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打好成渝双城经济圈一手好牌

2020年07月27日 11:28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进入到下半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好戏连连,成为中国区域发展风头最劲、活力最强的板块,没有之一。

  7月10日,四川公布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蓝图”,明确“怎么看”“怎么办”等重大问题。5天之后,成都紧锣密鼓开会部署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主动融入“双循环”、齐心唱好“双城记”。与此同时,重庆召开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工作座谈会,定调渝东北打好“三峡牌”、建好“城镇群”。“成渝CP”发展让人充满期待。

  7月16日,成渝两地海关同日公布外贸半年报。上半年,重庆外贸进出口总值2759.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5%,强势“转正”;成都实现进出口值3230.9亿元,同比增长23.5%,爆发式增长,两地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

  显然,成渝双城经济圈这个国家战略提出半年后,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不仅蓄力开好了头、起好了步,而且还发力跑出了加速度。毫无疑问,又一个“世界级城市群”,在中国内陆风生水起。

  天时、地利、人和,双城经济圈的美好才刚刚开始!

  拿好牌

  40多年前的那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后来大家都知道,这个圈就是深圳特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它创造了享誉全球的深圳速度,如今已成为仅次于北上广、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都市。

  2020年春天,在西部大开发进入第三个十年的时间节点上,中央在西南地区画了一个大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个圈同样具有里程碑、全局性意义: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推动全国高质量发展。

  站在宏观层面上看,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在新形势下经略西部腹地、扩展战略回旋空间的宏大手笔,同时也是引领变局、开拓新局,在大变革中培育新的战略支撑、营造有利战略位势的谋远之策,事关区域协调发展,事关国家战略安全。

  从微观层面来看,成渝地区要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这个战略定位站位是中央送给成渝地区的“大礼包”,换言之,在改革开放由沿海向内陆纵深推进的历史进程中,成渝地区拿到了一手好牌。

  见证历史变革是一种荣幸,把握时代发展坐标更是一种担当。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是继“三线建设”“西部大开发”之后,成渝地区再次崛起的重大发展机遇。事实上,成渝地区是中国西部地区人口数量最多、人才聚集最密、产业基础最好、创新能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发展潜力最大的优势区域,前途一片光明。

  不妨拿数据来“说话”。2019年成都、重庆GDP规模突破4万亿,占全国和西部地区的比重分别为7.1%、19.8%,近10年GDP年均增速均高于全国近4个百分点,而且背靠广阔的市场腹地,有望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之后的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之后的新时代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第五个支撑带”,举世瞩目。

  亮底牌

  时间不会等人,机遇稍纵即逝。在抢抓发展机遇,加快推进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过程中,成渝两地纷纷亮出底牌,明确了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的“行动方案”。

  4月15日,重庆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中共重庆市委关于立足“四个优势”发挥“三个作用”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定》。7月15日,成都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坚定贯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的决定》。这两份《决定》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标志着双城经济圈开始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

  重庆率先亮牌,明确要扎实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充分调动好、发挥好各区县积极性创造性。成都随后也揭牌,按照“川渝互动、极核带动、干支联动”要求,成都要发挥国际门户枢纽、西部地区极核、全省主干城市作用,包括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积极推进“两区一城”起步成势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全面提速。

  把“一区”做大做强,把“两群”做特做优,这是重庆的具体发展思路。值得一提的是,5月,重庆主城区由原来的9区扩容到21区,组成了一个面积达到2.87万平方公里,拥有2000多万人口,经济总量超过1.8万亿元的全新主城都市区,向西发展趋势明显。

  务实推动成渝相向发展,联手重庆打造中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增长极,站在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向第二步转变的历史节点,聚焦“一极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成都明确了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的具体实施路径,特别是今年规划建设以空港新城、简州新城和天府奥体公园和核心引擎的成都东部新区正式挂牌成立,“东进”步伐加快。

  成都向东,重庆向西。成渝两地直接亮出底牌,这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自信。

  打好牌

  双城经济圈有一手好牌,并且已经亮出了底牌,齐心协力做好共同的事、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协作协同、优势互补,成渝两地应有充足信心打好牌,发挥出1+1>2的整体优势。

  打好规划牌。规划是行动的先导,提升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效率,首先要在规划设计顶层设计上下足功夫。双城经济圈涉及到跨区域合作,要有同一个战略引领,特别是要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注重加强工作衔接,及时跟进对接国家规划纲要、“十四五”规划和重大专项规划,明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涉及的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政策、重大改革,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逐项落实重点任务,实现两地规划同图、计划同步,真正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打好联动牌。把两个地方联接起来并不困难,难就难在如何同频共振,一起联动起来。随着一大批高铁、高速公路、航运等基础设施项目的互联互通,成渝两地联系越来越紧密,互动越来越频繁,要着眼共建面向世界链接亚欧的战略通道和门户枢纽,把两地国家级开放新区、自贸试验区、国际大型展会、西部科学城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长江铁水铁海联运等重大平台一体化整合,拓能升级一起搞事情,加快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

  打好产业牌。产无城不立,城无产不兴。双城经济圈建设,要着眼共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共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策源地和先进要素洼地,增强产业与创新的国际影响力和区域带动力。比如,成渝两地计算机产品产量已占全球1/3、汽车整车产量已占全国18%,可以通过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把相关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成渝地区要形成高效分工、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相互融合的态势,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发展,合力打造一批世界级产业集群和全国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加快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打好宜居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重庆正在着力建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成都则在大力推进“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两者殊途同归,都有同一个指向——形成独特生态本底、创新生态环境、开放产业体系、鲜明生活特质的高品质宜居生活。成渝地区要着眼共建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从保护环境提高生态容量,到推进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再到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持续推动美学体验和城市文化融入市民生活,加快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成为“近悦远来”美好城市。(作者:程正龙)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