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强省新蓝图
本报赴江苏采访组
江苏省连云港市的渔民在晾晒虾皮(资料图片)。近年来,江苏省从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三方面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结构调整的效应初步显现。耿玉和摄(新华社发)
金秋的江苏,处处焕发着江南好的独特魅力。
踏上这片富饶的土地,能感受到江苏推进工业强省的强大动力。
称其为工业大省毫不为过,江苏在两年前的工业经济总量就已超过10万亿元。2012年,江苏省规模工业产值达到12万亿元,连续3年位居全国首位。在今年年初,江苏省提出,要用5年左右时间,来推进工业强省的建设。
从“大”到“强”,江苏经济升级思路清晰、方向明确:从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三方面着力,来构建一个现代产业化的产业体系,将产业调高、调轻、调优、调强。
“目前,全省结构调整的效应初步显现,产业结构、区域结构、所有制结构、投资结构都发生了积极变化。”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总结说。
求新求变促增长
1995年,陈伟宏在无锡创立了凤凰画材公司,专营油画颜料、画框和画布。2002年,凤凰画材发展了江苏沭阳基地,2005年建设了越南基地,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上规模第二大的画材生产商。公司不仅负责30多位画家的包装和推广,还耗资2亿元用于收购油画收藏,并且开始销售丝网版画和装饰油画,从此,“凤凰”不仅有自己的画材,还有了打上自己烙印的艺术品。
“大则思变”,从2008年开始,陈伟宏决定让企业“变身”,改变投资方向,迎来了凤凰再一次高飞。
为了响应无锡市吸引海外留学人才归国创业、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号召,凤凰集团投资1.5亿元成立了无锡凤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引进了5名海归博士,研究生产高科技芯片。去年,这家成立4年的公司实现了5000万元的销售额。跨界发展文化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后,这只凤凰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事实上,早在7年前,无锡就在全国率先推出吸引海外留学归国领军人才的“530”计划,打响了海外人才争夺战的第一枪。
围绕1800多家“530”企业,物联网、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微电子、新材料、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一批新兴产业链与产业园区在无锡已渐成规模。目前,无锡全市高新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35%,今年上半年新兴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659.94亿元,同比增长7.3%。
“坚持以人才引领发展、以创新驱动转型,大力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高端产业,才能为增创产业发展新优势提供有力支撑。”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黄莉新说。
在《江苏“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中,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物联网和云计算等确立为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上半年,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增长19.4%,增速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8.3个百分点;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增长22%,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产业增长41.4%,新能源汽车、物联网产业增长30%以上。
结构调整是关键
江苏正处于经济增长速度的换挡期,处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从内部因素看,江苏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而从长期因素看,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的江苏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正从粗放型、数量型增长向集约型、质量效益型深度转型。
“对于江苏来说,下一阶段将坚持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推动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江苏省经信委主任徐一平说,根据国家对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总体要求,江苏正抓紧制定实施具体方案,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对产能过剩行业“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
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需要两手抓:既要控制增量、又要盘活存量。其中,又以后者更为艰巨。假如说,控制增量可以依靠政府设置的门槛与严格的审批,那么,调整存量则需要依赖企业的主体作用、需要借助市场的力量。
“在苏南地区,资源更为有限,存量的调整就显得尤为重要。”江苏省经信委产业投资处处长黄萍说。
在常州的天宁区,占全区GDP45%的纺织业就迎来了一轮数量的“减法”。“从落后产能到先进产能,区里的纺织企业经历了三次洗牌。”常州旭荣针织印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国成说,能生存下来的企业都代表了纺织印染业的先进水平。
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爆发后,太湖流域的印染、电镀项目一律限批,而对于原有企业来说,牺牲环境赢得利润也成为过去,环保门槛的提高也让这些企业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
“节能减排、产品创新,都是我们要做的。”张国成说,旭荣公司将销售额的3%和10%分别用于科技创新和环保投入。公司研发的冷转移印花技术,简化了纺织印花复杂工艺,比普通印染节水约2/3,排污减少2/3,比电脑数码印花节省30%的成本。如今,拥有2个发明专利和4个实用性专利的旭荣,不再满足于为国内外的品牌企业做代工,而是开始了自己的品牌之路。当国内纺织企业普遍只有3%的市场利润时,旭荣的利润高达8%。
“通过嫁接高新技术、提升装备工艺、创新商业模式等途径,缩短装备制造、冶金化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的换代时间,促进传统产业焕发生机活力,保持换挡期稳中有升、稳中提质。”常州市委书记闫立说,数量的“减法”,可以是质量的“加法”。
协同创新闯新路
“研发是做‘微分’,主体是科学家;创新是做‘积分’,主体是企业家;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够带来‘微积分’的质变。”常州市委常委、科教城党工委书记徐光辉说,当前的苏南地区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被列入《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的常州科教城,将迎来巨大的历史机遇。
在徐光辉看来,利润率达30%的先进生产性服务业,正成为常州科教城质变的突破口。
佰腾科技公司是江苏省最大的知识产权和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围绕专利拓展服务,开发出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佰腾专利检索。通过这套系统,企业能了解市场的热点和空白,及时避开已有专利的技术陷阱、尽早作专利回避和创新设计,不但能加强现有知识产权保护,还能加强对生产经营领域知识产权动向的研究,把握世界技术发展趋势。“我们把创新资源聚合起来,不仅关注应用开发,还致力于市场集成。近几年,生产性服务业正以每年百分之七八十的增速发展。”徐光辉说。
成立于1992年的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正从环保设备制造集聚区走向环保服务业的高地。逐渐发展起来的1500家环保企业与3000家配套企业,奠定了园区环保制造业坚实的基础。但与此同时,企业又呈现低小散的特征,同质化竞争加剧、外部竞争激烈。
为了将企业的资本优势、市场优势和高校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结合,2010年7月,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和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共建了哈尔滨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作为环保技术研发机构和成果转化的平台。为进一步推进平台的市场化运营,合作双方共同出资组建江苏哈宜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几千家的小企业集群开始向一个高科技的环保产业联盟转变。改造提升传统环保产业,大力吸收集聚高端元素。
中节能国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内的一家企业,利用菌群将有机废弃物快速降解成有机肥料,实现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和循环利用,为客户提供餐厨垃圾集中处理和回收利用的一站式服务。去年,该公司销售额1亿元,利润率高达30%。
同样位于园区、利用“倍加清”菌种来处理工业废水的博大科技有限公司,也不是简单的产品提供商、环保装备制造商,而是一家集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工程施工、技术培训、环境污染设施托管运营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的环保服务提供商。
协同创新闯新路。到2015年,中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要达到4.5万亿元,产值年均增速保持15%以上,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宜兴市委常委、环保科技工业园管委会主任朱旭峰说,宜兴环保产业与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正是在转型创新中,步入收获季节。
本报赴江苏采访组记者:林跃然 翁东辉 薛海燕 钟云华 连俊 陈莹莹
执笔:薛海燕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