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27日讯(记者 李文媛)一项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复杂联系,从城市形态、路网等根基上设计,综合协调发展的“呈贡新型城镇化”模式,传递着城市迈向生态文明的和谐理念,得到人们广泛关注。
走进滇南呈贡核心区,立即感受到特有的功能。庭院式小尺度街区,筑起与自然万物息息通融的小天地微气候,小街区紧凑密集,公交系统、生态住宅和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的社区大功能,展示出能源基金会《中国城市可持续能源项目》的人文精神,散发着影响未来的力量和价值。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总体要求,“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是2014年重点工作之一。
如何打造形态一流又可持续的生态家园?
专家指出,城镇化健康发展意义重大,生态系统是一较社会系统更大的包括生命系统在内的开放复杂巨系统,其中不同种类生命之间表现出多种形式的网络联系,组成多层次的生物链和信息链,执行着整体生态功能的持续发展。健康的生态系统一定处在中性平衡状态,以保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呈贡生态城就是在整体和部分平衡的生态规律上规划建设的。
致力于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运行,这座有着鲜花美誉的中国小城,从长远发展和根本利益出发,开展了跨学科和跨领域的探索,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佳绿色城市”和全国首批“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等荣誉。实践成果回答了两个主要问题:我们如何使城市更宜居宜业?我们如何保证人民更好地享受城市发展的成果?
采用先进科学理念规划设计
基于低碳、生态要求,该项目团队凝聚世界一流专家智慧系统布局,将全球多个城市规划最佳实践整合,提出规划8项指导原则,一是设计适宜步行的街区;二是自行车网络优先;三是提高道路网密度;四是发展高质量公共交通;五是混合利用街区;六是根据公共交通容量确定城市密度;七是通过快捷通勤建立紧凑的城市区域;八是通过调节停车和道路使用,增加出行便利性。这些原则相互支持,多功能街区鼓励步行,步行城市为为当地商店带来繁荣。小型街区倡导自行车和步行,减缓了使用其它工具出行的交通压力,使公共交通和汽车行驶更为顺畅,八大原则成为建立可持续宜居宜业城市的关键。
与此同时,他们还注重规划与已建和在建项目结合,与当地文化和生活习惯结合,与正在商讨土地出让项目结合,与现存规范、规定结合,增强了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指标体系建设的现实性和可实施性。
从低碳生态理念、规划到配套政策体系,系统化的布局,使呈贡核心区形态功能彼此关联,体现了“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发展的环保性和高效率,交通、居住、能效和城市管理,实现升级发展新突破。
创建以人为核心的城市
具有开创意义的是,呈贡的道路交通规划,如,红线切角、公交站点、斑马线、路边停车、绿化、标志标线、曲线半径、宽度、坐标、竖向标高和市政配套设施等要素,在平面上做了统筹安排。他们的故事是:以他山之石攻玉,融合国际先进理念,构建“低碳、便捷、畅通、宜人”的交通体系,营造人文环境的城市街区。
令他们骄傲的是,每个开发项目都具有人的尺度,人性尺度的街道和街区系统以人的活动为出发点,增加社区级街道通往各街区的路径。构建步行和自行车友好的交通环境,确保在重要交通走廊上,公共交通的路权得到优先考虑。同时,在路权分配上,更多地向行人、自行车等绿色出行空间倾斜。交叉口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理念,注重行人和自行车过街细节,使路径更直接,穿行距离更短,安全性更高。机动车出入口的设置也充分考虑减少对行人和自行车的干扰。
规划围绕重要公共交通节点(地铁、快速公交站点)建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于一身的“混合功能”中心,打造富有活力的低碳核心区。
居民享受到各类可靠、高质的社会服务和具有创造力的生活,从而提升健康福祉水平。
这不仅意味着良好的环境,还意味着愉悦的心情,使利益相关方建起了一个与生态城共同发展的愿景,更积极参与到可持续发展活动中。
两会后,呈贡正借全面深化改革契机,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家园发力。昆明市人大代表、呈贡区委书记周峰越表示,今年将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不断丰富完善“呈贡模式”内涵,让人民生活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