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昌都8月22日讯(记者 代玲)记者从“融合.创新.发展”为主题的藏川滇青交界地藏区市(州)长第二次联席会议上了解到,上述地区将从交通建设、文化交流、旅游发展、生态保护等方面加强合作、共谋发展,形成政策共享、项目共推、设施共建、市场共联、利益共赢的发展新格局。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为西藏和四省藏区赋予了特殊的支持政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藏川滇青交界地六市(州)同处青藏高原,山水相连、唇齿相依、经济交融、人文相通,毗邻的地缘关系、相通的民族文化和共同面临的形势任务,为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开展交流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藏川滇青交界地藏区市(州)长联席会议为进一步深化合作交流搭建了前所未有的平台,建立了区域协作发展的长效机制。
继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以来,六市(州)在交通建设、文化交流、旅游发展、生态保护等方面由“点对点”双边合作上升为“抱团式”多边合作,一批六市(州)交界地互联互通项目陆续落地实施,联合推出了系列旅游品牌,建立了区域文化交流、保护、传承新机制,并联合申报了生态?;は钅俊?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期和攻坚期的“十三五”期间,藏川滇青交界地六市(州)将抓牢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在交通、旅游、文化、生态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交流。
在交界地区交通建设方面,六市(州)将强化对外通道建设,加快推进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形成连接成渝经济圈、陕甘青宁经济圈、大香格里拉经济圈,面向东南沿海和南亚的陆路通道和空中走廊。共同向民航管理部门申请开辟六市(州)互飞航线,鼓励和引导各航空公司逐步开通经停六市(州)至国内旅游客源地的航班,着力完善航空基础设施。并制定六市(州)县乡路网互联互通建设规划,加快交界地区县乡公路建设,改善交界地区公路交通条件。
在全域旅游开发合作方面,六市(州)将进一步创新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加大旅游资源联合宣传推介力度,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一是联合开展旅游产品推介营销,共推318景观大道、大香格里拉、茶马古道等“一程多站”区域旅游环线,鼓励毗邻市(州)互为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共同开拓旅游客源市场。二是共同编制区域旅游宣传资料。根据各市(州)旅游资源、客源市场等实际情况,围绕品牌线路、特色产品,组织拍摄藏川滇青交界地六市(州)旅游宣传片,编制六市(州)旅游精品线路自驾游手册、自由行攻略等宣传品。三是共同组织旅游企业开展合作交流,组织旅游协会、旅游企业召开合作交流大会,为六市(州)旅游协会、旅游企业间相互沟通、相互了解、促进合作搭建平台。
在文化领域合作交流方面,同处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六(市)州,将以国家实施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发展战略为契机,对六市(州)区域特色文化进行深度挖掘,整合各市(州)优势资源,共同编制、联合申报、组团招商,重点实施一批资源互补、产业互动的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项目,打造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带。并联合打造区域文化品牌,以各轮值市(州)文化节会为抓手,在本省(区)、对口援藏省(市)或国内发达城市设立分会场或专场,搭建六市(州)区域文化宣传推介平台,联合打造区域文化品牌。
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合作方面,六市(州)将在争取扩大天保覆盖范围、提高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待遇、扩大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范围方面展开合作,同时建立健全森林防火、林政执法联防联动机制。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