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稿 > 正文
中经搜索

军民齐心协力战洪魔

黑龙江省2013年抗洪抢险救灾纪实
2013年09月18日 22:16   来源:中国经济网   倪伟龄 通讯员崔柏 力辉 文羽

   黑龙江省迎来2013年不平凡的秋天。  

  进入8月汛期以来,黑龙江全省降雨频繁,平均降雨374毫米,比历年多27%,强降雨占黑龙江省总面积达90%,且主要集中在嫩江、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尼尔基水库、丰满水库及俄罗斯结雅水库、布列亚水库等大型水库等纷纷调水泄洪!  

  嫩江、黑龙江、松花江和部分中小河流纷纷超过警戒线,洪魔不断汹涌冲袭堤坝。  

  汛情和灾情就是命令。  

  8月15日,黑龙江省召开防汛抗洪救灾紧急会议。黑龙江省委书记王宪魁强调,洪水是对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考验,要将百姓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一定要打好这场硬仗,取得抗洪救灾的最后胜利。8月16日、17日黑龙江再降最大降雨,全省总动员,紧急调拨抢险物资,全力迎战1998年以来的最大洪水。与此同时,黑龙江省防汛应急响应提至1级。  

  黑龙江省的防汛抗洪救灾工作率先在沿三条大江的重点市县齐齐哈尔、嫩江县、肇源、呼玛、孙吴、黑河、同江、佳木斯、嘉荫、萝北、扶远、逊克、双城、哈尔滨、木兰、通河等地展开。  

  抗洪抢险第一仗在嫩江打响。嫩江干流总长559公里,沿途经过黑龙江省西部最大城市——齐齐哈尔市和一些国有农场,嫩江支流洮儿河经吉林省白城市的月亮泡水库汇入嫩江。自8月5日以来,嫩江地区连续降雨,一面是洮儿河不断涌来的滚滚洪水,另外一面是下游的嫩江洪水顶托,夹在中间的月亮泡水库洪水无法排出,水位以平均每天5至6厘米的速度不断上涨,超警戒水位2.37米,形势异常严峻,月亮泡水库成为抗洪“决战之地”。  

  紧急时刻,武警齐齐哈尔支队的广大官兵与当地广大机关干部一起奋战三天三夜,抢险加固水库大堤,及时保住了月亮泡水库,也保证了齐齐哈尔市的平安。在昂昂溪区和富拉尔基交界处的大昂围堤上,垒起万余条沙袋,坝体得到有效加固。  

  嫩江与松花江的交汇处,是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的肇源县。肇源地处长春、哈尔滨、大庆三角区中心地带,长度超过104公里的肇源松花江干堤,是嫩江、第二松花江两水汇流后,流入黑龙江省的第一道堤防,肇源大堤保住了,大庆油田和哈尔滨也将安然无恙。从8月18日19时起,肇源县210公里堤坝上,上万军民齐心携手,将沙袋加高至水面以上1.5米、堤顶加高至水面以上1.7米,全线打响了洪峰阻击战。  

  位于肇源松花江上游的三岔河,古称“大口”,俗称“阴阳界”,是北来第二松花江水、南下嫩江水和松花江干流汇合之地,因此被称为三岔河。来自附近的当权、自力、辉煌、合心、一心、幸福等村屯的近千村民自发组成的防汛队伍,只用了两天的时间就把8300米长的堤防加高加固了1.5米以上。他们这支抗洪大军从松花江干流6月25日入汛起,已经奋战了近60天。  

  8月13日凌晨,在顺意乡胖头泡段堤坝下发现了漏点,200名某部高炮二团的官兵连夜抢筑了1.2公里的堤坝,保住了坝外一千多亩农田。8月19日14时左右,天降急雨,在松干堤防赵光武段,这段堤坝属于险工弱段,全长4960米。距此处5公里,就是肇源县城。在代龙村负责的一段堤坝上,30多名村民自发地冒雨为迎水坡填压沙袋。村长刘玉峰带领村民打了4排桩,沙袋已经压到了15层,他们准备死守堤防,人在堤在迎洪峰。  

  53岁的王大伟是大庆石化公司下属企业的机关党委书记,他最多一天扛800多个大砂袋,累得吃饭时端饭碗的手直哆嗦,浑身象散了架一样。老王说,从肇源到大庆一马平川,如果这里出了问题,油田就危险了,帮人家其实就是帮自己。  

