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产业格局10年巨变 铁腕治污换来经济新动能

2016年05月31日 09:21   来源:中国经济网   
  

  以制造业、工业为根基的佛山正在拥抱生态,成为产城人高度融合的现代都市。 中国经济网 王子威摄

  中国经济网佛山5月31日讯(王子威) 从2008年开始的一大段时间内,全国制造业重点城市佛山曾经历过一段“产业空心”的阵痛,传统支柱产业陶瓷业企业数量从400余家逐年递减,直至后来的不到100家。而锐减的背后则是对生态环境的铁腕治理,抱着“宁愿不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的态度,佛山从彼时起对传统污染企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治。

  如今,这一做法被证明了环保不但不会为经济发展增添负担,反而成就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的叠加效应。如今佛山仅剩的63家陶瓷企业,却创造了超越当时全市陶瓷行业1/3的产值和税收。

  扶持一批改造一批淘汰一批 传统产业走向绿色发展

  行走在佛山的街道,再度看到陶瓷广告,上面印着“国际知名设计大师莅临佛山”的标语。在佛山人看来,这是当地产业升级换代的直接缩影——从大规模的生产制造到产品的研发设计。

  东鹏陶瓷的董事长何新明曾在回忆时说到:“2008年,我们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过程,就是把制造业往外搬。但也正是走了那步‘险棋’,东鹏陶瓷才由过去大型投资设备厂房转变到轻资产模式,把重点放在品牌、标准化建设以及产品创新上。”这是整个佛山陶瓷业的变化。

  佛山市经信局副局长谢国高表示,调研发现当时佛山30%优质陶瓷企业就贡献了70%的经济效益,而剩下的企业则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损耗,造成了“少数人赚钱,全市人民受害”的结果,行业整治势在必行。

  据他介绍,佛山随即开始对全市传统产业实施“三个一批”战略,即扶持壮大一批符合环境要求、实力强的企业,改造提升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淘汰转移一批落后产能,以此倒逼传统产业提质增效,释放环境效益。

  具体的做法,就是引导民营企业向品牌创建、科技创新、产业链整合、多元化发展、市场开拓、总部建设、互联网+等领域攻坚克难,让传统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在科技创新方面,佛山市政府每年掏出约21亿元的资金帮扶企业,单单环保工作一项,“十二五”期间市财政一共拨出2600多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各种循环经济、节能减排项目、清洁生产企等。

  政策的引领与财政资金的撬动让佛山产业质量、环境质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位政府官员这样评价:

  “10年前,佛山的天永远是灰色的,晚上看不到星星,连月亮也是朦胧的;10年前,西城山上应季的花甚至不能按时开放,而随着以陶瓷业为主的污染产业开始整顿,蓝天青山绿水重新回来了。”

  改善存量发力增量 产城人融合再上新台阶

  民营经济在佛山市经济结构中占到了绝对的主导作用,去年,佛山市民营企业的数量达到145308家,占全市企业比重87.8%。要想让企业家们走上绿色发展的道路,一个巴掌自然拍不响,而许多改革转型的成果,都是来自政府和企业“唱双簧”。

  美的是佛山自主转型升级的典型代表。告别“小铁锤小车间敲出电风扇”,到如今全国领先国际知名的家电研发制造商,美的靠的是不断的创新升级。在美的的全球创新中心里,陈列着最新的省电空调、节水洗衣机、空气能热水器等诸多环保产品。在美的集团办公室主任卢书平看来,节能减耗不仅是对国家、政府政策的响应,亦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内生需要。

  佛山市科技局副局长周佩珊认为,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根据市场需求来研发节能环保产品、进行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是明智的选择,因为绿色、环保、智能化必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在传统产业、存量经济上做文章外,佛山市还秉承生态环保的理念,在增量引进方面有目的地选择处于产业链高端的企业,严把投资强度、产出率、生态环保等准入门槛,变招商为选商。

  在“中国第一建陶镇”南庄镇的绿岛湖片区,吸引了阿里巴巴佛山产业带、佛山全球电商生态科技城等都市型产业项目入驻。近年来,佛山聚集了一大批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生产性服务业等新兴业态,数据显示,2015年佛山市优势传统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几乎各占“半壁江山”,且先进制造业增速达到15.2%,远超传统产业。

  在产业格局变革的新趋势下,佛山的产、城、人更加融合,这座南方的工业城市正在迎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加协同发展的理想局面。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