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第十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在湖北省宜昌市开幕。湖北宜昌深度推进文化和山水携手融合,携手长江流域城市共建长江国际旅游带核心板块。目前,渝鄂两省市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8个,建成生态旅游景观廊道40条约900公里。
9月6日,第十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在湖北省宜昌市开幕,本届旅游节聚焦长江生态,展示生态长江建设成果,共谋文旅融合发展。
“旅游是富民利国、沟通世界的朝阳产业,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最好的诠释。”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周霁说,作为全国重点旅游城市,近年来宜昌大力实施“旅游+”发展战略,为山水注入文化之魂,推进文旅、农旅融合,全域一体发展,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今年上半年,宜昌接待游客4948.74万人次,同比增长12.81%,旅游收入513.88亿元,同比增长13.37%。
“+区域”,擦亮世界级旅游名片
9月7日,“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合作2019年渝鄂轮值主席会议”在宜昌举行。会上,渝鄂两省市旅游部门签署了《2019年鄂渝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合作备忘录》,将加强三峡旅游全域谋划,把长江三峡区域建设成为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的核心板块。
2009年5月份,鄂渝两省市政府共同签署《关于进一步加强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合作的协议》。10年来,两地通过推进旅游交通一体化,联手开展品牌策划、宣传促销、节庆举办、旅游执法等工作,有力拉动了长江三峡旅游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长江三峡区域旅游接待量增长6.3倍,旅游总收入增长7.6倍。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秦定波介绍,长江三峡区域旅游正朝着建成世界最大生态旅游示范区和国际生态旅游发展典范阔步前进。截至目前,渝鄂两省市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共8个,建成生态旅游景观廊道40条约900公里。
“重庆宜昌两地在推动旅游资源共享、品牌共创、产品共建、线路共推、风险共担、合作共赢一体化发展上跳好了‘集体舞’。”宜昌市市长张家胜说,宜昌作为鄂渝两地交流合作的中点和枢纽,将继续充分发挥主阵地、主力军作用,进一步深化与其他城市在产业规划、品牌营销、公共服务、企业联盟等方面的有效对接,不断提升合作层次和水平,携手奋力打造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雷文洁表示,鄂渝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合作走过了10年历程,未来两地需进一步强化“一盘棋”理念,全面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加快构建长江三峡区域文化和旅游协同推进、共建共享的发展新模式。
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局长谢金英指出,长江三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国内旅游的主打品牌、入境旅游的核心品牌之一,要在三峡生态大保护中实现三峡旅游大发展,推动长江生态环境全面改善、长江流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展示旅游业这一“无烟工业”的优势和特色,彰显旅游业在绿色发展中的担当和作为。
据统计,长江三峡区域2018年度共接待游客3.3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748.6亿元;今年上半年,长江三峡区域共接待游客1.7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445.3亿元,同比增长均超过21%。
“+文化”,为大美山水铸魂
宜昌之美,贵在山水。万里长江穿城而过,西陵峡、三峡大坝、清江画廊……旅游资源,世界一流。
初秋时节,在兴山县昭君村景区,一场《梦回故里》的光影秀,展现王昭君从少女时期到出塞的感人经历。作为昭君故里,兴山县把打造“昭君文化旅游目的地”纳入该县发展战略。
如今一批好点子已开花结果:昭君文化旅游活动月,政、企、地多方联手,以“重走昭君路”为集结号,将一场色、香、味、艺俱全的盛会从“娘家”宜昌一路开到“婆家”内蒙古呼和浩特。
在屈原故里秭归县,文化开始跨界。三峡大坝牵手屈原故里,联手打造“学贯古今”研学旅游产品,每年吸引数十万研学游客瞻爱国先贤,品端午民俗,看国之重器,解水电奇迹。秭归县委书记卢辉说:“秭归正根植于屈原文化、端午文化、柑橘文化、峡江文化,努力打造秭归IP。”
文化为旅游赋能。在宜昌,三峡国际旅游节、长江钢琴音乐节、国际马拉松等文旅节庆赛事层出不穷,《楚水巴山》《三峡·我的家乡》等一批精品文化演艺节目长演不衰;一批承载峡江文化的特色景区线路,为高品质旅游注入新的生机活力:突出非遗文化和平湖风光的“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呈现原版峡江文化的“三峡人家风景区”、领略古汉文化的“昭君汉文化旅游区”、体验茶文化的“五峰茶文化之旅”……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让乡土文化、民俗风情、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可欣赏、可参与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活动。长阳县新编南曲表演唱《岁月静好人风流》入围国家文旅部第十八届群星奖;都镇湾故事推荐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优秀保护实践案例;秭归县《我们的端午》《礼魂》等剧目累计演出超95场次,接待游客2.1万人次;“刘志华木雕工作室”“归州砚馆”和“芈绣馆”3家非遗展馆在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落户。
如今,“屈原、昭君故里,世界水电名城”正在成为国内外游客到宜昌走一走、看一看的理由。同时,宜昌深度推进文化和山水携手融合,为游客寄情楚水巴山、寻觅诗与远方,提供了一片更加广阔的新天地。
“+农体”,加出了好风景
日前,第七届湖北宜昌(夷陵)柑橘节正在紧张筹备中,于9月下旬在夷陵区官庄村举行,将与第二届全国农民广场舞(健身操)大赛联合举办。作为宜昌的品牌农旅活动,柑橘节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前来采摘,共享丰收之乐。
近年来,宜昌通过创新举措使旅游和农业、体育等行业融合发展,产生相互促进的“化学反应”,加出了好风景,也带来了发展新思路。
在宜昌,乡村旅游节庆活动此起彼伏。五峰青岗岭采茶节、长阳火烧坪高山蔬菜节、宜都弭水桥村紫薇花节……200多场乡村农事节庆活动贯穿全年,建成了一批基础设施配套、产业特色鲜明、文化品牌响亮的集农业观光、休闲娱乐、文化交流、商业聚集等为一体的乡村文化旅游示范点。
据介绍,今年上半年,宜昌共举办“爱上宜昌 四季好玩”、土家女儿会等20多场农业旅游活动和54场文化主题活动,为乡村集聚了人气,增加了收入。
与旅游充分融合的还有体育。9月11日,2019第十届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宜昌枝江赛段)举行,来自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22支车队将同场竞技,感受现代化田园城市的风采。
不久前,“2019中国宜昌自然水域国际极限漂流F1大奖赛总决赛”在宜昌市兴山县朝天吼漂流景区举行,吸引了来自14个国家的43个专业队选手和来自32个国家的2000多名漂流爱好者参加。
目前,宜昌正依托山水资源优势,发展户外休闲运动,打造“中国户外休闲运动之都”。在宜都市、枝江市、远安县、五峰县、夷陵区等地建成以登山、自行车等户外休闲运动为特色的产业基地;在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点军区、猇亭区等地建成以漂流、龙舟等为特色的水上运动、以汽车越野运动为特色的产业基地;在秭归县、长阳县、夷陵区等地建成以滑翔、动力伞等航空运动为特色的产业基地。
“多年来打造的精品体育赛事,催生了一批精品旅游线路、旅游景区和旅游目的地,有效推动了旅游产业发展。”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罗春烺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郑明桥 柳洁、通讯员 何英)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