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去旧育新"做出"绿文章"

2016年12月12日 14:12   来源:中国经济网   

    “井筒名称:南副井立井;井筒垂深:137.9m;井筒直径:4m;封闭晋时间:2016年10月13日。” 当这块新铭碑被钉在水泥封闭的矿井井口时,标志着拥有90年建矿史、中国共产党在冀鲁豫边区接管的第一座煤矿——位于山西太行山区的石圪节煤矿正式关井。

  正如它过去几十年中以艰苦奋斗、勤俭办矿的“石圪节精神”屹立中国煤炭工业潮头一样,在此次煤炭行业去产能浪潮中,石圪节煤矿再次充当了“先行者”的角色,作为山西煤炭产业变迁的一个缩影,石圪节煤矿也成了山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见证者。

  今年以来,山西煤炭在积极退出落后产能的同时,加大了培育先进产能力度,在“去旧育新”中强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加快产业转型步伐。

  煤炭大省打响去产能第一枪

  “一吨煤的利润不及一瓶矿泉水的价格”,自2013年以来,煤价断崖式下跌,煤炭大省山西成为煤炭市场疲软的“重灾区”,身陷困境难以自拔。2015年,山西全省煤炭企业亏损94.25亿元,同比增亏减利108.29亿元。亚洲最大的炼焦煤企业山西焦煤集团公司全年生产1亿吨煤炭,利润只有5000万元,同比降低94%。今年以来,煤价虽有回稳态势,但仍难阻止煤炭企业的巨额亏损,据记者了解,山西七大省属大型煤炭企业同煤集团、山西焦煤、晋能集团、潞安集团、晋煤集团、阳煤集团、山煤集团,2016年上半年的负债总额达1.19万亿元,净利润全部亏损,山西仍处于煤炭困局中。

  为加快煤炭产能退出,山西采取“壮士断腕”的举措,于今年8月份发布了《关于对山西省2016年化解煤炭过剩产能目标分解及时间进度安排的公告 (第一批)》,被外界称为“煤炭大省打响去产能的第一枪”。 山西省煤炭厅副厅长胡万升表示,2016年山西省的目标是率先退出2000 万吨产能,计划在2020 年前退出1 亿吨以上。期间原则上停止核准新建煤炭项目,停止审批新增产能的技术改造项目,不再进行煤炭生产能力核增项目的审批。全省矿井数量,由目前的1078 座减少到900 座以内,进一步做强、做优煤炭产业。

  记者了解到, 截至10月底,山西省己关闭了25座煤矿,退出煤炭产能2325万吨,居全国第1位,煤炭去产能和减量化生产取得积极成效。1至10月,全省规模以上原煤产量下降15.7%,超过全国5个百分点;10月末,全省煤矿企业库存3084万吨,比9月末减少491万吨,比年初减少1906万吨,下降38.19%,为全国煤炭市场供求关系改善作出了突出贡献。煤炭经济运行向好,销售收入逐月增长,由年初的128亿元增加到10月份的261亿元,10月份同比增速由负转正,结束了2014年初以来的持续负增长态势。企业经营状况逐步改善,9月份实现扭亏为盈,全行业结束了连续26个月亏损的局面。

  “人往哪儿去、钱从哪儿来”,这是煤炭企业去产能中的主要压力。阳煤集团副总经济师乔金亮说,企业面对的减员有两种:一种是提效性减员,另一种是减能性减员。不管哪种方式,去产能必然带来去‘冗员’,在化解过剩产能的同时,如何安置富余人员是对煤炭企业智慧的一个考验。据了解,为了妥善解决煤矿职工安置问题,山西省目前已累计下达中央预拨奖补资金12.13亿元,支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此外,山西从就业专项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中,对化解过剩产能中企业稳岗、转移就业安置、职工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预计今年补助资金3.65亿元。各煤炭企业严格按照国家和山西省相关要求,奖补资金由企业统筹使用,用于职工安置工作。此外,山西省还建立了职工实名制数据库,完成了2016年去产能企业职工信息实名制录入和上传工作。制定了职工分流安置政策,明确了内部安置、外部分流、转移就业、创新创业、自主择业、培训转岗、内部退养、灵活就业、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等多种分流安置措施。截至10月底,全省各市、各煤炭集团公司通过多种渠道已分流安置职工13648人,占各企业上报需安置职工21013人的65%。

