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常德旅游实现开门红 穿紫河成新亮点(图)

2017年02月10日 15:35   来源:CE.cn   

  “修复”旧山河,商圈更美丽。湖南常德,正书写一条河的传奇,百年河街又重生,万千商贾活实体。

  年味还没有散去,多数返乡游子还穿行在走亲访友的路上,但新开街不足三个月的河街已经热闹起来。这里是湖南常德的河街商圈。“糖油粑粑,又香又甜的糖油粑粑哦……”丝弦般的吆喝声伴着人流回荡在鼎沸的河街。一条青石板铺就的长街沿河畔蜿蜒伸展,重重飞檐一眼望不到头,黑瓦白墙之下,是错落有致鳞次栉比的商铺,大红灯笼点亮青砖屋檐,特色小吃的香味儿弥漫空中,挑担叫卖的吆喝此即彼伏……好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春节7天假期,共有65万人次行走在常德河街的大小商铺里,最高峰正月初二当天接待了18万人次。穿紫河,一条流淌千年的古运河,既成了常德旅游的新亮点,又成了常德商圈的新核心。

  “码头商圈”之殇

  这条市井商街,构筑的是常德人重振码头商圈的理想,还原的是老一辈常德人记忆深处的河街商圈。老一辈常德街坊告诉我们:常德居沅水下游,历史上曾为“川黔咽喉,云贵门户”,湘西土特产品的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在文豪沈从文的笔下,常德“乃湘西一大码头”。常德城沿沅江河而建,许多年以来,常德的商业圈都是以沅江码头为核心,由沅江上游至下游就有菜码头、落路口码头、杨泗庙码头、官码头(大西门码头)、大江渡(上南门码头)、大码头(下南门码头)和盐关码头等约20余座。当年在码头上从事与水相关工作的人就有好几万。河街居住的大多是与水、船相关的人,做的是与水、船相关的生意,听到的是与水、船相关的号子和喧哗,嗅到的也是与水、船相关的气味。

  码头上游及川黔境内的桐油、靛碱、木材、山货、土产等均顺流而下,水运至常德,再转口贸易运销国内外。十八世纪《武陵县志》描述当时的景象称:“大舟小船聚城旁,上溯黔阳下武昌”,实际上又何止只到武昌。那时,沿常德沅水码头沿线,有名的商业街,便是河街。河街又分为大河街、小河街。河街是“湘西门户”——常德的前大门。当时,桐油、木料、牛皮、猪肠子和猪鬃毛,烟草和水银,五倍子和鸦片烟,由川东、黔东、湘西各地用各色各样的船只装载到来,这些东西全得由常德的码头转口,再运往长沙、武汉。子盐、花纱、布匹各种轻工业日用消耗品和必需品,又由下江轮驳运到,也得从常德码头改装,再分别运往沅水各支流上游大小码头。在昔日千米的河街,曾汇集41种行业,云集近200户的富商、巨贾,做到物流通四海,财源聚千万(银元)。那时,河街商圈就被民间传说称之为“银子街”。

  河街曾写尽旧时常德的风流与铅华。

  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沅江水运逐渐衰落。那曾经满江的风帆,都去哪里高举?那曾林立的桅杆,都去哪里乘风?那曾拍浪的木浆,又都去哪里击节而歌?那曾摇碎一波船橹,又去了哪里……江面静了下来,在微风中,荡起微微涟漪。曾经的喧嚣,仿佛如梦般地沉浸了;曾经的沸腾,仿佛如迷般地消散了。

  水运衰落,常德码头的重要地位也逐渐失去,大河街、小河街的繁华不再。随后,修建防洪大堤、修建常德诗墙,在城市建设的步伐中,河街无存,河街商圈也只能留在老一辈人的记忆中了。

  20多年后的2016年10月,河街重新在人们的记忆中复活,由旧时的沅江边移植到了城市腹地的护城河——穿紫河畔。

  随着迁移过来的,还有城市的人气与财气,还有商圈的复活与繁华。

  “河街商圈”之变

  穿紫河位于常德市城区腹地,全长17.3公里,与沅水一堤之隔,东北角与柳叶湖相通,呈“Y”字型分布。徜徉在雨中的河街,刘聋子米粉、黄婆擂茶、酱板鸭等当地特色美食吊足了游人的胃口,而德国小镇的异国风情、人来人往货进货出的流转,又成就了现代“河街商圈”的繁华。

