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的调查:5座城变成"一家人"

2020年04月08日 10:09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薛志伟 通讯员 叶骅婷

  图① 福厦高铁6标(泉州段)施工现场。 本报记者 薛志伟摄

  图② 厦门国际航运科创中心内,工作人员在操作集装箱船舶智能装卸平台。

  叶骅婷摄(中经视觉)

  当前,将厦门、漳州、泉州、龙岩、三明5市的优势统筹、资源互补,对闽西南的经济空间布局、现代产业体系优化而言至关重要。5市间的政策机制需要打通、基础设施需要联通、产业布局需要贯通……如何让这5座城市拧成一股绳,密切沟通、高效对接、协同发力形成新格局,最终实现区域合作互惠共赢,是闽西南协同发展区需要完成的目标。

  说起“闽西南协同发展区”,这个概念由来已久。早在1994年,厦门、漳州、泉州、龙岩、三明5市就已经开始抱团合作。厦漳泉1小时交通圈的初步形成、九龙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区域联动旅游发展大格局初具规模……20多年来,闽西南5市在区域协同发展的探索中取得了创新成果,积累了丰富经验。

  然而,在当前国内区域发展依然不平衡不充分的背景下,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相比,闽西南的区域协同发展优势并不突出。为此,2018年4月,福建省委、省政府做出了以福州都市区和厦漳泉都市区建设为引擎,带动闽东北经济协作区和闽西南经济协作区加快发展的重要部署。紧接着,福建将闽东北和闽西南两个“经济协作区”上升为“协同发展区”,旨在从更高层面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根据福建省2019年6月发布的《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发展规划》,到2020年,协同发展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实现快捷联通,网络化、集约型城镇空间格局基本形成,厦漳泉都市区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8%以上,经济总量达2.6万亿元以上。到2025年,人口经济集聚度进一步提升,城乡发展格局更加优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2%左右,经济总量达到3.64万亿元左右。一个统筹协调、互利共赢的区域经济体正逐步形成。

  顶层设计构建协作机制

  闽西南协同发展区涵盖厦门市、漳州市、泉州市、三明市、龙岩市,陆域国土面积6.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域面积的55%。2018年常住人口2317万人,占全省58.8%,城镇化率67.1%;地区生产总值21954亿元,占全省61.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5万元。区域协同发展,成为闽西南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挑战。

  2018年4月,厦门市牵头与漳州、泉州、三明、龙岩等5市建立了一系列区域协同发展机制。2018年8月,闽西南经济协作区联席会议制度也应运而生,并通过了《闽西南经济协作区五市关于加快推进协作区建设的意见》《闽西南经济协作区合作章程》,提出了涉及铁路、公路、机场、港航、能源、水利、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产业融合等共66个重点项目。

  2019年9月,闽西南协同发展区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通过了《闽西南五市贯彻落实协同发展区发展规划的意见》《闽西南协同发展区陆路交通互联互通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5市决定在创新跨市协作机制、做好发展规划对接、共建重大产业平台等方面重点突破。

  厦门作为领头羊,牵头建立了实体化运作的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办公室,19组对口部门均建立了常态化对接协调机制,成立了由厦门市相应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的工作小组,促成了一系列新的合作事项。

  围绕着“打开通道、连接渠道、整合资源、共享平台”的目标,2019年,闽西南5市在城市群、港口群、产业群等方面,梳理出101个重大协同项目重点推进,总投资超过1.25万亿元,当年完成投资超过1400亿元,协同发展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5市共建协同发展区,就是一家人互亲互助、共建共享。”在漳州市委书记邵玉龙看来,5市要建立起更加紧密的协同联动机制、更加互惠的利益共享机制、更加有效的协作保障机制,才能为推进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的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基建互通串联各地资源

  从地理位置上看,厦门、漳州、泉州、龙岩、三明位于福建省的西南部,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土地资源及海洋资源等。山海相连的5座城市,迫切需要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以缩短时空距离、解决资源分散问题。

  为此,闽西南5市正加快55个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推动福厦高铁、兴泉铁路(福建段)等31个在建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厦门轨道交通6号线漳州台商投资区延伸段、双龙铁路等10个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厦门新机场快速通道、厦漳泉城际轨道R1线、南昌至厦门(福州)高铁、龙岩新机场等14个重大项目前期工作。

  “福厦铁路客运专线北段衔接合福、温福铁路,自福州南引出,经莆田、泉州、厦门,最后引入漳州站,衔接厦深、龙厦铁路,建成通车后,对于完善区域快速铁路网、增强福建沿海经济带城市间经济和交通联系具有重要意义。”新建福厦铁路六标二分部总工罗长维说。

  兴泉铁路(福建段)北起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途经三明市,终至泉州市,这条铁路是海西经济区通往中西南地区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条以开发沿线国土资源、服务革命老区为主的区域客货运铁路。

  “除了兴泉铁路之外,宁化境内的浦梅铁路也将于2021年通车,该铁路通车之后,将方便当地百姓的出行,对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三明市宁化县铁路办负责人巫升桓说,铁路的建设和完善在方便百姓出行的同时,为各城市之间的贸易往来节省了时间和运输成本。

  除铁路以外,水路也是闽西南的特色优势,现代化智能码头建设不断推进。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厦门国际邮轮母港是我国4大邮轮母港之一,是国家确定的邮轮运输试点示范港。2018年,厦门国际邮轮母港接待邮轮96艘次,接待旅客吞吐量达32.48万人次,创历史新高,位列我国邮轮港口第一集团。

