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健康产业发展态势: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32张

2018年06月15日 16:5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武汉6月15日讯 湖北省统计局近日发布大健康产业整体发展态势分析,分析显示,按营业收入核算,大健康产业规模达到4220亿元,湖北省共有1935家养老服务机构,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2张。在发展同时,短板与弱项也明显存在,其中,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不平衡不充分,健康养老产业资金投入不够,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不足问题还需解决。

    以下为报告全文: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健康中国”战略,强调“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把健康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湖北大健康战略布局实施,先后出台《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健康湖北2030”行动纲要》等文件,推动湖北健康产业发展。本文依托大健康产业专项统计调查数据,对全省大健康产业发展状况进行监测分析,并针对推动我省大健康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大健康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一、湖北省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

  根据2018湖北省大健康专项统计调查结果显示,全省大健康产业初具规模,产业主体持续壮大,资源配置覆盖面不断扩大,供给能力有效提升。按营业收入核算,大健康产业规模达到4220亿元。其中,全省规上医药制造产业营业收入1254.58亿元,限上医药批零产业营业收入1582.46亿元,体育产业总规模877.88亿元。全省共有1935家养老服务机构,养老床位总数达到34.8万张,医疗机构共计36323个,卫生服务人员51万人,有各类健身场所7797个,社会体育组织达到1652家。

  (一)公共卫生服务水平逐步提高

  一是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总量持续增长。2017年,全省共有医疗卫生服务机构36323家,实有床位数37.5万张,卫生技术人员40万人,其中医院 976家,增长6.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4742家,实有床位数8.9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2.2万人。其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数量比上年增长3.9%,门诊部数量增长13.6%。全省各类社会办医疗机构总数达到14653家,共有床位4.50万张,其中社会办医院551家,共有床位4.31万张,比上年增加1.44万张,增长50.2%,每千人口床位数从2012年的4.1张提高到2017年的6.4张。

  二是卫生服务能力再上新台阶。全省卫生计生从业人员总数51万人,增长4.2%,其中执业(助理) 医师14.75万人,增长4.3%,注册护士18.4万人,增长6.3%。我省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从1.77人提高到2.5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从1.88人提高到3.13人。卫生技术从业人员中,研究生以上学历比例3.4%,本科24.9%,本科以上学历占比提高0.53个百分点,人员素质明显提高。

  三是人民群众健康素质稳步提升。我省人均期望寿命从2012年的75岁提高到目前的76.5岁,孕产妇死亡率从2012年的13.40/10万降为2017年的9.76/10万,婴儿死亡率从8.82‰降为5.43‰,优于全国平均水平,领先中部地区。

  (二)医药产业发展质效双升

  一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全省医药制造产业实现产值1392.3亿元,规上医药制造产业共有企业460家,实现产值1367.87亿元,增长18.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54.58亿元,增长14.0%,高于全部规上工业2.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22.1亿元,增长32.1%,高于全部规上工业22.1个百分点,盈利情况较好。

  二是医药流通规模扩大。全省医药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销售额2082.31亿元,其中限额以上医药批发零售企业共641家,实现销售额1853.61亿元,增长13.47%。全省限上医药批零业实现利润总额48.83亿元,增长45.6%,其中医疗用品及器材零售和药品零售增速较快,分别增长29.1%和25.5%。

  三是创新发展成效显著。2017年,全省共获得药品注册批件14个,其中新药批件1个;获得43个二类以上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共计400余个医疗器械产品注册上市。服务体系和创新平台进一步完善,我省建立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3个,国家和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7个,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1个,省级中药现代化科技示范企业、基地(园)50个。

  四是高端制造势头强劲。康圣达、安翰光电、喜康生物、明德生物一批湖北本土高端医疗器械企业快速成长,成为行业排头兵,其中康圣达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亿,安翰光电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亿。我省一大批医疗技术从创新走向应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国家一类新药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Vero细胞)成功上市,盛齐安“载药囊泡靶向治疗胆道恶性梗阻技术”等医疗技术开展临床应用,可控式胶囊内窥镜、循环肿瘤细胞捕获仪、组织工程自体皮肤等一大批世界领先的创新成果进入市场。

  五是产业投资持续增强。全省医药制造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6.93亿元,增长17.9%,其中,中成药制造、生物生化制品制造、化学药品制造、医疗器械制造分别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48、97.62、121.64和131.5亿元,分别增长39.5%、15.4%、13.2%和5.7%。

  (三)养老产业发展日益壮大

  一是养老服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2017年末,全省共建有各类养老机构达1935家,养老床位总数已达到34.8万张,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分别为3294个和11176个,覆盖率分别为75%和46%,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2张。

  二是养老资金投入不断增加。2017年,我省设立6亿元规模政府引导基金,用于扶持养老产业发展,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共计向养老服务机构发放贷款9.33亿元。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采用专项基金方式,为我省各地养老服务产业提供融资支持1.96亿元。此外,还成功签约养老PPP项目6个,社会投资规模近60亿元。

