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起步就起势。乙巳蛇年开工伊始,福建接连召开三场重要会议,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做强民营经济、推进县域重点产业链等推出硬举措,释放出福建奋勇争先拼经济的强烈信号。
打造公平高效的营商环境
拼经济,拼的就是营商环境。1月2日,新年第一个工作日,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召开。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从资源小省到民营经济大省,重商爱商亲商的优良传统是坚实根基,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是重要支撑。近年来,福建始终牢记嘱托,深入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经营主体培育和发展取得新进展,全省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改善。
福建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主任郭国云介绍,福建省将以聚焦改革赋能、聚焦法治赋能、聚焦开放赋能、聚焦数字赋能等四个“聚焦”为抓手,奋勇争先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聚焦改革赋能,让“市场味”更加浓郁。高标准市场体系是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体现。当前,福建省正持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快消除有形“坚冰”和无形“壁垒”;更好推动公平竞争,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实施公共资源“一网交易”,坚决破除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提高市场竞争“透明度”。
聚焦法治赋能,让“法治化”更加深入。制定福建省民营经济促进条例,加强社会信用、科技进步、招标采购等重点领域立法……福建省正加快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全方位发力,以良法善治护航企业发展。
聚焦开放赋能,“国际范”更加凸显。放眼全省,福建省强化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实施优化提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动跨境电商创新发展、完善“丝路海运”航运体系等举措,以国际化营商环境聚商联商,让广大企业倾心福建。
聚焦数字赋能,“智慧办”更加可及。“过去办理企业迁移登记,需要跑5个部门、递交37份材料、用时21个工作日,现在一趟不用跑、仅需网上提交20份材料、9个工作日即可完成。”福建省发改委党组成员、数据管理局局长郭文忠说。据了解,福建省目前已建成覆盖全省的网上办事大厅,网上可办率超99.1%;深入实施“高效办成一件事”“数据最多采一次”改革,为企业减免材料60.6%,减少跑动92.8%。
唱响民营经济“好声音”
正月初八,福建省委省政府召开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座谈会。随后,根据省委统一安排,省政府领导连日来召开多场企业座谈会,邀请近百名企业家面对面交流,倾听挂钩联系企业心声,共商发展大计。
从这样一场场政企“双向奔赴”中,能读出福建省全力支持企业发展、做强实体经济的鲜明信号。
记者观察到,“信心”是一个鲜明关键词。“匹克90%的产品运用了‘态极’材料,可以瞬间反弹,还可以根据人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而改变其自身功能属性。”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座谈会上,匹克集团董事长许景南从口袋掏出一个红色瓶塞状软性物体,他介绍,运用这一新材料的拖鞋远销北非、中东等地区。
长期主义成为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座谈会上的另一个关键词。“总体来说,恒安并没有因为大环境的影响而放慢自身步伐。今年是恒安发展的第40个年头,一直以来,恒安秉承‘长期主义’理念,心无旁骛发展实业,拼搏创新拥抱变化,打造企业发展新动能、新推力。”会上,恒安国际集团行政总监陈发沛表示,在今年及未来几年的发展蓝图中,恒安将进一步深化数字化变革,因地制宜推动“产能出海”,打造发展新增长极。
放眼八闽大地,从来不缺“十年磨一剑”的故事。一大批民营企业长期专注于一双鞋、一张纸、一片玻璃、一块电池等,成为中国制造业走向世界的典范。坚持长期主义,企业要有超越周期、谋深见远的洞见,正视当下困难,深耕主业练好内功,方能行稳致远。
当前,福建省正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数据显示,2024年全省实施2205项省重点技改项目,技改融资专项规模扩大至近400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4万家,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1家。新旧动能正加速转换,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
特色产业撑起县域经济“一片蓝天”
县域经济,牵一发而动全身,落一子而全盘活。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近日,福建省在泉州南安市召开全省县域重点产业链“四链”融合现场会,携手链主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代表,共商“四链”融合大计,绘制产业发展全新蓝图。
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翁玉耀介绍,近年来,福建省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把县域重点产业链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尤其是,各县域注重产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县域重点产业链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形成一批县域产业“金名片”。
2024年,福州的海洋生物制药、泉州的现代体育、宁德的锂电新能源、晋江的鞋服、南安的水暖卫浴、安溪的铁观音、德化的白瓷、柘荣的刀剪等8个市县特色产业入选工信部首批“中国有影响力的城市产业名片”,数量居全国第3位。21个县域获评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福建的县域经济发展之所以成绩喜人,离不开政策的创新和支持。为了让县域经济发展无“后顾之忧”,福建省工信厅通过出台一系列专项举措和政策措施,为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提供了全面支持。
“我们创新提出了‘六个一’工作措施,即一个发展规划、一个工作专班、一套支持政策、一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一个专项基金及一支专家顾问团队。”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工程师施惠财表示,通过实施“六个一”工作措施,福建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更加系统化、标准化、具象化。
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看来,当前福建省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呈现“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但仍然存在集群能级不高、链条韧性不足、龙头带动不强、专精优势不突出、协同布局相对不足等问题。“破解福建省县域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难题、迈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必须进一步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实现县域经济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他建议。
推动县域重点产业链“四链”融合,产业链是核心,创新链是动力,资金链、人才链是关键要素保障。县域兴,福建强。眼下,福建省正加快促进四链融合,坚持全省联动、政企合力、区域协调,必将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