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27日讯(记者崔国强)6月26日,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17)》(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会在京举行。本年度蓝皮书以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形势与新进展”为主题,构建了发展、协同、生态文明、人口发展和企业发展五大指数,并运用构建的指标体系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展进行测度与评价。
总报告系统梳理了自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在非首都功能疏解、交通一体化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取得的显著进展,得出基本判断和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蓝皮书分析认为,在协同进展方面,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蓝图已经绘就,协同发展迈入新阶段;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序推进,“大城市病”有所缓解;交通一体化建设成效显著,“1小时交通圈”正在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联防联控机制日益完善;产业转移对接步伐加快,产业空间布局得到优化;创新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创新协同效果显著;公共服务一体化成效显现,地区间差距逐步缩小;市场一体化进程全面提速,要素流动日益频繁。
在基本判断方面,蓝皮书通过构建数理模型、运用指数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状水平进行定量测度,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在综合发展指数方面,北京总体最强,天津支撑力增长迅猛,河北辐射力快速上升;在协同发展指数方面,总体协同程度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和社会保障是短板;在生态文明指数方面,北京总体最高,天津生态保护水平上升最快,河北资源利用水平最高;在人口发展指数方面,三地人口发展指数有所上升,京津石三足鼎立态势已确立;在企业发展指数方面,北京企业整体实力最强,天津研发转化优势明显,河北商贸物流优势显著。
分报告由综合发展指数研究、协同发展指数研究、生态文明指数研究、人口发展指数研究和企业发展指数研究五个专题报告组成,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新进展进行了测度与评价,包括总体水平、发展趋势、内部结构以及得分排名等。专题报告分别对京津冀三地进行综合发展指数研究,并针对重点领域进行了专项分析。
蓝皮书指出,在发展指数方面,本研究采用了五个一级指标——支撑力、驱动力、创新力、凝聚力和辐射力,二级指标共计30个。从总体发展水平来看,北京核心地位稳固,津冀差距呈缩小趋势,2015年北京的综合指数得分处于80以上,天津处于40~50区间,河北处于20~40区间;从支撑力来看,北京实力最强,天津增长迅猛,2015年北京支撑力指数得分为97.49,天津得分为83.38,河北得分仅为32.75;从驱动力来看,北京领先但增速下降,河北与京津差距较大,2015年北京驱动力指数得分为74.03,天津得分76.38,河北得分14.00;从创新力来看,北京创新优势明显,津冀创新力有所提升;从凝聚力来看,北京呈下降态势,天津平稳上升,河北明显不足,2015年北京凝聚力指数得分(86.80)远高于津冀(56.50和42.98);从辐射力来看,北京辐射力最强,河北快速上升,天津有待提升,2015年北京辐射力指数得分为77.76,河北得分为37.87,天津得分为15.44。
在协同指数方面,蓝皮书采用了三个一级指标——协同能力、协同行动和协同绩效,二级指标共10个,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进行评价。从协同总指数看,2005到2015年,京津冀总体协同发展程度呈上升趋势,三地发展基础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从协同能力来看,指数平稳上升,区域协同的基础不断夯实,政府行为能力和区域创新能力对三地协同能力的作用最为突出;从协同行动来看,区域协同行动受政策性因素影响较大,企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协同绩效来看,效果并不理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短板主要体现在京津冀生态环境建设滞后以及河北在社会保障上与京津差距过大等方面。
蓝皮书分析指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是实现生态环境共建共享的有效保障。政府在生态补偿方面应该发挥主体和主导作用,应建立以中央政府补偿为主、地方间横向补偿为辅的生态补偿机制。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进行明确分工,中央政府应重点解决生态涵养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主要包括提升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以保证对生态涵养区生态补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应提升中央对生态涵养区的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适度压减专项转移支付的比重。地方政府应根据“谁受益、谁付费”原则,进行基于项目的横向补偿。要完善政府间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环境保护政策实施所形成的增支减收给予合理补偿,可采取项目补偿、政策补偿、资金补偿(财政补贴、财政转移支付)、智力补偿、技术补偿、实物补偿、对口支援等多种方式。
蓝皮书认为,在京津冀地区共建国家级生态合作试验区,统一补偿标准,将河北省的承德、张家口、保定山区,北京西部、北部,天津北部等生态涵养区,共同申请国家级生态合作试验区,通过生态补偿政策的先行先试,为全国生态涵养区发展探索新路子。通过建立合作试验区,加快生态补偿的市场化改革,推进生态资源价值化,建立和完善碳排放权交易、排污权交易等市场化运作机制。
(责任编辑: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