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专稿 > 正文
中经搜索

引江水进津一周年 过半居民受益于"南来之水"

2015年12月05日 08:50   来源:中国经济网   

图为天津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曹庄泵站总控室。 中国经济网记者杨淼摄

  中国经济网天津12月5日讯(记者杨淼) 2014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江水正式进入天津市,这是继引滦入津工程之后天津又一条输水“生命线”。中国经济网从天津南水北调办了解到,累积到12月4日,天津共接收南水3.65亿立方米,供水达到3.45亿立方米,安全输水343天。

  天津过半居民受益于“南来之水”

  天津是资源型缺水的特大城市,属重度缺水地区。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引江通水前,城市生产生活主要靠引滦调水解决,农业和生态环境用水要靠天吃饭,地表水利用率接近70%,远远超出水资源承载能力,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而天津的供水格局也基本形成城市以引滦为主,地下水作补充,辅以再生水和海水淡化水,引黄济津作应急;农村农业生产以当地地表水、入境水为主,地下水做补充,农村生活以地下水为主。

  天津市南水北调办总工程师赵考生表示,引江通水一年来,天津新增城市供水量3.9亿立方米,供水区域覆盖中心城区、环城四区、静海区和滨海新区部分地区,面积达1200平方公里,超过常住人口数量一半的天津居民从中受益。

  他说:“引江通水前,天津城市生产生活用水主要依靠引滦单一水源,风险很大,通水后,中心城区、滨海新区等经济发展核心区实现了双水源的保障。”他还强调,通水后,城市生活生产用水水源得到了有效补给,替换出一部分引滦外调水和本地自产水,有效补充农业和生态环境用水。

  通水后天津地下水位无明显回升现象

  据公开数据显示,去年8月1日,天津市政府批复了《天津市地下水压采方案》,要求到2015年底,全市深层地下水年开采量控制在2.1亿立方米以内;到2020年底,全市深层地下水年开采量控制在0.9亿立方米以内。天津政府办公厅也印发通知,重新划定地下水禁采区和限采区区域范围,要求引江通水后更加严格管理地下水。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从天津市南水北调拿到的最新数据,一年多来,天津市一直在进行滨海新区、环城四区地下水水源转换工作,共有80余户用水单位完成水源转换,吊销许可证73套,减少地下水许可水量1010万立方米,回填机井110余眼。

  但是赵考生也表示,由于天津深层地下水超采多年,引江通水仅有一年,时日尚短,据目前的观测,仍不足以引起地下水位的明显回升。

  2014年天津16个区县全部达到节水标准

  由于长期以来天津都处于水资源极度短缺的状态,所以在节水方面天津市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据中国经济网了解,截至2014年底,天津万元GDP取水量为16.7立方米,节水型企业和居民小区覆盖率分别提升至41.15%和13.75%,全部16个区县全部达到了节水型区县标准;在工业用水方面,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降到了7.57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了92.14%。

  据赵考生介绍,尽管天津一直大力节水,通水后的一个时期城市生产生活用水将有所改观,但是农业和生态用水依然会缺乏,水资源状况并不乐观。

(责任编辑:庄彧)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