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专稿 > 正文
中经搜索

龙王坝村的“超级农家乐”

2020年07月28日 11:18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驱车沿着宁夏西海固地区的盘山道一路向西,在一处山腰间,装饰富有现代风格的窑洞一字排开,彩色拱门上挂着文创饰物,窑洞内外人流穿梭。“那就是龙王坝村。村里已建起了一家农家乐。”宁夏西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马爱萍介绍,“这里乡村旅游非常火爆,来游玩的人事先得在网上预约。”

  半个小时后,我们见到了39岁的焦建鹏,他递过来的名片上写着“宁夏瑞庆龙王坝生态文化旅游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焦建鹏向记者介绍,龙王坝村内的龙王庙寺庙群及保存完好的古城堡,向人们展示着龙王坝村的历史。村子与远山近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秀美的田园风光画。

  这里真美,这里也曾经真穷!除了美景,半山腰上种啥啥不灵。全村404户、1764口人,前年建档立卡贫困户还有208户。

  焦建鹏家世代生活在龙王坝,他2010年大学毕业后,曾在银川从事文创工作,2013年返乡创业。龙王坝村有发展旅游的优势:地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火石寨和世界第二大地震湖之间,空气质量好、负离子含量高、饮用水源洁净。焦建鹏投入600万元发展林下种植养殖业,到2015年,生态鸡出栏达到3万只,加上几百亩中草药的收入,年利润达到300万元。

  随着公司业务扩大,林下承载能力成为瓶颈。焦建鹏开始转换思路,“如果让商贩留下来吃顿饭,一只鸡可炖4锅汤,就卖上了2只鸡的价格,配上一桌菜,就可赚到8只鸡的利润,如果再让商贩住下来,利润就可增加几十倍”。2016年,焦建鹏率领他的创业团队租赁几百亩土地,建起4000平方米的窑洞宾馆,搞了一个“超级农家乐”,决心把农村变景区、农民变导游、民房变客房、产品变礼品。

  近3年来,西吉县整合各类项目资金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加速完成龙王坝村的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办起了民俗游、风情游、冰雪游……几年下来,龙王坝不仅游客越来越多,名气也越来越大,先后获得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等荣誉。如今龙王坝村的贫困户,不仅可以在家门口致富,还通过村里“文化融合、农旅融合、产旅融合”的联动思路,实现户均1栋休闲日光温棚和2亩油用牡丹。村子连续3年户均收入年均增加2400元,今年底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将彻底脱贫。

  “从离开家乡创业,到重返家乡创新,龙王坝生我养我,我必须给父老乡亲最丰厚的回报!”焦建鹏说。(记者 许凌 中国经济网记者 梁木)

(责任编辑:宋雅静)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