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太原2月23日讯(记者刘存瑞 王磊)2月23日上午,山西汾酒集团2017年度及2017-2019年任期经营业绩目标责任书签约仪式在太原举行,这标志着山西省属企业目标责任考核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为全面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推进企业现代化管理,提高市场竞争力。自第十一次省党代会以来,山西已着手对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开展调研。在日前召开的山西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对国企国资改革工作做了全面部署,新一轮国企国资改革由此拉开大幕。
据了解,这次签约仪式上,经营业绩责任书在任期目标制定方面有重大创新,任期目标的制定不是由企业提出,而是由山西省国资委根据白酒行业的情况和特点,结合对汾酒现状的分析判断以及对汾酒发展的合理期待,综合测算并征求企业意见,科学研究确定的;目标的制定综合考虑各方因素,体现了“五大发展”理念。以经营指标为主,既明确了具体改革任务,又体现了国家和山西省政府约束性指标。防止只重经济指标,不顾其它。在经济指标中,聚焦酒类主业,既有纵向上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长要求,又有横向上体现行业地位的指标,还有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指标,防止短期行为;目标制定的参照值不是对标白酒行业的平均值,而是对标白酒行业前10名的平均值。目的就是要让汾酒这个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品牌,在接下来的竞争中,重新焕发青春,经过三年的“撑杆跳”、“三级跳”,重新回到中国白酒的第一方阵;目标的制定关注了市值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缩水,促进上市公司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提出了任期内汾酒集团全部上市目标和推行员工持股试点计划;山西省国资委对汾酒集团依法授权经营,使汾酒集团充分享有经营自主权,大大缩短决策链条,激发内部的改革创新活力,参与市场竞争。
为了加强考核操作和严肃性,奖惩实行100分制。机制明确具体,看得见、摸得着,完成、超额完成、未完成、与工资总额挂钩。考核重点是管好董事长一个人。对董事长真放权、真奖励,没有完成任务将解聘。企业年度和任期各项考核指标由国资委聘用第三方机构评估审计,通过资产处置和专门财务调账办法获得的业绩将不被采信。新的经营业绩责任书突出体现了权责利统一、对标先进、正向激励的原则,按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股东价值最大化要求,明确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山西省国资委对汾酒集团实行授权经营,经营业绩目标考核与奖惩挂钩;根据汾酒集团所处行业、资产规模、经营难度等现状,对标行业先进水平,确定汾酒集团年度、任期考核目标,促进企业稳健快速发展;坚持市场化取向,考核目标与与经营业绩相挂钩,与企业负责人选任相匹配。鼓励国资委任命干部转化身份,改市场化选聘。推行经理层成员与职业经理人转换身份,实行契约化管理。
通过本次签约,山西省国资委向汾酒集团董事会下放了八项权利: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决定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决定转让公司财产(其中:转让所持企业产权(股份)事项,国家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决定公司除发行公司债券外的融资计划;决定公司的资产减值准备核销;备案公司批准的经济行为涉及的资产评估项目;决定所出资企业合并、分立、解散、改制、设立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人工成本、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事项(其中:企业增资和涉及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管理事项,国家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董事会行使对总经理、副总经理、总会计师、总工程师、总经济师解聘权、业绩考核权和薪酬管理权。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