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莲花镇的皇朝墩遗址,考古工作人员周东亚和同事正在现场继续推进考古工作,“发掘中,我们根据土质土色的不同变化来划分地层,判断地层年代的早晚,然后做好标记,目前已取得重要成果。”周东亚介绍。
皇朝墩遗址地处金衢盆地西侧,衢江北岸。2021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配合衢州市基础建设进行考古前置调查工作时发现该遗址,并于2022年底对该遗址进行全面勘探,2023年至2024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十三五”以来,国家文物局通过实施“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不断加深对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宝贵价值的认识。2024年9月,国家文物局召开了“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会上通报了3项考古发掘成果,其中一项就是在皇朝墩遗址发现第一处上山文化时期的水稻田。
上山文化是浙江的文化之源,是中华史前文明探索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世界稻作农业起源的重要篇章。在上山稻作文化的发展下,浙江地区孕育出灿烂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最终形成区域文明中心——良渚文化,生业模式的发达促成了文明的演化与进步,最终推动早期中华文明的形成。
经考古勘探确认,皇朝墩遗址主体由2处台地及1条环壕组成,总面积约5.5万平方米,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上山文化中晚期至跨湖桥文化时期环壕聚落遗址。考古发掘显示,遗址内台地与壕沟经历过多次修整,形成较为明确的互动关系,且遗址台地及环壕中的上山文化与跨湖桥文化层位联系极为紧密,器物演化有较强的一致性,为探讨上山文化与跨湖桥文化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