  截至8月25日,由1.7万名村民和武警官兵保护的肇源大堤经受住了洪峰的考验。而为了减轻肇源的防汛压力,邻近的杜尔伯特县毅然舍弃了30万亩草原泄洪,损失达6000多万元,但却保住了50万亩良田收成和肇源及哈尔滨的安全。  

  接着是松花江哈尔滨段抗洪保卫战。黑龙江省双城市永胜乡党委书记江上辉后背晒得全都爆了皮,伸出胳膊来,内外是黑白两个颜色。他带领乡亲们坚守最关键的“卡脖子江段”。  

  松花江流经“卡脖子江段”发生回流,强风拍击汹涌的水浪,俗称“胖子滚”, 严重威胁着江堤。洪峰袭来,水位高达124.29米,超过警戒水位1.29米,与1998年大洪水时持平。十公里江堤出现了四个险段,此地比哈尔滨市区高出5层楼,如果任何一段冲开口子,哈尔滨标志性建筑防洪纪念塔将被淹只剩塔尖。  

  江书记给和全乡下达死命令:“誓死守堤,保卫哈尔滨”!一场“卡脖子江段”保卫战打响了。各村大喇叭一广播,男女老少扛着大铁锹,骑着摩托,开着农用车赶奔而来。打桩、拉杆、铺防浪布、压沙袋……党员、干部、村民跳进齐胸深水中奋战洪魔。     

  最难的活儿是往水里打桩。成千上万个木头桩,人得站到水里,一锤一锤往下砸。乡里没有那么多救生衣,必须一边砸桩,一边防备被大浪卷进江中。脚下是尖锐的石头瓦砾,穿着鞋容易被淤泥吸住拔不出来,不穿鞋又容易扎伤脚。最痛苦的是到了夜间,入秋的江水凉得受不了,还要忍受成群蚊蝇不断叮咬。  

  乡长李长贵整日奔波在大堤上,脚底磨出了水泡。七十多岁的老党员丁春学带头轮大锤打桩。水稻看护员唐喜文几乎整天泡在水中干最难的活儿。有一处险工弱段的水深达到4米,人一下水就没了头。桩打进水中无法固定,更无法绑拉杆。唐喜文憋足了气,一个猛子扎入水底,拼尽全力把铁丝和木桩绑在一起。钻出水来,他冻得直打哆嗦。接着他喝上口酒,暖一下身子,又钻进了水中。小唐自家的21亩地被水淹了15亩,他全然不顾自家安危,却能拼命守卫全乡大堤,乡党委决定批准他火线入党。  

  永胜乡抗洪另一件大事儿是排涝。在建乡村孔家闸门,记者看到闸口下已经筑起了牢固的围堰。这是村里一百多人一上午搬来了整整四万个沙袋筑成的。现在闸口已经被牢牢堵住,防止江水倒灌。在闸口与堤对面的农田间,有几十条排水管在强排积水。十个水泵、四个发电机组轰鸣作响。江书记介绍,乡里每天最多可排20万立方米积水。目前已排涝作业17天,乡里每天拿出排涝费用一万多元,确保旁边三个乡镇和部分公路不被淹。  

  站在一段四百米长的新筑大堤上,江风吹得人睁不开眼。新土被大浪掏成了“壳子”,即坝体呈现槽状,十分危险。抗洪关键时刻双城市委书记鲁志民同志亲自上堤扛沙袋,党员干部做出表率带头干,乡亲们感动的同时更多的是党员干部的信服!  

  在黑龙江与俄罗斯2981公里的边境线上,哈尔滨海关有13个隶属海关分布其中,成为抗击洪魔的前沿阵地。  

  2013年8月27日已凌晨2点多钟,已连续奋战20多天的同江海关关长于雪平仍没休息,仍在指挥抗洪抢险。同江海关累计出动抢险抗洪人员330余人次,修筑加固堤坝280余米,灌装运送沙袋11100余个,抢修公路60余米,他们坚守第六号城防大堤14昼夜,排除险情隐患20起,为同江市父老乡亲做出了突出贡献。  

  黑河市发生了三十年一遇的洪涝灾害,造成黑河旅检口岸大厅被淹,最高水深90-100厘米。黑河海关技术科科长王云因患有严重心肌炎,身体还未康复,他冲进刺骨的江水中,拆卸大型设备、搬运枕木。由于连续多日的奋战,他病情不断加重。面对劝阻他总是说:“我的身体已经好了,现在国家财产正面临着危险,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关键时刻不能退缩!”  

