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专稿 > 正文
中经搜索

贵州晴隆:金融扶贫结硕果

2020年05月07日 10:03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脱贫攻坚已进入最后总攻阶段,攻堡垒,啃硬骨头。为夺取最终胜利,贵州晴隆农商银行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长期深耕“三农”,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大局,持续为贫困户发展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能熬到今天,是因为一直都得到了农商行的资金支持。”贵州晴隆县坡荣村村民王礼才的80余亩红心柚今年终于挂了果。曾经,王礼才一家人守着家中几亩薄田勉强度日,直到2016年被政府列入精准扶贫户名单,他的生活终于发生了变化。同年12月份,他拿到了4万元由晴隆农商银行发放的为期3年的政府贴息“特惠贷”信贷资金。

  握着手中的4万元启动资金,王礼才参加了几次由晴隆农商银行组织开展的金融夜校,决定种植经济果树——红心蜜柚。

  找到目标以后,王礼才立即着手土地租赁和联系采购树苗等事宜,跑了一圈下来发现,要将红柚种植产业做成规模化产业,4万元远远不够。王礼才再次走进了晴隆农商银行,寻求更多信贷资金帮助。

  经过一番调查,晴隆农商银行将其授信额度由4万元调增至14万元,向王礼才发放了10万元“致富通”信用贷款。凭借手上充足的资金,王礼才迅速承包了100余亩山地,没过多久便将蜜柚树种满了山头,蜜柚产业初见规模。

  考虑到王礼才家中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且红柚树苗从种植到产出时间长等因素,2017年底晴隆农商银行主动联系王礼才为其置换为低息贷款,帮助他减轻负债压力。2018年运用一县一业“深扶贷”再一次为他降低了贷款利息。

  2019年4月份,开始长大的红心柚需要更多管理费用,晴隆农商银行又将他的授信额度增加到了20万元,充沛的信贷资金完全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晴隆农商银行本着“普惠金融,百信银行”的理念,一直在金融抗“疫”路上不懈奋斗。在晴隆县仍处交通管制之时,晴隆农商银行城南支行的工作人员就已经通过电话、微信服务群等方式积极与贷款户们联络,了解经营、生产情况。在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后,更是第一时间到辖内贷款户家中走访调查,为在此次受疫情影响的贷款客户提供金融帮助。

  但是,当工作人员来到王礼才家中时却看见他笑眯眯说:“这次疫情对我家影响不大,疫情扩散之前,我已经从晴隆农商银行增贷4万元,把柚子树的春肥都买好了,山上的柚子树都好着哩,马上就挂果了。”据悉,4月份他又在城南支行借了16万元的“防疫扶贫攻坚贷”贷款,为后期的管理、销售等做好了充分准备。

  短短4年时间里,晴隆农商银行两次为他调高授信额度,两次为他降低贷款利息,共计向王礼才发放贷款7笔,涉及金额70万元。据统计,相较于普通信用贷款,晴隆农商银行特惠贷款共计为他节省利息开支25230元。

  据王礼才介绍,目前家中种植柚子树80余亩,还种了20余亩药材,柚子树种植方面累计投入40万元,待柚子成熟以后,预计亩产8000斤到10000斤,按目前谈好的价格,卖给水果批发公司是2元/斤左右,除去成本,年收入几十万元不成问题。

  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晴隆农商银行慎终如始,金融扶贫方向不变、力度不减,不断优化金融服务,不断推出一系列低利率信贷产品,不断支持县域扶贫主导产业发展,不断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截至目前,共发放涉农贷款114489万元,占比94.83%,其中“特惠贷”7817万元,“深扶贷”23977万元,“防疫扶贫攻坚贷”50409万元。(经济日报 记者 王新伟 通讯员 潘迪)

(责任编辑:宋雅静)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