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绿色本底融入黄金水道

2017年01月12日 09:5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冉瑞成 吴陆牧

  隆冬时节,记者来到位于三峡库区腹心的重庆云阳县。站在云阳新县城龙脊岭生态文化长廊的两江交汇口,向长江和澎溪河两岸望去,满眼都是绿意。

  不久前,云阳县通过了重庆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验收。记者了解到,云阳县通过实施生态屏障区建设、三峡库区消落带治理、石漠化综合整治、水土流失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生态功能修复保护项目,高品质打造了“一江四河”生态屏障,基本实现了长江干流以及四大支流绿化全覆盖。

  坚持保护修复,推进绿色发展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长江黄金水道贯穿全境。2016年以来,重庆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为遵循,切实落实长江经济带建设“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将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长江生态保护与修复步伐明显加快。

  重庆把绿色作为本底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坚决守住耕地、林地、森林三条红线,划定了红线保护区域30790平方公里。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五大环保行动,大力推进长江防护林建设、石漠化和消落带治理、水土流失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重庆长江沿线森林覆盖率提升到49%。

  万州区严格执行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产业禁投清单政策,调减1.2平方公里化工园区规模,否决了一批不符合产业政策、环保标准以及与生态涵养功能区不相符的项目。同时,建成9个各具特色的城周森林公园,并在铁峰、方斗、七曜三大山脉实施近60万亩的绿化造林和森林抚育,长江万州段两岸森林覆盖率由过去的41%提高到62%。

  奉节县在2016年关停退出37个煤矿,并统筹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和植被恢复四大工程,在长江两岸造林绿化54.8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4.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从2015年的48%提高到51.6%。

  此外,重庆市还出台了《重庆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建立和完善了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问责制和终身追究制。

  既要源头严防,也要优化布局

  按照科学划分功能区域、明确区县功能定位,重庆坚持“突出首要、彰显特色,面上保护、点上开发”,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使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走进万州经开区高峰园,沿着经开大道漫步,一栋栋标准厂房拔地而起,万州医药产业园、龙翼生物纳米医用器材、中船重工锯切设备产业园等企业项目聚集,规模效应已显现。

  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过程中,万州区一方面推动源头严防,建立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环境准入制度,把区域空间管理、总量控制纳入审批制度中,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互协调;另一方面,优化产业布局,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特色产业集群。万州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万州特色产业集群完成产值839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97.5%。

  2016年,重庆十大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快速发展,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全产业链基本成型,新能源及智能汽车、页岩气、工业机器人等加速放量,总产值超过2700亿元,增长50%以上。数据显示,2016年重庆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占比超过10%,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9.5%。

  打破发展壁垒,扩大开放合作

  长江经济带是推动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长江经济带发展为重庆提供了更好融入中部和东部的重要载体。重庆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加强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对接,重庆不断提升内陆开放高度、深度和广度。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中,重庆加强开放口岸和综合保税区建设,推动开放平台纵深拓展,全面提升重点开放平台的辐射带动能力。同时,推进长江经济带区域通关一体化试点,与全国25个口岸海关建立了区域通关合作机制。

  重庆还着力打破制约联动发展的行政壁垒、市场壁垒和贸易壁垒,强化扩大开放合作的纽带,加强与长江流域各省市的合作。比如,川渝两省市签署“1+10”合作协议,共同实施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一批重大合作事项和项目。与贵州在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现代特色效益农业等产业合作,与云南深化边贸口岸合作,与湖北等省合力推进三峡旅游等。

  当前,重庆正不断发挥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西部中心枢纽作用,依托长江大通道,加快建成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全国重要物流枢纽、通信枢纽,全面提升金融、贸易、物流、信息、科技、人才等要素集散功能,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促进“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和联动发展。(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冉瑞成 吴陆牧)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