  市民“刀哥”一家四代都曾住在穿紫河畔,他们见证了穿紫河颜色的变迁。在他爷爷的眼里,穿紫河是金色的。爷爷是穿紫河边的扳罾客,那时,穿紫河边,许多罾排静静地泊着。罾排由几个大楠竹并排扎成,靠岸的一头有个小窝棚,扳罾客的吃住就在里面解决,罾排的另一头悬个巨大的罾网,撑开罾网的竹架如同伸向河道的大手,等候着打捞河里的鱼虾。在他父亲的眼里,穿紫河是银色的,无师自通的父亲曾悟得篾匠的手艺,农闲时,会去东山买几根大楠竹,扛回家来细细剖之,编些箩筐、竹篮,用船载了,划过老溪口,划过七里桥,划过解放堤,划到南碈码头去卖。在他的眼里,穿紫河则变成了黑色的,那时,好像看不到穿紫河里的水了,翠绿的水葫芦塞满了整个河道,黑色的河水穿过栏栅,掀起一阵阵腥臭。到了他女儿的眼中,穿紫河是五彩的,木板楼、青砖瓦、麻石路唤醒老常德人的乡愁;小桥流水、波光潋滟、水乡霓虹吸引全国游客的关注。

  其实,在常德市民眼中,穿紫河变化的,不仅仅是颜色,还有命运。

  穿紫河是一条流淌了千年的古运河。1958年,为了解决灌溉与防洪问题,常德历时两年修建了渐河。渐河位于江北城区西部,水源主要靠雨水和上游的五里溪水库取水。从此穿紫河水系源头受到人工调控,极大缓解了旱涝压力。穿紫河水系的主要功能变为接纳部分渐河水、柳叶湖水及江北城区的降水,经南碈排入沅水。1972年,为了解决丹洲内涝与穿紫河防洪问题,常德市又修建了新河(即现在的新竹河、反修河段),这些水系曾是穿紫河水系的上游,反修河的修建使其在竹根潭处割裂开来,从此穿紫河变成了断头河,没有源头补给,无法自净,加之城区扩大,污染加重。污染严重的时期,穿紫河沿线密密麻麻分布着118个排水口。直排河中的雨污混合水,不仅使河水变黑发臭,也使河床越淤越高。

  随着城市进一步发展,护城河上游多处被遮盖,下游被填埋而改道,穿紫河下游被束窄,乌龙港南段被填,长港也因无水源注入,被围、填形成塘、田。

  被严重污染的古运河,成为了城市之痛。

  从2002年起,穿紫河治污工程启动,通过“引沅济穿”提水工程,稀释穿紫河的污染。2006年,穿紫河治理在国内率先引进德国汉诺威水系的先进治污理念,建立健全城市“两水(污水、雨水)”收集系统。2013年常德市“三改四化”把城区的水改摆在了重要位置,穿紫河的治理是城区水系改造的重中之重。改造中,穿紫河沿岸建起8个新型雨水泵站,沿岸的118个排水口已被全部截流。常德市政府还斥巨资,打开了盖板、拆除了河堤、疏通了河道、增加了调蓄容积,并修建了1100多公里的地下管网,将无数大小“海绵”与穿紫河连通。如今的穿紫河不仅恢复了自洁功能,还像一块巨大的“海绵”,消纳着城区的超量雨水。

  2015年,常德推进“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水文化、水资源”五位一体建设,并启动常德河街建设,将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与水融合,让穿紫河美起来,让河街活起来,让河街商圈繁荣起来。走进河街,只见街角处,一组组展现市井文化的青铜雕像也吸引人们驻足欣赏:卸船的码头工人将沉重的麻袋艰难地扛到背上,留着长辫沿街叫卖的商贩喜上眉梢,上岸的水手悠闲地玩着纸牌……人来人往货进货出的流转中,河街不仅成为财富聚集之地,也成为湘西文化荟萃之地,常德丝弦、汉剧高腔、澧州大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这里远播四方。

