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法律基础 为内蒙古重大项目建设打通“梗阻”

2016年10月18日 17:24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呼和浩特10月18日讯(记者 陈力、通讯员 徐亦达)一直以来,重大项目对于欠发达的内蒙古地区来说是实现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也是推动区域发展的“第一抓手”,承载着推动经济结构提速换挡、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

  然而想要在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多样的大背景下,做好实体经济这篇大文章,发挥政府法制职能,提供高效、优质的法制服务必不可少。

  在10月18日召开的“关于服务全区重大项目推进会意见”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内蒙古政府法制办制定出台了《关于服务全区重大项目推进工作的意见》,并从加强制度建设、推进简政放权、强化执法监督等七个方面明确全区政府法制机构服务于重大项目的22项具体措施。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法制办副主任、党组成员乔欣向中国经济网记者介绍说,内蒙古东西跨度2400多公里,一些旗县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人才匮乏,在引进重大项目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当地难以解决的政策和法律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法制办通过吸纳高层次法律人才,组建了法律顾问和法律专家库,并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远程服务手段,实现资源共享、解决实际问题。此外,内蒙古纬度偏高,诸如呼伦贝尔等地一年的施工期限只有短短三至四个月,时间的宝贵性不言而喻,为此,法制办特别开通了法制绿色通道,实行弹性工作制,确保重大项目进展与合法性审查无缝对接,为项目争分夺秒,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优质的“软环境”。

  “有件必备、有备必审、违法必究”,记者了解到在加强制度建设方面,内蒙古一方面在编制立法计划时,按照轻重缓急,优先确立具有政策优势、增强招商引资时效的立法项目,从而发挥综合优势;另一方面,及时对近年来公布实施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对不适应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内容提出修改和废止建议,切实提高政策引领作用。

  坚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严谨高效的法律保障,内蒙古将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通过提高简政放权的“含金量”,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增强企业与政府间的互信,从而构建良好的政商关系,推进一批重大项目顺利落地。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