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专稿 > 正文
中经搜索

内蒙古乌海市延长资源链条:托煤基优势发展氢能产业

2022年07月06日 10:45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记者 陈 力

  最近,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居民惊喜地发现,当地公交系统升级了——崭新大气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替代了过去的燃油车。全市运营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达到50台。

  乌海市境内煤炭资源富集,素以“乌金之海”著称。作为新兴工业城市,乌海不断延长资源链条,培育煤基产业,逐渐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煤焦化工基地和氯碱化工基地。煤焦化工、氯碱化工两大产业均副产氢气,每年产生工业副产氢气约80亿立方米,占内蒙古自治区的75%。发展氢能产业条件优越,前景广阔。

  乌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建成的国内首条液氢生产线,不仅填补了国内民用液氢的空白,也为当地液氢商业化应用打开了发展空间。“公司是以生产PVC为主的氯碱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20%的氢气一度被当成废气排放掉了。”内蒙古乌海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红飞告诉记者,利用生产PVC产生的热裂合成气制氢,与其他制氢方式相比,具有纯度高、成本低的特点。为有效提高能源的全效利用,公司依托现有的氯碱化工循环经济基础,规划建设了年产5万吨氢能源项目,配套建成400标准立方米的电解水制氢站。采用管道输送的方式将氢气直接送往加氢站,为氢燃料轿车、大巴车及工业车辆提供氢气动力。

  与此同时,内蒙古赛思普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氢基熔融还原法”高纯铸造生铁项目,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中试,标志着世界首创的氢基熔融还原冶炼技术开始在乌海走出实验室。与传统的高炉炼铁工艺不同,氢基新工艺在推动传统“碳冶金”向新型“氢冶金”转变的同时,冶炼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高温可燃气体能够二次利用发电。“除了满足企业自身用电外,每小时还可以向电网送电4万千瓦时。”内蒙古赛思普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开发处主任卜二军介绍,氢基熔融还原法冶炼项目,简单地说就是一种使用氢气作为还原气体进行炼铁的技术,每年可利用氢气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万吨。

  3年来,乌海市出台了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了关于加快氢能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乌海市加氢站管理办法等多项配套政策。制氢方面,2019年建成投产全国首座日产600公斤、年加注量可达108吨的民用液氢工厂,源通煤化集团等3家企业焦炉煤气制氢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前期工作。储氢方面,东源科技集团已自主开发加氢枪并完成加氢压缩机样机制造。加氢方面,建成投产自治区首座加氢站。用氢方面,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氢基熔融还原高纯生铁生产先行先试。氢能装备制造方面,海易通集团建成年产2000台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组装线。

  “虽然拥有较强的工业副产氢气优势,但目前发展副产氢气提纯、增加副产氢气回收量、提高氢能源利用率的企业不多,可提供燃料电池汽车车用氢气较少,氢源还不足以支撑目前和未来氢燃料电池汽车增长需求。”乌海市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表示,乌海氢能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全产业链基础薄弱,科技创新投入不足,氢能产业在立项、审批、实施、运营、监管等方面存在一定政策空白或机制障碍。今后,乌海市将因地制宜补短板、锻长板,发展焦炉煤气、氯碱化工等工业副产氢提纯,进一步保障氢气来源,推进风电、光伏、氢能、氨能融合发展。

(责任编辑:宋雅静)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内蒙古乌海市延长资源链条:托煤基优势发展氢能产业

2022-07-06 10:45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最近,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居民惊喜地发现,当地公交系统升级了——崭新大气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替代了过去的燃油车。全市运营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达到50台。

  乌海市境内煤炭资源富集,素以“乌金之海”著称。作为新兴工业城市,乌海不断延长资源链条,培育煤基产业,逐渐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煤焦化工基地和氯碱化工基地。煤焦化工、氯碱化工两大产业均副产氢气,每年产生工业副产氢气约80亿立方米,占内蒙古自治区的75%。发展氢能产业条件优越,前景广阔。

  乌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建成的国内首条液氢生产线,不仅填补了国内民用液氢的空白,也为当地液氢商业化应用打开了发展空间。“公司是以生产PVC为主的氯碱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20%的氢气一度被当成废气排放掉了。”内蒙古乌海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红飞告诉记者,利用生产PVC产生的热裂合成气制氢,与其他制氢方式相比,具有纯度高、成本低的特点。为有效提高能源的全效利用,公司依托现有的氯碱化工循环经济基础,规划建设了年产5万吨氢能源项目,配套建成400标准立方米的电解水制氢站。采用管道输送的方式将氢气直接送往加氢站,为氢燃料轿车、大巴车及工业车辆提供氢气动力。

  与此同时,内蒙古赛思普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氢基熔融还原法”高纯铸造生铁项目,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中试,标志着世界首创的氢基熔融还原冶炼技术开始在乌海走出实验室。与传统的高炉炼铁工艺不同,氢基新工艺在推动传统“碳冶金”向新型“氢冶金”转变的同时,冶炼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高温可燃气体能够二次利用发电。“除了满足企业自身用电外,每小时还可以向电网送电4万千瓦时。”内蒙古赛思普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开发处主任卜二军介绍,氢基熔融还原法冶炼项目,简单地说就是一种使用氢气作为还原气体进行炼铁的技术,每年可利用氢气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万吨。

  3年来,乌海市出台了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了关于加快氢能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乌海市加氢站管理办法等多项配套政策。制氢方面,2019年建成投产全国首座日产600公斤、年加注量可达108吨的民用液氢工厂,源通煤化集团等3家企业焦炉煤气制氢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前期工作。储氢方面,东源科技集团已自主开发加氢枪并完成加氢压缩机样机制造。加氢方面,建成投产自治区首座加氢站。用氢方面,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氢基熔融还原高纯生铁生产先行先试。氢能装备制造方面,海易通集团建成年产2000台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组装线。

  “虽然拥有较强的工业副产氢气优势,但目前发展副产氢气提纯、增加副产氢气回收量、提高氢能源利用率的企业不多,可提供燃料电池汽车车用氢气较少,氢源还不足以支撑目前和未来氢燃料电池汽车增长需求。”乌海市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表示,乌海氢能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全产业链基础薄弱,科技创新投入不足,氢能产业在立项、审批、实施、运营、监管等方面存在一定政策空白或机制障碍。今后,乌海市将因地制宜补短板、锻长板,发展焦炉煤气、氯碱化工等工业副产氢提纯,进一步保障氢气来源,推进风电、光伏、氢能、氨能融合发展。

(责任编辑:宋雅静)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