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东线治污规划负责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夏青近日做客中国经济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系列访谈 中国经济网记者王泽彪摄。
南水北调中线、东线治污规划负责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夏青 中国经济网记者王泽彪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29日讯(秦静)南水北调中线、东线治污规划负责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夏青近日做客中国经济网“江水北流3000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系列访谈”时表示,生态影响是各国水利工程建设十分重视的内容,也是决定工程是否开建的重要因素,从做规划开始,到项目阶段,每个过程都要做环境影响评价,重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夏青表示,评价一座调水工程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时,要看它的生态环境影响。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作用,会比正面影响多还是少,也要做一个博弈。他举例称,“老说加拿大的调水,其实它的工程不是调水,它是将拉格朗德河邻近流域东北部的卡尼亚皮斯科河及西南部的伊斯特梅恩河的水调至拉格朗德河,在这条河上修了几个水电站,它为了发电,所以它的流量一千多立方米,是很大的调水,这个调水是为了发电,是增加陆上淡水进海湾,它的生态环境影响就比较小。所以这种情况下,工程本身就是利远远大于弊。”
夏青向中国经济网记者介绍说,南水北调工程前期从规划角度看,有总体规划,包括节水规划、治污规划、生态保护规划。接下来的环境影响评价也做了,比如东线项目等后面的建设项目、东线具体的某一个节污导流工程环境影响、每个单向的环境影响评价等随着时间的推进,都陆续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