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青海 砥砺前行

2017年05月24日 10:42   来源:CE.cn   

  中国经济网西宁5月24日讯(记者马玉宏 石晶) 记者从22日召开的青海省委第十三次党代会上获悉,生态青海,自十二次党代会以来走过了及不平凡的五年。青海580万各族人民群众发扬高原精神埋头苦干,使这方江源大地改变了模样,孕育江河的源头从这里绵延千里,滋润了大半个中国。

  站在新的起点上,青海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着力推动“四个转变”,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精神指引,谋发展、促改革、保稳定、强党建。

  生态文明 拓宽强劲发展空间

  绿色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今天的青海生态地位无可取代,生态资源成为绿色发展最大的优势,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拓展了青海发展新空间。

  滔滔黑河水穿流而过,祁连山下的祁连县北接河西走廊,南连环湖过境通道,是青海重要的高原生态旅游目的地,也是全省“一圈三线”旅游战略布局中“北线”的核心位置。祁连县拥有1764万亩草原,从2011年起,全面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全县511万亩夏季草场实现禁牧,1041万亩草场实现草畜平衡。草原生态奖补和基础建设的加强,使祁连县草原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恢复和改善。近两年,祁连县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旅游业人数倍增,“牧家乐”等迅速兴起,促进了牧区经济结构多元化发展。

  与祁连山同一山脉的卡阳村地处湟中县拦隆口镇西南部高山林区,是距离西宁市区最近的原始林区和高山牧场,却因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人均耕地面积少种植结构单一而导致贫困。如今,贫困村迎来扶贫能人鲍武章,不到两年时间44户贫困户全面脱贫,年人均收入从3000元跃至年人均收入1万元,走在了全镇前例,成为周围村庄和群众效仿的榜样,从而激励和带动了周围群众的发展积极性,顺势联合周边6村1企业成立中心党委,发展全域旅游生态圈。5月中旬记者走进卡阳村时看到,青海银行湟中支行的负责人带领工作人员在中心党委办公室与中心党委商谈产业发展贷款,村书记们需求资金开口动辄百万元。在卡阳村景区建设现场记者遇到邮储银行的工作人员也在带队考察,俗话说金融结构“放羊看草坡”,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卡阳村和周围6个村群众依托发展的金山银山

  青海三江源国家公园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省份,一年时间,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按照体制试点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完善三江源国家公园各项体系建设,体制试点的主体框架全面确立,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

  制定落实了园区生态管护公益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目前三江源地区共有9975名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组建了乡镇管护站、村级管护队和管护小分队,构建远距离“点成线、网成面”的管护体系。玉树市人民法院三江源生态法庭已经成立,为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同时,青海大学围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生态环境工程学院开设国家公园专业,朗朗夏日,首批80名学生已入班学习,将计划明年面向全国招生。

  到目前,青海已出台40多个生态领域改革方案和意见办法,正在推进主体功能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生态补偿等制度建设,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发布生态保护红线方案和办法,初步搭建了集四个框架和八项制度为一体的“四梁八柱”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青海党代会报告提出,加快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转变。

  循环经济 发展层次不断提升

  坚持转变发展理念。随着新能源时代的到来和产业变革的蓬勃兴起,青海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矿产资源开发向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迈进,推动传统产业持续走强、新兴产业和新能源构筑起新的现代产业体系。

  近年,依托区位价值和资源优势,青海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以一年100万千瓦的速度,相继建成柴达木、共和两个百万级大规模集中并网光伏发电基地。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8月末,全省电力装机总容量2330万千瓦,其中光伏并网装机容量678万千瓦,风电并网装机容量58.6万千瓦,青海省新能源并网装机容量约占全省电力装机总容量的三分之一,新能源已成为青海省蓬勃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为贯彻落实国家能源战略,促进省内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消纳,青海省主动加强与东部电力输入省份沟通协作,更大程度地参与电力交易,通过电力交易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青海新能源在更大区域范围消纳。自去年3月份青海富余光伏电量首次输送华东0.8亿千瓦时,青海电网通过跨区跨省交易累计外送华东、华中1.74亿千瓦时新能源电量,实现了新能源消纳由以省内市场为主向省外市场拓展的转变,特高压电网大规模远距离输送清洁电能的优势正在凸显。

  与此同时,以柴达木盐湖资源为依托的循环经济已势立潮头,走进距格尔木市区60公里的察尔汗盐湖,高大坚固的厂房与浩瀚的盐湖交相辉映,见证着盐湖化工产业的发展。目前,盐湖国产钾肥自给率提升到50%以上,资源保障由100万吨30年提高到500万吨50年,相当于再造1个察尔汗盐湖,成为世界进口钾肥“价格凹地”,盐湖化工产业已形成700万吨钾肥、500万吨原盐、5万吨硼酸、4万吨碳酸锂、47.5万吨硫酸钾镁肥、10万吨ADC发泡剂生产能力,盐湖集团、藏格钾肥、青海锂业、中信国安等一批重点企业不断壮大,成为了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的示范带动企业,也为青海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产自青海盐湖的锂产业聚焦世人的目光,青海省境内的柴达木盆地以盐湖卤水为主要原料的锂资源储量占我国80%以上,占全球储量的33%以上。青海盐湖碳酸锂生产企业依托察尔汗盐湖、东西台吉乃尔盐湖、一里坪盐湖、柴旦盐湖4个锂资源相对富集的盐湖布局,为青海锂电产业发展提供原料保障。

  据统计数据显示,在国际市场中,锂离子电池和钠硫电池的装机比例接近,分别为39%和38%,锂离子电池的增速较快。在中国市场,锂离子电池装机份额最大,为66%,铅蓄电池和液流电池的比例分别为15%和13%。近年来,国内锂电池终端消费已经发生显著变化,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消耗占比分别下降3%和5%,电动汽车和储能上升5%和2%,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31137辆,同比增长328%。锂离子电池正在从电子消费领域转向汽车工业体系和储能系统,储能应用和动力锂电池将成为锂电池产业的双引擎。

  作为锂资源大省,青海已初步探明氯化锂2248万吨,丰富的锂资源为锂电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随着省内汽车、光伏及风能产业的迅速发展,为锂电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2014年青海出台了《青海省千亿元锂电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显示,随着锂电产业作为青海省重点打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地位的确定,青海省锂电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从上游碳酸锂到电芯的产业基础,构建了完整的锂电产业链条,同时推动新能源汽车及储能等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打造全国乃至全球有重要影响力的锂电产业基地。

  青海党代会报告显示,坚持发挥优势和补齐短板一起抓,调整存量和优化增量一起上,加快构建绿色环保、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