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专稿 > 正文
中经搜索

河南洛阳:下好“绣花”功 脱贫成色足

2020年04月08日 09:49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本报记者 夏先清

  决战决胜全面小康进入倒计时,河南省洛阳市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全市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19个贫困村出列、47.4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年底的9.1%下降到2019年年底的0.5%。

  春暖花开,北汝河畔的嵩县黄庄乡三合村山明水秀,宛如一幅水墨画卷。三合村原是深度贫困村,352户人家分散在32个自然村,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洛阳市委主要领导带头联系分包三合村,将这个贫困山村打造成手绘小镇。2019年,三合村吸引了5万名美术写生爱好者,自然景致、古朴村落被绘入画中,乡亲们当模特、开民宿、卖特产,日子过得红火起来。

  摆脱贫困需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啃下“硬骨头”必须下一番“绣花”功夫。这些年,洛阳聚焦关键领域、薄弱环节,推出一连串“加强版”“创新版”举措,让贫困群众的小康之路走得更踏实、更长远。

  洛阳6个贫困县中有4个属于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易地搬迁任务占全省五分之一。“十三五”以来,洛阳易地扶贫搬迁实现了“五年任务三年完成”。从山上到山下,不仅仅是空间上的简单位移,设施配套和产业扶持也不能少。在黄河神仙湾沟域经济示范区,“沟谷文旅业、半坡林果业、山顶生态林”的全景式业态协调发展,通过带贫就业、土地流转、结构调整等方式带动了数百户贫困群众增收。

  这些年,洛阳把产业扶贫摆在突出位置,以黄河岸畔沟域经济为载体,围绕“一沟一特色,一沟一亮点”,累计建设40条市级沟域经济示范带、50条县级沟域经济示范带,总产值达40亿元以上。如今,栾川生态旅游、嵩县中药材种植、孟津都市农业等特色产业已经形成气候。

  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坚决打赢战“疫”、战贫两场硬仗。洛阳把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摆在更加重要位置,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帮扶,采取包车输送、跟车服务、帮助购票等形式“点对点”运送到岗,做到“出家门上车门,下车门进厂门”,同时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尽快复工,在企业复工复产、重大项目开工、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优先吸纳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目前已累计转移就业贫困劳动力超11万人。

  利用定点采购、农超对接、电商平台等拓宽销售渠道,洛阳推动消费扶贫,多渠道帮助贫困群众销售蔬菜、鸡蛋、粉条等农产品70万斤。

  “政策保障、资金支持和工作力量是充足的,只要绷紧弦、加把劲,采取有效措施,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洛阳市扶贫办主任王淑霞表示。(经济日报 记者 夏先清)

(责任编辑:宋雅静)

鍒嗕韩鍒帮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