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之城"的"绿色轨迹" 河南三门峡绿色发展见成效

2016年10月11日 15:26   来源:中国经济网   

  “看!前面有天鹅!”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里,几位游客不约而驻足观看。只见前方的绿地小径上,两三只通身雪白的大天鹅自在地停留在树荫下,与周围的苍翠掩映构成一幅和谐的图景。

  这里是河南省三门峡市,全国著名的大天鹅栖息地。仅在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2015年冬越冬的大天鹅就达6000余只,还有越来越多的野生鸟类随天鹅一同来此栖息。

  “目前有几十只天鹅在公园常年定居。这些天鹅或是年老体弱,或是受伤残疾,不能长途迁徙,在这里都能被很好地照顾。”公园工作人员介绍说,在不久之后的十月中旬,这些天鹅的上万同伴将从遥远的西伯利亚成群飞来,在三门峡惬意地过上小半年。

  “三门峡被誉为‘天鹅之城’,我们还将加大生态保护,坚持绿色发展,保护好这张靓丽的城市名片。”三门峡市委书记刘南昌说。

  环境提质 把天鹅留住

  自上世纪80年代末,200多只天鹅试探着到三门峡黄河库区活动,保护和善待天鹅就成了三门峡人的共识。但是,天鹅对空气质量和水质极为挑剔和敏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天鹅选择栖息地的“硬杠杠”。为此,三门峡在生态保护上着实下了一番“苦功夫”。

  从2008年至今,仅天鹅湖国家湿地公园就栽植了20多万平方米的荷花、睡莲、芦苇等植物,改善了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净化了水质。因为保护措施得力,不但天鹅来得越来越多,国家保护鸟类白琵鹭、红腹锦鸡等也相继在三门峡安了“家”。

  黄河在三门峡穿城而过,黄河沿岸的治理一度成为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曾经,黄河沿岸满目荒坡、滩地,耕作无序、垃圾遍地、私搭乱建现象十分严重,“五小企业”污水直排。自2011年启动黄河公园建设工程,黄河沿岸面目一新。污水治理、雨水收集、垃圾处理、裸露整治、生态护坡……经过几年努力,黄河公园植物种类从20多种增加到229种,已经成为沿黄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点,成为天鹅新的重要栖息地。

  抓好林业生态建设、加快节能环保项目、实施“蓝天碧水”工程、推进污染治理……随着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的加深,三门峡城市整体环境也大幅提升。初秋的三门峡,天蓝、地绿、水清,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年平均195天左右。就在记者采访的当天,刘南昌查看了全市空气检测情况,针对未有效遏制建筑扬尘的地点提出警告。“对于生态环境,我们的态度十分明确。”刘南昌说。

  一系列努力,不但让天鹅这个“远方的客人”留下来了,还为三门峡赢得了更多“绿色”美誉。如今,三门峡已经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大天鹅之乡,森林覆盖率河南省第一,被列为中国内陆城市氧吧50强。

  转型升级 让工业染绿

  环境保护取得的种种成绩,对三门峡这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来说,实属不易。当地素以富有“黄(黄金)、白(铝矾土)、黑(煤炭)”资源著称,然而经过多年的粗放式、低端化的开采加工,“资源优势”慢慢成为“资源陷阱”,一度承受着巨大的环境压力。新形势下,传统工业向“绿”迈进势在必行。

  在灵宝华鑫铜箔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应恩用两根手指拈起一张厚度仅有6微米的双面光锂电箔,对记者说,“这种产品,我们是全国独一份!各类型产品被大量应用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手机中,最新的苹果手机里就有我们的锂电箔。”

