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芜湖:变“九龙治水”为综合监管

2017年02月10日 09:4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文 晶 通讯员 杨正毛

  2016年4月,安徽芜湖市在不改变现有行政监管、行政执法主体职能和责任的前提下,依托信息化平台,实施网格化监管,推进规范执法,先行在市区全面推行综合监管、分类执法改革。行政效率和市场主体的满意度显著提升。行政执法时间大幅缩短,初次巡查30分钟内即可完成,再次巡查只需十几分钟。

  “随着简政放权不断深化,政府市场监管如果再按照惯性思维、老套路,单纯依靠设机构、增编制、加人员,难见成效。”芜湖市委副书记、市长潘朝晖说,必须从体制、机制上想办法、出新招,探索完善监管和执法体制,以求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满意。

  2016年4月,芜湖市全面梳理并划分市级、区级及基层所(队)的市场监管和执法事权,明确以区为主的管理体制,推动监管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将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管3个部门和卫生行政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公安消防安全、房屋安全、文化、商务管理等7个部门涉及市场主体的常规、易见和易发违法违规行为纳入综合监管范围。对未纳入综合监管范围的其他违法违规行为,通过“双随机”抽查机制和风险分级管理等制度,确保监管全覆盖。

  为增强基层监管执法力量,芜湖市通过划转编制、选调、招录等方式,使得市场监管所人员力量增长58%;区市场监管稽查大队人员力量增长68%。

  目前,芜湖市市场主体总量已突破21万个,再加上各类特种设备大量增加,仅市区就有市场主体10万余个,市场监管面临巨大压力。消除监管盲点、盲区是此项改革的一个重点。

  “市区范围划分成1759个市场监管网格,组建了117个市场监管网格小组,每个网格小组至少配备2名执法人员和1名专职网格员,共同对监管范围内的市场主体进行日常巡查,覆盖了所有市场主体的监管网络。”芜湖市编办主任章世海介绍,网格化监管使得问题、隐患的发现和执法跟进更加及时,真正做到市场监管无“死角”,最大限度地把问题和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

  芜湖市综合监管联合督察队队长唐丁锐说,改革启动以来,网格员通过综合监管平台上传的1万多个问题线索,90%以上已得到及时处置。

  此外,芜湖市还实现了综合监管信息平台与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互联共享,落实经营异常名录和“黑名单”管理制度,实行对失信人在公共资源交易、财政性资金项目申报、银行信贷和资本市场融资、高消费行为等方面的联合惩戒,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管长效机制。

  多头检查、多层检查、重复检查,曾经屡遭企业诟病。芜湖市“对症下药”,坚持服务企业的原则,建立集信息归集、事件调度、执法管理、主体预警、电子地图、监督考核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并建立“一户一档”电子档案。各部门监管信息实现互联共享,市场主体所有证照和特种设备信息等实现“一键查询”,已建市场主体“一户一档”电子档案64091户。信息平台在各类证照有效期满前30日自动将预警信息发送至各市场主体、监管部门和网格员,初步构建了基于大数据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违法违规问题的发现、报告、处置、反馈、督办实现“一键送达”,彻底改变了传统纸质文件层层流转、电话沟通费时费力的状况,部分执法机构的监管精力得到释放,能够更好地开展专业化执法,有效促进执法效率提高。

  国家统计局芜湖调查队的调查问卷显示,实施综合监管后,约70%的企业实行季度巡查,网格员持移动终端按预先设定的检查项目现场核查,初次巡查30分钟内即可完成,再次巡查基本无需陪同。近九成市场主体对此项改革表示满意。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