  “去旧育新”做出“绿文章”

  如何让煤炭生产出高效、环保的肥料?晋煤集团为这个问题找到了答案。

  近年来,晋煤集团根据自身无烟煤特点,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走煤化工产品精细化、高端化延伸之路,生产出了受国际市场青睐的高端液体肥料,产品远销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2015年,出口量达到14.66万吨,相当于8.3万吨煤炭变相走出国门,走出了一条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

  晋煤集团的做法在山西煤炭企业具有共性和普遍性。近年来,山西省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在“去旧”的同时“育新”,陆续启动了80余项煤基科技重大项目,推动黑色煤炭绿色发展、高碳资源低碳发展。截至目前,已有28项取得关键性技术突破。新命名的“晋华炉”就是其中之一,近日,由清华大学和阳煤集团联合研发的全球首台“晋华炉”在山西成功投运。参与研制的阳煤化工机械集团董事长李广民说,“晋华炉”项目的第一步是解决煤炭气化问题,这种自主研发的气化炉炉内温度可提升到1600℃以上,成功解决了“三高”煤的气化难题。记者了解到,山西2800多亿吨煤炭储量中,高灰、高硫、高灰熔点的“三高”煤约占三分之一。长期以来,由于缺乏高效可靠的大型气化技术,企业不得不花费巨资引进国外气化技术和装置,一些进口设备还对“三高”煤水土难服。 潞安集团高河能源引进德国杜尔集团的先进清洁技术,充分利用煤矿低浓度瓦斯进行发电,实现了瓦斯气体的变废为宝,把诸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拥有了四个“全球第一”,即煤矿乏风处理规模全球第一、煤矿行业减排利用BOT模式投资规模全球第一、煤矿瓦斯发电装机容量全球第一、煤矿类环保项目减排量全球第一。不仅填补了煤矿乏风氧化利用领域的技术空白,还具有环保和节能双重意义。截止2016年10月底,该项目累计发电1.32亿度,上网电量1.06亿度。

  作为全国最大的无烟煤基地,近年来阳煤集团围绕高端化、差异化、规模化,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投资600多亿元,布局建设了以全国最大的乙二醇生产基地为核心的九大煤化工项目,今明两年全部投产后,阳煤化工产业将实现整体升级换代;引进钴基催化剂费托合成精细化学品技术改造小化肥、小甲醇装置,用小投资撬动大的闲置资产盘活,实现化工老旧装置快速扭亏;与全球、全国顶尖技术研发团队合作,在甲醇制乙醇、己二腈、苯脘己化、低浓度瓦斯制甘酸等方面强化技术研发,努力抢占行业技术制高点,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肥、醇、炔、苯、油” 这是山西煤化工发展的路线,山西围绕这五大路线培育出了一批在国内具有一定品牌和产能优势的企业。围绕晋东、晋中、晋北三大国家级煤炭基地,初步形成了晋东、晋中和晋北三大煤化工科研产业基地,聚集了一大批国内知名的煤化工专业研究机构,在煤基合成油、焦炉煤气制甲醇等领域的科研成果国内领先。

  胡万升表示,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色、高效是根本,随着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技术的成熟和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山西省煤炭清洁高效技术将进一步提高。通过革新创新,推进“黑色煤炭,绿色开采”,“高效采用,低碳发展”,“资源产能循环发展”,将成为山西省煤炭产业转型的根本途径。(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存瑞)

(责任编辑:庄彧)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