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渔村到现代化大都市,从“三来一补”的加工贸易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从“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到“精益求精、臻于极致”的“深圳质量”,深圳立时代之潮头,先行先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与动力变革,一步步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谋长远打牢创新基础
在近40年发展中,深圳已经积累了强大的比较优势。比如在智能制造方面,深圳产业链条是最完整的,企业能在第一时间找到生产制造所需的全部原材料和零配件,迅速从技术研发实现产业落地。
“明白自身强项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短板’和不足——科研院所少,基础研究弱。过去深圳在技术研究、应用研究上的成果,服务和支撑了产业快速发展,但未来要靠基础研究前瞻部署和引领产业,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主任梁永生说。
“创新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说,“应当始终把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坚持打基础、谋长远,聚焦突出问题,以‘功成不必在我’‘功力必不唐捐’的心态,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在科研机构的引进上,深圳以“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思路,为科研机构建软性沟通平台设“网上洽谈室”,促成科研与产业的密切对接;在高等院校的建设上,深圳引进国内外优质资源合作办学,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齐头并进;多个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和海外创新中心的设立,为深圳引入了国际顶尖科研团队、知识产权与先进技术;涵盖基础研发、应用技术研究、产品创新、产业孵化等领域的创新载体已达1739家,深圳致力于把这些载体由点连成线、变成面,构建科学研究的完整链条,促成科技与产业的同频共振。
调结构培育新兴产业
近年来,深圳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加大力度,一方面狠抓以高端医疗器械、工业母机、核心芯片、关键零部件为重点的核心技术攻关,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另一方面围绕产业规划确定的重点领域,对创新载体、基础研究、技术攻关等新兴产业项目给予金融扶持,撬动总投资达600亿元。今年深圳还成立了首期50亿元的天使投资引导母基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放大作用,构建起“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从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到坂雪岗科技城,从空港新城到国际生物谷,新兴产业的超前布局与集聚发展,已成为深圳领跑新一轮科技创新竞争的动能与优势——在南山区,奥比中光仅用4年时间,就凭借多项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跻身我国人工智能3D传感领域“独角兽”之列;在龙华区,坤健创新药物研究院拥有一批抗肿瘤新药研发的关键技术,初步建成集科研、孵化为一体的综合性高新科技平台;在龙岗区,南岭村集体成立创业投资基金,专注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已锁定工业互联网、芯片设计制造、生命科技等领域多个早中期创业项目……
建新区引领未来发展
有专家认为,前海自贸区如今是“特区中的特区”,更是今天中国改革开放的尖兵。
这是一片由填海而成、从零起步开发的15平方公里珠江口滩涂地,仅用了5年零5个月,就已经建设成为一座充满活力与辐射带动力的现代服务业新城区。深圳前海,这片“最浓缩最精华”的希望之地,堪称深圳迅速崛起的微缩版“镜像”,更吸引了大量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落户新的开发区。
5年来,前海已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358项,全国首创或领先133项、全国复制推广9项,标志性创新成果包括“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行“首次办理纳税申报”新模式、“中国前海”船籍港国际船舶登记制度落地等,彰显“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作用。“前海模式”下,香港企业作为前海经济支柱的作用日益显现。截至今年4月底,前海累计注册港企8031家,平均每天就有7家港企落户;今年一季度,注册港企实现增加值占片区的20.8%,纳税占片区的23.22%,深港产业合作更加紧密。
“前海要做改革开放的开拓者、实干家,发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深圳市委常委、前海合作区党工委书记、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田夫表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已出台“前海改革开放再出发专项实施方案”,推动前海勇当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区中的特区”“尖兵中的尖兵”“标杆中的标杆”,力争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
前海在深圳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主动参与全球资源配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除此之外,深越海防合作区、中白物流园、总规模100亿元的丝路发展基金……着眼新格局,发力新作为,深圳未来的任务单上有不少都是“大手笔”。
(经济日报 采访组成员: 徐 涵 杨阳腾 陈 静 喻 剑 王荆阳 本文执笔: 喻剑)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