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专稿 > 正文
中经搜索

山东能源王楼煤矿智能化打造绿色矿山 披挂"防尘衣"上阵

2018年08月06日 09:58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本报记者 王金虎 通讯员 郭 利

  图为王楼煤矿全封闭运煤走廊,该矿产出的商品煤通过这个走廊运送至航运码头进行发运。郭 利摄

  近日,记者来到山东能源临矿集团王楼煤矿位于京杭大运河岸边的船运码头,只见智能装船机在远程控制系统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运行着,装煤漏斗喷出浓浓的细雾,滚滚的煤流进入了船舱。不远处,一艘拖船拖着8条满载煤炭的船舶,披着一身绿色的“防尘衣”缓缓驶出码头,向着京杭大运河主航道驶去。码头岸边一尘不染,油污收集箱和生活污水收集箱格外引人注目。

  王楼煤矿党委书记、矿长白景志告诉记者,京杭大运河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输水通道。为确保南水北调工程水质安全,他们在生活污水处理、油污处理、固体垃圾处理、煤尘治理上做足了文章。

  “货船一到岸,我们就会帮助船员将船上的生活污水、油污水和生活垃圾放到相应的收集箱里,并为他们开具垃圾接收证明,此后,才能装船。”该矿码头负责人魏生辉说。

  据了解,该矿于2017年投资40多万元建立了水污和油污处理系统,配备了油污水收集容器、油污水分离器、自吸排污泵等设备设施,并设立了固体垃圾收集站,对船舶垃圾进行统一收集、统一处理,码头实现了污水零排放。

  在王楼煤矿航运码头,煤质科副科长石道波指着两个高高耸立的庞大建筑说:“这是两个缓冲煤仓,我们产出的商品煤就是通过这个近2000米的蓝色全封闭长廊运到这里,然后装船发运,在矿区还建有3个缓冲煤仓,确保煤炭不落地。”

  去年以来,王楼煤矿通过100多项技术创新和改革,建立了井下快速掘进作业线、自动化采煤工作面、智能化运输系统、智能化通风系统、智能化降尘系统、智能化洗选系统和智能化运销系统,安全、效益、环保得到了有效保障。“智能化打造王楼煤矿绿色矿山,现在,从井下生产运输,到井上洗选销售,煤炭在整个过程中几乎不见光,无论是矿区还是码头,扬尘都得到了有效治理。”白景志说。(经济日报 记者 王金虎 通讯员 郭 利)

(责任编辑:宋雅静)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