  危城之水逐渐变成美城之水,美城之成成就商圈之街。你看!林立的商铺之间,严格按史料复建的麻阳会馆、鸳鸯走马楼等核心建筑气势恢宏,依稀可见当年戏院、洋行、税局、会馆、茶楼、客栈遍布河街的盛况。从91岁的黄永玉老先生亲笔题写的“常德河街”四个飘逸大字中,我们又体会到了沈从文笔下的河街魅力:“河街既那么长又那么复杂,我每天来回走个一回两回,又在任何一处随意呆下欣赏当时那些眼前发生的新事,以及照例”正是沿着表叔沈从文的足迹,从这里走出湘西,探寻艺术与人生之路。

  沿穿紫河一线,除了具有老常德风情的河街外,原汁原味的德国风情街也从德国的汉诺威城搬了过来。为确保传统德式风格,德国风情街项目全部采用德国设计团队、使用德国建筑装饰材料、由德国商户自主经营、售卖原装德国产品,展现正宗德国文化。德国街还原了20世纪30年代德国街的原貌,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一处绝佳的休闲、旅游、购物场所,成为集文化、旅游、商业于一体的一站式景区。德国风情街的经营项目涵盖食品、服装、电子产品、餐饮酒吧、文化活动咨询等多个领域。已经确定入驻的品牌就有汉诺威咖啡、啤酒、德国人餐吧、汉诺威中心商场、温德姆酒店、平行车进口店、德国刀具集合店、奶粉集合店、日默瓦箱包等大型主力店。

  人们在穿紫河畔,不仅可以倚岸观景,还可以乘船夜游。从常德河街下南门码头到白马湖码头,水上观光巴士一路穿行在浆声灯影里,全透明玻璃船窗可180度观看沿线《梦回穿紫河》大型风情灯光实景秀。11公里长的河道两岸展现出常德老河街原景、折子戏、常德丝弦、刘海砍樵音乐剧等实景演出,配合灯光特效等高科技手法,常德本地民俗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为游客送上一场古典与现代结合的唯美大赏。

  王文友就多次乘坐水上巴士逛河街,每次都带上摄像机。他还把拍摄的素材做成《德国风情街》《刘海砍樵的传说》《水上巴士》等手机视频发到微信群、朋友圈;并利用在常德市老年大学学到的知识,将视频制成光碟送给亲朋好友。“常德河街太美了,一些朋友看了我发的视频后都说要抽时间来常德河街走一走,乘坐水上巴士领略沿河风光。”王文友自豪地为家乡打广告。

  如今的穿紫河,大小河街、德国风情街、酒吧美食街、爱情伊甸园……一个个具有特色的新景区布局;白马湖公园、丁玲公园、万达广场、常德金街……一个个汇聚物流人气的娱乐区、商业城聚集。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穿紫河水系的贯通,让两岸的商业圈人气也是越聚越高,整个常德城市的品质也在穿紫河风光带的带动下产生了质的飞跃。穿紫河,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城市金腰带。

  春节假期期间,常德市共接待游客137.6万人次,同比增长23.8%;旅游综合收入9.5亿元,同比增长25.1%。全市星级酒店客房出租率达91.6%。常德市旅游实现开门红,河街功不可没。

  常德市委书记王群曾这样描述常德的未来:“诗墙品武陵,德眼看天下;花堤观沅水,阳山沐晚霞;漫步桃花源,怀古孤峰塔;泛舟朗州城,举杯邀司马。”随着实施柳叶湖、穿紫河“河湖连通”等工程的不断推进,穿紫河将与柳叶湖等水体连通,那时,于一舟之间,泛舟朗州城,品诗墙,观沅水,漫步桃花源,怀古孤峰塔将不再是梦想。

  王群说:“城市美了,活动也来了,老百姓生活质量提高了,然后流动人口就来了。有了人气就有财气,有人来就有投资就有项目。”在过去的几年里,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强力推进城市提质,使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受这种发展态势的感召,华侨城、万达、友阿、碧桂园等地产巨头来了,汉能集团、华电集团等高新技术企业来了;国际马拉松赛、全国新能源汽车拉力赛、中德沙滩排球赛中国等赛事活动在常德举办;第一文化主题公园华侨城、第一商业地产万达、第一现代化的烟厂芙蓉王现代新城、第一光伏产业薄膜太阳能汉能、第一智慧城市云计算浪潮、第一火电超低排放示范工程常德电厂等纷纷选择落户常德。

  一条河,让一座城市凤凰重生。常德,正插上“海绵经济”的翅膀,振翅腾飞!(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麟、通讯员 徐虹雨 范艳萍)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