  在厦门市货运码头,集装箱船舶智能装卸平台在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旗下的海天码头成功上线试运行。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繁忙有序的集装箱码头,竟没有工作人员的身影。在操控室里,经济日报记者看到船边员黄杰正在运用电脑操作装卸平台,通过该平台,工作效率不仅能够提高,还能把工作做细做精。

  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海天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林大煜介绍,集装箱船舶智能装卸平台的上线应用,实现了码头岸边作业的智能感知和信息的实时采集应用,为传统码头智能化升级改造提供了宝贵的技术实践经验。“技术的进步、运维效率的提升,将把海天码头建设成闽西南5市内支线的一个中转中心。”林大煜说。

  “飞地经济”打通产业合作

  在协同发展新形势下,闽西南新能源材料、农副产品加工、半导体高新技术等领域的新产业已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其中,最为突出的还是区域间的“飞地经济”模式,打破区划限制,在特定区域合作建设开发各种产业园区实现互利共赢。

  位于泉州市安溪县官桥镇区的思明工业园就是厦门与泉州安溪共同建设的“飞地经济”合作区,早在2013年,以厦漳泉同城化为核心,厦门与安溪达成“飞地经济”战略意向,推动在安溪南翼新城启动思明园建设。园区规划控制面积7188亩,首期建设2300亩,总投资20亿元以上。厦门安溪经济合作区通过“飞地”建设,采取财税“五五分成”的合作模式,厦门留住了税源,安溪拓展了税源,同时,企业也破解了用地、用工成本高等问题。“安溪与厦门,虽然地理条件和城市层级不同,但却可以取长补短。‘飞地经济’模式实现了1+1>2的效用最大化。”安溪县委书记高向荣说。

  翔业厨卫科技有限公司是首批“飞”入思明园的企业。在该公司董事长刘永斌眼里,选择思明园,既能享受独特的交通优势,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也非常具有竞争力。目前,该合作区已引进吉福厨具、佶亿食品、古山医药等一大批企业。

  “安溪不是厦门产业梯度转移的跟随者,而是要成为闽西南协同发展格局下厦门、安溪两地创新接力的探路者和试验区。”高向荣说,安溪的目标是融入厦门产业链、创新链、要素链,走出一条合作共建、双赢发展的新路子。

  产业合作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为了发挥5市各自优势,福建省委、省政府以产业配套协作推动竞争力提升,对产业、项目实施一体化布局,探索跨区域协同招商,推进产业链跨区域布局,推动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产业协作体系。

  目前,一批批跨区域重大产业园项目已经快速推进。比如,泉州市与三明市共建泉三高端装备产业园、厦门火炬管委会与三明市共建厦明火炬新材料产业园、龙岩市与厦门钨业签订稀土产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晋江市与长汀县共建晋江(长汀)工业园、武平县与思明区协作共建武平县思明高新园区。以三明市梅列区泉三高端装备产业园为例,该产业园建设既有利于充分发挥三明市装备制造产业优势以及三钢集团产品产能优势、促进三明市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也有利于泉州市优化城市布局、促进产业转型。福建梅列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林孟锦表示,其产业协作模式成为闽西南协同区发展的有益借鉴,目前,该园区已有28家企业签约,总投资71亿元。

  金融协同共建资本市场

  科技协同、金融协同也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闽西南5市依托协同发展区内唯一的区域性股权市场——两岸股权交易中心,在厦门设立了“闽西南科技板”。

  “‘闽西南科技板’是协同发展区科技型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第一站,汇聚了全国各地的专业投资机构,让5市共享资源的同时,帮助经济协同发展区科技型企业投融资对接、路演融资等,为扩大企业社会知名度和产品认知度,为企业规范、稳健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厦门两岸股权交易中心总经理李霁说,目前在“闽西南科技板”挂牌的企业以厦门企业为主,接下来,中心将会加强与漳州、泉州、三明、龙岩4个地市的交流合作,加快汇集4地市的企业扶持政策。同时,中心将会根据各个地方产业的不同情况,推出专业的“闽西南科技板”5地市子专板,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服务,提升板块的服务功能,帮助闽西南五市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金融服务产品,驶入发展快车道,尽早登陆更高层级的资本市场。

  据厦门两岸股权交易中心企业顾问服务部总监张博森介绍,截至目前,“闽西南科技板”已挂牌展示企业421家,其中厦门363家、泉州25家、漳州17家、龙岩9家、三明7家。

  汇聚人才融入区域发展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人才一体化”是整合区域资源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解决闽西南协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作为福建省近年来投入最大的科技创新平台之一,嘉庚创新实验室由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大学三方共建,第一期规划总投入30亿元,通过汇聚国内外优势科技力量和资源,力争建成具备世界影响力的实验室。

  据厦门大学石墨烯工程与产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周涵韬介绍,嘉庚创新实验室采用项目制、双聘双跨制等多种方式,吸引科技人员创业者、大学生创业者、企业高管及连续创业者等来实验室创业;聘用项目经理人,全权推动技术产业化;引进拥有丰富经验和创业资源的企业家、天使投资人和专家学者、科技领军人才等担任创业导师。目前共聚集了院士、杰出青年、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40余人,探索并实践了协同创新机制和市场化用人机制,产出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成果。其中,三明永安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园已设立厦门大学石墨烯应用工程实验室,并实现研发成果应用;嘉庚创新实验室团队通过技术服务、共建联合实验室、联合创办企业等方式,与漳州、泉州、龙岩、三明等地企业开展合作项目20多个;长汀县医疗器械产业园与厦门大学医学院建立合作关系……诸如此类的合作、共建项目越来越多,厦门大学在推动跨学科、大协作、高强度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等方面为闽西南协同发展区提供良好的科技力量保障。(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薛志伟 通讯员 叶骅婷)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