  三是多业态养老产业融合发展。初步形成了武汉城市圈东部、南部片区温泉康养旅游区域和大别山、武陵山、神农架避暑康养旅游区域,以及黄梅和大洪山禅修康养旅游、武当道家养生旅游、恩施州硒养生旅游、蕲春县艾草养生旅游等海内外知名康养旅游品牌。

  (四)体育设施建设覆盖率高

  随着我省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体育健身逐渐普及,健康体育产业得到大力发展。2017年全年,全省建有各类健身场所7797个,场地面积285.2万平方米,投资总额5.3亿元,其中社会资金投资1.7亿元,占比32.1%,新增体育场馆45座,新增场地面积15.5万平方米。同时,我省通过加大全民健身活动组织力度,打造了一批富有湖北特色的群众体育品牌活动赛事和社会体育组织,满足了广大群众日益多元的健康体育需求。全省共有社会体育组织1652个,其中体育基金会33个,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311个。

  二、湖北省大健康产业发展短板与弱项分析

  (一)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不平衡不充分

  从产业分布看,我省健康服务业目前仍以医疗卫生服务为主,疗养服务、健康管理等服务尚未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各相关产业缺乏联动和共享。从资源分布看,资源大多数集中在武汉、十堰、襄阳、宜昌等较大的城市,武汉市有三甲医院18家(不包括军队医院、中医院),占全省三甲医院总数的50%以上;基层卫生医疗机构34742个,床位数8.9万张,仅占全省床位数的23.7%,卫生技术人员12.2万人,仅占全省卫生技术人员的30.5%,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医疗养护服务水平明显较低;从机构分布看,我省医疗卫生优质资源多集中在综合性医院,而更贴近群众的社区卫生服务等基层医疗机构基础相对薄弱。

  (二)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不足

  我省医药制造产业规模与中部其他省份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全省规上医药制造企业460个,主营收入1216.12亿元,湖南省和河南省分别是322个、499个,主营收入分别是1077.45亿元、2265.50亿元。我省医药产业层次以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为主,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中成药生产和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业等中间制造环节产值占全部规上医药制造产业产值的比重为67.4%,生物药品制造和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领域前沿的企业偏少,缺乏领军企业,产值分别为57.87亿元、7.45亿元,仅占全部产业的8.2%和1.1%,目前全省尚没有假肢、人工器官及植(介)入器械制造企业。

  (三)健康养老产业资金投入不够

  2017年,健康养老产业非企业单位年度收入共251.32亿元,仅占大健康产业规模6.0%,我省健康养老服务主要面向低收入群体,属于“兜底”服务,针对中高层次养老人群的服务相对较少,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结构不完善、养老服务供需不平衡。同时由于养老行业有投资较大、利润微薄、投资回报周期长等特点,加上新建养老机构消防准入门槛较高,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不够,创新性的养老金融产品研发滞后,民办养老机构融资渠道不畅、贷款难等原因,社会资金存在观望情绪,耐心和信心不足。

  三、湖北省发展大健康产业的对策与建议

  (一)优化服务体系布局,提高有效供给服务质量

  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优化区域布局,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充分发挥我省医疗机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集中的人才和资源优势,以医疗卫生服务为龙头,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主体进入健康服务业的各个领域,建立涵盖专科治疗、慢病管理、老年养护服务、养生保健、健康咨询、医疗人才培养等全产业链的健康产业体系。优化政策环境,加快市场化、产业化,破除社会力量进入大健康产业的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鼓励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以出资新建、参与改制、托管、公办民营等多种形式投资医疗服务业。支持健康保险业发展,推动非公立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规模化方向发展,鼓励发展专业性医院管理集团,整体提高健康服务水平,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综合性健康平台企业。

  (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健康产业优质增量

  围绕大健康产业链,部署医药产业创新链,结合医药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团队培引、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推进一批健康产业重大创新项目。创新驱动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以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为龙头,以鄂州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宜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高新技术开发区为支撑,大力发展生物制药、现代中药、新西药制剂、生物医药技术服务和现代医药物流等产业。打造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大对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前沿研究领域创新支持力度,构建一批技术创新载体,实现生物制药、新型制剂、高性能医疗器械、原料药等重点领域突破,打造产业支撑主体,提升产业质量标准,加快推进我省从医药大省向医药强省转变。

  (三)加快挖掘禀赋资源,大力发展健康产业新业态

  利用我省区位、资源、交通优势,科学统筹规划产业布局,打造具有湖北特色的大健康产业。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积极促进健康产业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康休闲、食品融合发展,培育发展医疗养老、医疗旅游、智慧医疗、健身休闲、健康食品产业;大力发展专业医学检验中心、医学影像中心和病理诊断中心等第三方服务,鼓励发展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调理康复等服务,探索推进可穿戴设备、智能健康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移动服务。充分发挥东湖高新区作为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核心区的优势,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生物农业等尖端产业,培育健康产业增长极;依托神农架、大别山、武陵山、秦巴山、幕阜山等优质生态资源,开发绿色生态旅游,建立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形成集养生、保健、康复、健身和医疗于一体的健康旅游中心;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创建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推动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