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人事 > 正文
中经搜索

辽宁公示于沈波、石坚、陈守义、陈德良、崔隆等39人(图|简历)

2014年11月26日 09:52   来源:辽宁日报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2014年第85号)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通知》(中发〔2014〕3号)精神,现将拟任领导职务人选公示如下(按姓氏笔画排序):

  本公告发布后,社会各界人士对以上人选如有不同意见,请在2014年12月3日前以电话、信函、亲访、网上举报等方式向省委组织部反映。反映问题要实事求是,电话、信函和网上举报应署真实姓名。信访的有效时间以发信时的当地邮戳为准。

  联系电话:024—12380(1)

  举报网站:www.ln12380.gov.cn

  通信地址: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处(沈阳市和平区和平南大街45号 邮政编码:110822)

  2014年11月26日

  于沈波,男,汉族, 1963年 1月生, 1982年 12月参加工作, 1989年 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省委党校大学学历,工程师,现任辽宁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正处级),拟任辽宁省人民政府督察室主任兼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党组成员。

  于晓松,男,汉族, 1959年 10月生, 1977年 8月参加工作, 1998年 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教授、主任医师,现任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拟任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

  王平,男,汉族, 1961年 4月生, 1984年 8月参加工作, 1999年 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硕士学位,教授、主任医师,现任中国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学院、附属第四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拟任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

  王传国,男,汉族, 1963年 5月生, 1986年 8月参加工作, 1984年 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大学学历,会计师,现任辽宁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纪委副书记、辽宁省监察厅驻辽宁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察室主任,拟任中共辽宁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纪检监察室主任(副厅级)。

  王海鹰,男,汉族, 1965年 1月生, 1987年 7月参加工作, 1987年 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学士学位,助理研究员,现任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副巡视员,拟任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党组成员兼辽宁省“五大系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王献耀,男,蒙古族, 1966年 12月生, 1989年 7月参加工作, 1995年 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硕士学位,现任中共辽宁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综合室副主任(正处级),拟任中共辽宁省纪律检查委员会驻辽宁省服务业委员会纪检组组长、辽宁省服务业委员会党组成员。

  石坚,男,汉族, 1965年 2月生, 1989年 8月参加工作, 1988年 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学士学位,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共丹东市委常委、丹东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正厅级),拟任中共丹东市委副书记,并提名为丹东市人民政府市长候选人。

  任忠,男,汉族, 1964年 11月生, 1985年 8月参加工作, 1993年 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学士学位,讲师,现任中共辽宁省纪律检查委员会预防腐败室副主任(正处级),拟任中共辽宁省纪律检查委员会驻辽宁省文化厅纪检组组长、辽宁省文化厅党组成员。

  刘卫东,男,满族, 1956年 2月生, 1974年 12月参加工作, 1977年 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大学学历,现任辽宁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副主任,拟任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正厅级)、机关党组成员。

  刘晓东,女,汉族, 1963年 4月生, 1985年 7月参加工作, 1988年 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学士学位,现任辽宁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拟任辽宁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

  孙华林,男,汉族, 1959年 3月生, 1983年 7月参加工作, 1983年 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现任辽宁省教育厅教师与人事管理处处长,拟任辽宁省教育厅副厅长、党组成员。

更多地方人事报道请见

更多地方人事报道请见

更多中央人事任免请见

更多中央人事任免请见

(责任编辑:尹彦宏)

共(3)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末 页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