点项目57个;中心城区142个重点沿江市政雨水排口安装视频监控,形成水污染防治“巡查—监测—溯源—整改”工作闭环机制,22个国、省考核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长江、金沙江干流稳定保持Ⅱ类及以上水质。完成耕地污染状况调查评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4.2%,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生态保护修复不断加强。印发实施《美丽宜宾建设规划(2024—2035年)》,完成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有序推进。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古宋河入选第三批全国幸福河湖建设试点;完成营造林23.3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近200平方公里,建立古树名木档案1844份。举办长江上游重要节点城市政协增殖放流活动。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扎实推进。能源交通结构加快转型。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体系加快构建。宜宾高新区、珙县经开区获批省级绿色工业园区。实施光伏应用场景建设项目1700余个、装机规模40万千瓦时,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深化“电动宜宾”行动,累计建成公共充电接口1.2万余个,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68%。加快推进林业碳汇试点,完成长宁县、屏山县林业碳汇本底调查;积极构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成果应用体系,兴文县获批全省第二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县。

  (五)全力增进民生福祉,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就业形势积极向好。深入实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三个一批、两个兜底”专项行动,在宜高校毕业生留宜直接就业人数3350人、连续四年增长。扎实开展“技能宜宾”行动,承办第三届公共就业服务专项业务竞赛全国赛。线下打造“宜就业”示范驿站,线上推广“宜就业·社区快聘”“宜就业·鱼泡”灵活用工平台,举办“四季送岗”系列招聘活动1564场次,新增城镇就业7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4亿元,新增返乡入乡创业人员8000余人。稳步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社会保障兜得更牢。省政府下达的29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预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5%、6%。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和公积金覆盖面稳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临时救助人均水平居全省第1位。全覆盖建立县(区)养老服务中心,获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试点,民政工作获得全国先进表彰。出台《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七条措施》,入选第三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完成商品房“以旧换新”151套,筹集保租房3789套。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全力支持在宜高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西华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入选四川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宜宾学院获批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加强建设)。宜宾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宜宾医药健康职业学院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深入推进优化学校布局和建设三年行动,实施学校新(改、扩)建项目152个。高考一本上线5651人、本科上线17470人,均连续15年增长;职教本科上线1507人、居全省第1位。8个县(区)被教育部认定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三江新区、翠屏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通过教育部实地核查。筠连职校获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金奖。健康宜宾深入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重医儿院宜宾医院)项目有序推进。市一医院、市二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全面投用,市三医院成功创建三甲综合医院。第一批5个市级紧密型医学专科联盟挂牌运行,4个县(区)完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新建县域医疗次中心6个。深化“三医联动”改革,药品、耗材、设备采购费用平均降幅分别达22.2%、43.9%、24%。发起成立泛乌蒙山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联盟,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省级初评。文体事业更加繁荣。市博物院、赵一曼纪念馆、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分别创建国家一级、二级、三级博物馆,竹文化博物馆建成开放。承办第三届巴蜀合唱季总决赛,常态开展“周末音乐会”等群众文化活动2100余场次,儿童剧《来自陌生月亮的信》等3部作品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承办中国排球超级联赛、全国女子篮球锦标赛、全国“村跑”等知名赛事,举办长江社区文化节、和美乡村文化节、宜宾长江马拉松等群体活动,为全市人民提供了多姿多彩的文体大餐。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查评估。决策咨询、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残疾人、工商联、侨联、港澳台、民族宗教、审计、统计、社会科学、精神文明、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地方志、爱国卫生、红十字、科协、档案、保密、气象、机关事务等事业全面发展。

  (六)全力筑牢安全防线,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扎实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全面落实。健全应急指挥通信网、自然灾害监测网,汇聚22个部门93类数据,应急处置能力持续提升。深化危化品、矿山、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工贸、城镇燃气、农村沼气等重点领域专项治理,推进以施工动火作业为重点的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开展“蜀安·焊”安全管理大数据平台试点,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下降23.8%。防汛抗旱、地灾防治、防震减灾、森林防灭火、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持续稳定向好。风险防范化解精准有序。系统推进地方债务风险防范,依法管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债务规模和融资行为,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完成清理拖欠企业账款阶段性目标任务。扎实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农民工权益得到依法保障。全力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保交楼”全部交付,“保交房”年度任务全面完成。社会治理深入推进。深入开展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一批重点领域历史积案得到有效化解。扎实抓好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强府院、府检联动,入选第三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候选地区。推动解决“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获评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2个。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持续完善,派出所“两队一室”改革深入推进,基本实现“一村一警”全覆盖。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推进未成年人保护、打击整治电信和养老诈骗等专项行动,刑事、治安案件分别下降33.7%、29.7%。国防建设保障有力。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军民融合等工作不断加强,充分发挥国防动员训练基地作用,应急应战能力显著提升,民兵参加全省大比武获团体第2名,征兵工作保持全省前列。完成21处烈士纪念设施不动产权证办理和保护范围划定,建成193个退役军人服务样板(精品)站,退役军人工作荣获全国模范表彰。推动全国“双清单、三助力”建设试点,军地互办实事12件,“六创”全国双拥模范城通过省级考评验收。

  在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学深悟透《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全覆盖推进学习研讨、警示教育、培训解读,引导全市政府系统干部深入学纪、精准知纪、心中明纪、严格守纪,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性明显增强。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各方监督,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2件、报备规范性文件8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98件、政协委员提案321件,法定时限办复率、满意率均为100%。举办“阳光问政”3期,有效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持之以恒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会议、文件分别压减11.6%、6.5%,政府系统作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各位代表,一年来的发展成果来之不易、成之惟艰,关键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和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并通过你们向全市各族人民、驻宜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救援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推进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在贸易壁垒、地缘政治风险升级等冲击下,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受多重叠加因素影响,部分经济指标较年初确定的增长预期存在差距;部分行业仍然处于深度盘整期,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服务业面临阶段性困境,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压力较大;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支撑不足、财政负担较重;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领域还存在短板,生态环保、耕地保护、风险防范等任务依然艰巨。对此,我们将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加以研究解决。

(责任编辑:秦宇雯)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