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积极推进长江经济带保护与发展纪实

2018年07月23日 11:32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周 斌

  图① 昭通水富万里长江第一港。

  朱大庆摄

  图② 位于丽江市石鼓镇的万里长江第一湾。

  张文营摄

  图③ 丽江市龙盘乡三股水村长江防护林。

  张文营摄

  云南地处长江上游,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交会点,在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具有独特地位。近年来,云南把“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总体要求运用到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确保“一江清水流出云南”

  长江的上游金沙江干流在云南境内长1560公里,金沙江流域覆盖迪庆、丽江、大理、楚雄、昆明、曲靖、昭通7个州(市),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特殊的地理区位和良好的资源禀赋,使金沙江蜿蜒流过的滇西北成了世界瞩目的生态保护敏感地区。

  把握根本要求形成共识共为

  如何共抓长江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云南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云南实施规划》,并研究制定云南省长江经济带森林和自然生态保护与恢复、长江岸线(云南段)开发利用与保护等专项规划以及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

  云南坚持保护和改善金沙江流域生态服务功能,强化组织领导,坚持规划引领,突出问题导向,推动中央决策部署在云南具体化,全省形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共识共为,努力形成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市场更统一、发展更协调、机制更灵活的格局,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沟通上海自贸区和云南辐射中心,形成长江经济带“两头开放、双向流动”的格局,确保“一江清水流出云南”。

  突出问题导向建设绿色生态廊道

  云南省以问题为导向,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全力抓好长江流域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聚焦蓝天、碧水、净土,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坚决把云南长江经济带建成水清地绿天蓝的绿色生态廊道。

  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云南大力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扎实推进金沙江沿江两岸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森林抚育、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效益补偿等重点生态工程,流域7州(市)森林覆盖率为56.7%,拥有自然保护区52个、面积66.6万公顷,分别占全省的32.5%和23.2%;国家公园6个、面积52.8万公顷,分别占全省的46.2%和32.9%,局部地区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云南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出台国土资源管理、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一批重要改革方案。今年6月,发布《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明确划定全省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1.84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0.9%。境内六大水系上游区,特别是金沙江、怒江、澜沧江等约70%的面积被纳入生态保护红线。

  通过积极努力,云南省701个入河排污口已逐个落实河长,列入全国挂牌督办的12条黑臭水体,完成销号1条,达到不黑不臭6条,2017年全省主要河流国控、省控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为82.6%,长江等六大水系的主要出境、跨界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

  用高质量发展守护一江碧水

  云南积极参与沿江产业承接转移和分工协作,优化长江沿岸产业布局,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高质量发展。2017年,云南电网持续优化以水资源为主的电源结构,大力推进西电东送,全力消纳富余水电。目前,云南非化石能源电量占比91.9%,水电装机突破6280万千瓦,西电东送电量首次突破1200亿千瓦时,占到南方电网西电东送电量的60%以上。

  云南严格控制化工、冶金、建材等产业的规模产能,禁止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规划要求的重污染类项目落地,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近年来全省累计压减生铁产能156万吨、粗钢产能426万吨,取缔“地条钢”产能600万吨,退出煤炭产能3876万吨。

  今年3月,《云南省新材料产业施工图》发布,明确重点发展先进光电子微电子材料、绿色新能源材料等七大新材料产业链。预计到2025年,新材料产业新增产值1400亿元,将成为推动云南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周斌)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