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盐池:村官培训开“小灶”

2020年05月12日 10:5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记者 许凌

  “尽管回来两个多月了,但在浙江大学学习培训的情景还历历在目。”25岁的宁夏盐池县青山镇方山村党支部书记吴婧谈起这段培训经历便滔滔不绝。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盐池县先后两批次组织47多名年轻村干部去浙江培训。

  作为宁夏首个脱贫摘帽县,盐池县下一步工作怎么干?吴忠市委常委、盐池县委书记滑志敏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必须将扶贫“输血”变为“造血”,提高村级干部管理水平。

  惠安堡镇杨儿庄村支书邹建民接过话茬儿:“就拿我自己举例,作为村支书,50岁出头都算是年轻的,全县村支书平均年龄62岁,文化水平基本上是初中毕业,村干部很有必要提高自身素质。”

  “的确,全县村干部队伍‘一大三低’问题普遍存在。为了解决脱贫后的致富问题,县委决定分批次培训村级后备力量。”说着话,盐池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马丽红递过来一厚沓材料,记者看到首批赴浙大培训的村干部30天课程安排得满满当当,既有浙大专家教授讲“三农”和现代农业等理论课程,又安排到新农村实地观摩,更有由浙江当地农业公司董事长、致富带头人手把手现场教学。

  去了看了学了,成效如何?“这次赴浙江参加培训收获太大了。”吴婧说,到浙江安吉余村目睹了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的村庄巨变,去莫干山民宿,在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中感受最现代版的乡村经济转型。“回村后,我们也要秉承绿色发展理念,规划在荒山荒坡种植樟子松5100亩,春节后已落实了500亩……”吴婧已经准备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必须承认,我们这里与浙江新农村建设比起来差距实在太大,盲目照搬学习,不仅接不了地气,还容易水土不服。”杨儿庄村的党支部副书记武飞坦言,培训回来最大的收获是要加快发展规模化养殖,杨儿庄村430户人家一半村民搞滩羊养殖,一半发展新兴产业即黄花菜种植,只有规模化才能解决滩羊饲料品质的提升,继而提高村民的人均收入。为了提高村民每亩黄花菜种植的终端收益,武飞还考虑在实施分装基础上,在采摘环节突破瓶颈。

  脱贫摘帽之后,农村基层干部“本领恐慌”的一系列瓶颈问题浮出水面。自去年以来,宁夏盐池县在组织村官们浙江“非凡之旅”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党校、高校、企业”三位一体全方位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方式,为他们开“小灶”、备“精粮”,逐步解决村干部队伍“青黄不接”、结构不优等人才短板问题。(经济日报 记者 许凌)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