  回顾华鑫铜箔的发展,李应恩有些感慨,“谁能想到,公司在2011年还是亏损?”国内铜箔市场竞争加剧,普通电解铜箔产品附加值大幅下降,企业身上的压力骤增。他们痛定思痛,决心依托河南省电解铜箔工程研究中心和院士工作站科研平台搞研发,把战略重点聚焦在锂电箔及超薄铜箔上。2015年5月,研发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成功研制生产出目前国际市场上锂电箔领先产品——超薄6微米锂电箔,填补了国内空白。华鑫铜箔也一跃成为目前国内唯一能生产6微米锂电箔的企业,步入具有国际水平的高精尖生产企业行列。“我们的生产能耗没有变,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却大大提升。”李应恩说,“2016年截至目前,公司实现利润4700万元,预计全年利润7500万元。”

  中国黄金河南中原黄金冶炼厂则是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的另一个缩影。站在崭新的厂房中,董事长彭国敏对冶炼厂整体搬迁升级改造项目的成果十分满意。“节能减排也是我们冶炼行业的追求。公司引进国际最先进的环保工艺和设备,环保性能非常良好,各项排放指标远优于国家和地方标准。”彭国敏说,“我们采用的‘富氧底吹造锍捕金’技术,综合回收金、银、铜、硫、硒、碲、镍、铂、钯等十余种有家元素,熔炼渣选矿,在废渣中在回收金铜,尾渣用于生产建材,再回收冶炼、制酸过程产生的热能发电,可形成一个资源高效高质应用、节能环保的小循环。”

  传统优势产业加紧升级,落后产能则要加紧淘汰。近年来,三门峡大力推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等发展壮大,同时严格项目准入,加大污染整治,先后关闭了20多家小电厂、800多家小冶炼厂等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企业。数据最能说明问题,“十二五”期间,全市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7%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0%,工业染绿的步伐正在加快。

  掘金生态 促农业发展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观察三门峡生态农业的发展,“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似乎找到了恰当的注解。

  灵宝市尹庄镇前店村,山清水秀、植被良好,正是培育香菇的绝佳环境。在这里,一座豫西地区规模大、标准高、设施一流、技术领先、管理规范的香菇生产基地在高效运转。记者走进基地时已是傍晚,工人们正在填装袋料、分拣香菇,一切都紧张有序。

  南安亮是前店村党支部书记,也是灵宝市南氏宝源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2014年,为改变前店村贫穷落后面貌,他筹集资金6000万元、流转土地350余亩建设基地。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现代化生产经营模式,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捆绑机制。不但解决了前店村及周边农村富余劳动力600余人就业,而且增加劳务收入1000余万元。

  同样受惠于良好生态的,还有二仙坡绿色果业有限公司。他们生产的“二仙坡”牌优质苹果,经国家权威机构检测,203项农药和5项重金属均为“零残留”,通过国内、国际双重GAP认证,在绿色食品博览会上多次荣获“金奖”。

  公司董事长赵跃进是土生土长的三门峡人。上世纪90年代,赵跃进上山开矿,成了日进斗金的小矿老板,却在1999年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不再挖矿,上山种苹果。很快,赵跃进流转了二仙坡30000余亩坡地。依靠二仙坡良好的自然条件,用现代农业管理模式,科学管种,开发出富含超氧化物歧化酶的SOD苹果、富硒苹果等保健功能苹果。产品一经问世便受到市场热捧,赵跃进也实现了向“绿”转身,是“发展农业也能日进斗金”的绝佳样本。

  当生态农业插上电子商务的翅膀,产业链条也随之延伸到了线上。背靠知名农产品的产地优势,“山果演义”、“太阳果”等电商品牌在淘宝、京东、l号店等平台上销售量保持行业前三,各领域4522家电商企业也红红火火地发展起来。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全市累计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9.6亿元。三门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吕挺琳表示,“我们计划用3年时间依托龙头企业建成国内有影响、中西部最大的电商云仓,三门峡苹果、大枣、红梨、食用菌将借助这个平台、通过云仓走出国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门峡的发展必须是绿色的发展,我们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留住,才有底气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刘南昌说。 (中国经济网记者 栾笑语 夏先清)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