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制造2025(深圳)高峰论坛论道智能未来

2017年04月10日 14:33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深圳4月10日讯(记者杨阳腾)4月9日,由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深圳市政府政策研究室、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制造2025(深圳)高峰论坛”在深圳五洲宾馆召开。

  本届论坛以“全球制造业的智慧转型之路”为主题,由一场主论坛、五个平行分论坛组成。据了解,现场汇聚了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同济大学校长钟志华院士,国家开发投资公司董事长王会生,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埃森哲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副主席吴琪等众多专家学者、中外企业家以及相关政府部门领导,共计800余人,共同论道中国制造业的机遇与挑战,共同探讨在全面融合的大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如何智慧引领未来,让智能未来清晰可触。

  李毅中在发言中表示,充分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的驱动引领作用,要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推动当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将信息技术广泛集成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利用互联网优化配置各种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主动融合“互联网+”各项行动的主旋律。李毅中认为深圳市制造业全国领先,起点高、转型快、技术新、区位优、开放包容,在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严峻形势下显示出新的活力和效能,建设“智能制造中心”有坚实基础。要发挥深圳科技资源优势,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积极布局先进制造,高端引领,全球产业智能化升级的总格局,应适度加大有效投资的力度,提高工业投资的占比,以及科学合理规划工业在GDP中的占比,防止和避免过快降低。

  同济大学校长钟志华表示,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都在重新思考,一方面发达国家要实现再工业化,美国、德国等主要工业发达国家都有自己相应的战略;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同时通过创新争取全球分工的重新定位。中国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压力,要实现制造业的智慧转型,离不开重大技术支持,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嵌入式系统、移动技术、web技术、物联网及务联网和云计算。

  深圳市政策研究室主任吴思康认为,深圳未来制造业体系将会是“2+6”格局。“2”是信息经济和生命经济,信息经济将会是深圳将来的主战场,而生命经济虽占比较小但存在非常大的空间和爆发性。“6”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节能环保、海洋装备和航空航天。而深圳未来制造业发展路径,需要在市场导向、技术创新、工业设计、质量标准以及职业教育五大着力点发力。

  值得注意的是,林诗万认为在当前全球制造业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是美国工业互联网还是中国的制造2025,核心的问题首先是如何数字化并通过数字驱动未来的工业运行。

  随后,徐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民,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代理董事长、总裁赵彪,埃森哲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副主席吴琪,江森自控亚太区副总裁林坚进行了巅峰对话,讨论了中国制造未来发展方向和解决之道。

  王民表示,中国的制造业还在艰苦的转型升级中,要做的事情还很多,质量问题、技术问题、人才问题、品牌问题、市场问题等等,同时还要迅速地把最现代的信息技术嵌入到里面。这就要求中国的企业需要摸索出自有的发展道路。

  对此吴琪补充道,每个企业最后的路径肯定是不一样的,因为行业所面临的转型压力不一样,企业所处的状态,或者是信息化的进程都不完全一样,就像有些企业虽然有共性问题,但却找不到即插即用的解决方案,所以企业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转型的路径。

  同时林坚也认为,当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标准明确什么叫智能工厂,所以要按照企业自身的需求,沿着当前所面对的物联网和数据化趋势,提高我们的竞争力。

  最后,赵彪还认为,转型中离不开工匠精神,这种提升不仅要体现在待遇上、还要体现在社会地位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振兴实体经济。因为从社会的角度来讲,既然要提倡这种精神,就要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要进行倾斜,这样才能够让工匠精神具有根植到社会的基础。

  此外,三个分论坛汇聚了制造领域的中外知名企业家代表和专家学者,为与会者带来企业转型的最佳实践以及先进制造业和智能制造领域的最前沿资讯。

  上海明匠智能董事长陈俊就“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分析”发表主旨演讲,他认为目前制造业面临的问题是产品生命周期短,产品更新换代快,企业要投入固化产线投资压力大,同时还要不断满足市场需求。智能制造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让产业线变的更人性,制造成本不断降低。

  碧桂园深圳区域总裁胡超认为,境外产业园区为中国制造业企业对外投资搭建平台。如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产业园区,在一带一路政策指引下,为制造业企业抱团出海提供了贴近市场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共同打造境外产业园区的中国样本。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