  让我们再来看看几个感人的瞬间。  

  在嘉荫县大堤上,哪里险情最严重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雪水温村党支书韩文彬拖着病体坚持在抗洪第一线。大家劝他回去休息,他却说“水涨的太快了,一天就将近20厘米,我们在和时间赛跑,400多人要负责近3公里长的堤坝加固和巡堤抢险工作,面对危急党支部书记都离开了,群众该怎么看我们?”    

  黄鱼卧子村村民王江告诉记者,村支书领着村干部冒着危险将他家的贵重物品从洪水中夺回来,又帮他家安置,却从未顾得上自己家。“关键时刻还就得靠共产党员!”  

  8月25日,在同江市一家酒店内举行了一场特别的婚礼,但却不见新郎和新娘身影,只有双方父母代为答谢前来祝贺的宾客。现场传来新郎和新娘的声音,“对不起大家了,我们现在都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我们从今天起有了小家但不能忘大家!”  

  这场特别婚礼中新郎闫石,是黑龙江省军区某边防团一连指导员,新娘是同江市人民法院书记员岳鑫。当汛期与婚期相撞,他们选择坚守在抗洪第一线。  

  8月10日9时,逊克县臭李子沟发现管涌,水深处有一人多深,武警总队某部副队长李顾界、陈念斌、分队长郭建、李宁、辛超鹏、兰春峰6人组成的党员突击小组跳入管涌流出的冰冷江水中,经过两个小时抢险终于控制住管涌,而这6名战士身上被树枝划破无数道伤口。  

  8月11日黑河市长发村遭遇30年的特大洪水,农田里水深达5米,武警边防黑河支队官兵每天在水中泡10个小时,把腿脚都泡肿了,他们用3万袋砂石为村里筑起堤坝,保护了长发村尚未修建完成的新堤坝。  

  8月12日凌晨,驻逊克武警大队长张少林接到命令,火速前往干岔子乡八里桥大坝处伐树。张少林亲自上阵,手拿油锯在齐腰深的江水中伐树,衣服裤子都湿透了,手脚磨出了血泡,脸被树枝划伤也不顾。教导员彭立发烧38.5度,与战士们奋战至晚才去医院输液。就这样,120名森防队员在大地堤上奋战20天,成为逊克县大堤坚守时间最长的一支铁军。  

  8月13日,黑河市下游小乌斯力村砂石坝上连续出现管涌,洪水已经将全村300公顷农作物淹没。8月14日上午,武警哈尔滨支队接到上级指示后,500名战士紧急赶往黑河抗洪抢险,他们夜行600公里,每人15个小时只吃过一根火腿肠和一个面包。赶到小乌斯力村堤坝,战士们一个下午就铺了上万袋砂石,并在最容易出险地段架设电灯,抢修了村里所有管涌和内涝。  

  8月15日凌晨,1500名武警黑龙江总队官兵抵达逊克县城,逊克县投入抗洪抢险的人力超过4000人。这其中有发小姐妹祖嘉玲和张惠子用两个月工资合伙买猪送军营;有女婿岳父王善海和叶黄龙,义务修理抗洪车辆近百台;有知青姐妹徐桔桔和贾爱春为守堤官兵做“百家饭”;有下岗职工姚凤华夫妇每天蒸1800个馒头送到抗洪前线;有奇克镇黎明村73岁老人在抗洪一线,一干就是11天。感人场景说不完道不尽。  

  8月21日,当历史上最大的洪水袭击同江时,武警哈尔滨森警支队460名官兵驰援街津口大坝险堤,会同当地干部群众7100多人携手抗洪,转移群众3万余人,与广大的解放军官兵一起,筑起了一道8公里长的防浪坡,被誉为是“最坚实的堤坝”。                            

  8月23日汹涌的黑龙江在边境小城同江市八岔镇找到了一个缺口,被洪水浸泡了将一个多月的堤坝被撕开了一道近200米长的口子,洪水迅速从决口向堤内漫过,堤内一片汪洋,不远处的一座二层小楼现在只能看到屋顶。  

  根据目前同江段最新水情变化,黑龙江省省长陆昊在25日晚召开紧急会议,综合判断,目前同江段堤防随时可能出现溃坝,保证人民群众和抢险部队安全已经成为首要任务。要求船只要提前部署到位,以便保障抢险人员随时撤离。对可能在25日夜淹没的同江市近20%低洼地带群众要再次确认,必须撤离到安全地带。   

