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走进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滨海新区科技实力稳步提升 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2021年05月28日 10:0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28日讯(记者 贾佳)在“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走进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网络主题活动天津滨海新区云座谈会议上,天津滨海新区科技局副局长刘朱岩指出,滨海新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综合科技实力稳步提升,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在天津市科技创新中凸显龙头带动作用。

  滨海新区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刘朱岩表示,滨海新区重大原创性成果和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 “天河三号”原型机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步展”,中环12英寸半导体硅单晶打破国际垄断,“PKGS体系”(飞腾—麒麟—长城—曙光)成为自主可控领域的“中国方案”,全球首款软件定义互连芯片“经纬芯”和全球首台全自主配电网带电作业机器人相继发布;康希诺获得全球单针新冠疫苗带条件上市许可,丹娜生物、中新科炬等企业取得多项新冠病毒抗体检验检测产品批准。

  滨海新区创新主体实力显著增强。刘朱岩表示,滨海新区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涌现出以深之蓝、一飞智控、云圣智能、联汇智造、康希诺、凯莱英、瑞奇外科、零氪科技等为代表的一批根植性民营新生代科技企业。

  截至目前,滨海新区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349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89家,瞪羚企业138家,雏鹰企业1407家,领军企业和领军培育企业累计108家,科技型上市企业累计达到28家。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高新区网络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产业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产业集群。

  滨海新区创新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刘朱岩表示,滨海新区获批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集聚了一批国家级创新载体和平台。滨海新区启动建设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建成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合作共建清华大学电子信息研究院、中科智能识别研究院、人工智能军民融合创新中心等一批高水平科研机构,建成中国工程院天津战略创新研究院、南开大学人工智能战略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智库。

  截至目前,滨海新区共有市级以上研发平台518家,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7家、国家级工程中心17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3家、天津市产业技术研究院8家。市级以上众创空间达到68家,其中国家级24家,瑞普生物智创谷、渤化集团等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4家。市级以上孵化器达到30家,其中国家级15家。

  滨海新区创新环境营造成效显著。刘朱岩表示,滨海新区出台并实施了《滨海新区关于进一步集聚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鲲鹏计划”),组建了信创、生物制造、海水淡化等一批产业(人才)联盟,聚集驻区两院院士、特贴专家、突出贡献专家等高层次人才达到1123人。

  与此同时,滨海新区还出台了《滨海新区关于进一步支持创新载体平台建设的若干措施》等一批创新政策,支持赋予科研人员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允许新型研发机构设立多元投资的混合制运营公司,进一步放权赋能,激发科研人员活力。此外,滨海新区成立了滨海产业基金、天津泰达引导基金和泰达海河智能制造产业等基金,逐步形成多元化科技投资体系。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

【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走进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滨海新区科技实力稳步提升 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2021-05-28 10:0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