  抢险部队已经在48小时之内筑起19公里长的堤坝,作为第二道防线保护150万亩良田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黑龙江省抗洪抢险最危急的时刻,党中央、国务院给予了他们强有力的支持。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东北地区防汛抗洪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全力搜救失踪人员,及时组织群众避险,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生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指示,要求国家防总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和积极帮助地方进一步加强抗灾抢险工作,全力做好搜救失踪人员、及时转移受洪水威胁地区群众、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和相关善后工作。  

  8月14日,由民政部、水利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交通运输部、卫生计生委等有关部门组成的国务院工作组,赶赴东北洪涝灾区,指导帮助开展抗洪救灾和抢险救援工作。国家防总指挥部派出多个工作组、专家组赶赴嫩江、松花江、黑龙江防汛抗洪一线检查指导,并及时调拨抢险物资予以支持。  

  8月18日,黑龙江省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紧急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对全省的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再次进行紧急部署,省委书记王宪魁强调,全省上下要积极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和复杂局面,坚决打好打赢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确保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今年农业减灾夺丰收。黑龙江省长陆昊强调,要科学调峰泄洪,统筹组织抢险力量,妥善转移安置遇险群众,保护好桥涵、隧道等重点部位,对险情险段严防严守。  

  截至目前,洪水共造成全黑龙江省500多万人口受灾,紧急转移安置人口31多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44万公顷,倒塌房屋2564间,严重损坏房屋1.26万间,直接经济损失71.33亿元。黑龙江省已投入抗洪抢险资金15亿多元,投入包括官兵和干部群众在内的抢险人员66万人次,抢险设备9.1万台次,投入编织袋1032万条,以及木材、钢材、救生衣、抗灾用油等大量物资。国家防总及时调拨包括编织袋、彩条布、无纺布在内的1134万元物资紧急支援。  

  自8月14日起,黑龙江省武警总队紧急抽组15个支队及直属单位共计5600名兵力、276台车辆,奔赴黑河、齐齐哈尔、佳木斯、伊春、大庆、绥化等地抗洪抢险。广大武警官兵发扬不怕苦、不怕累、连续作战的精神,总计加固堤坝80余公里,封堵决口、管涌220余处,装运沙袋48万余袋,打桩2100余根,充分显现示出武警部队抗洪抢险主力军的作用。  

  黑龙江全省共有12.4万名团员青年参与抗洪抢险工作,组建抗洪救灾青年突击队(应急小分队、预备队)1330支、志愿服务队786支,通过各种渠道,全力支持、服务抗洪救灾工作,构筑起抵御灾害、共保家园的青春防线。  

  在抗洪一线采访的日子里,那些动人事迹让记者深深感动。正因为有黑龙江人民“舍小家为大家”的牺牲精神,有武警官兵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奋不顾身的无私奉献,有军民齐力、万众一心的众志成城,黑龙江省2013年的抗洪抢险之战才能如此精彩,如此动人,也让人如此难忘。这场特大洪水,见证并考验黑龙江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无数共产党员新貌和信念。暴风骤雨洗礼了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崇高品质和坚强党性!  

  洪水终将退去,而黑龙江省广大军民在2013年秋天里所铸造的伟大的抗洪精神将在今后重建家园、发展经济过程中继续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袁霓)

闁告帒妫旈棅鈺呭礆鐢喚绐�
延伸阅读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鍏充簬缁忔祹鏃ユ姤绀� 锛� 鍏充簬涓浗缁忔祹缃� 锛� 缃戠珯澶т簨璁� 锛� 缃戠珯璇氳仒 锛� 鐗堟潈澹版槑 锛� 浜掕仈缃戣鍚妭鐩湇鍔¤嚜寰嬪叕绾� 锛� 骞垮憡鏈嶅姟 锛� 鍙嬫儏閾炬帴 锛� 绾犻敊閭
缁忔祹鏃ユ姤鎶ヤ笟闆嗗洟娉曞緥椤鹃棶锛�鍖椾含甯傞懌璇哄緥甯堜簨鍔℃墍    涓浗缁忔祹缃戞硶寰嬮【闂細鍖椾含鍒氬钩寰嬪笀浜嬪姟鎵€
涓浗缁忔祹缃� 鐗堟潈鎵€鏈�   浜掕仈缃戞柊闂讳俊鎭湇鍔¤鍙瘉(10120170008)  缃戠粶浼犳挱瑙嗗惉鑺傜洰璁稿彲璇�(0107190)  浜琁CP澶�18036557鍙�
浜叕缃戝畨澶�11010202009785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