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刘三华一家从淅川县搬迁到漯河市商桥镇申明铺村,这已是他们在这过的第四个春节。
过年了,刘三华的两个孙女高兴的摆个“POSE”让记者拍照。
刘三华的妻子正在厨房包饺子。
过年腌制的腊肉和鱼。
除夕的年夜饭已准备好。
过年炸的油饼。
村里的两个小姑娘在广场上玩轮滑。
过年了,村里的大街小巷到处悬挂着大红灯笼。
家家户户门口都挂起了大红灯笼。
1月30日,农历大年三十。天空晴朗,阳光普照。在漯河市郾城区商桥镇申明铺村,阵阵的鞭炮声不绝于耳,家家户户大门口悬挂着大红灯笼,每个院落里正在忙碌着准备除夕年夜饭,包饺子、炸油条、做小菜……这里到处洋溢着过年的气氛。
“这是我们在这过的第四个春节,年货已准备齐了。家里称了20斤肉,又买了几条鱼、几只鸡,再炸点油饼,蒸上几锅馍,这年就算过了。”30日下午,村民刘三华告诉记者,他和女儿平时都在郑州打工,儿子在村办企业里干活,虽然都挣钱不多,但日子还算过得去。现在一家人就等趁过年时间团聚一下。
不过,59岁的刘三华提起刚移民来的那段日子,还有点抱怨。他说,2010年8月份,他们刚从南阳市淅川县滔河乡移民来的时候,确实有些不太习惯,这里冬天风多,气温偏低,空气水质也没那边好。但三年多过去了,他们也慢慢融入了这边的生活。
刘三华告诉记者,移民前,他的父母就已经过世,二哥一家人还在老家。来这快四年了,他还没回过一趟老家。尽管老家离这才有400余公里的路程,但由于漯河没有直达淅川的汽车,中途倒车很不方便;再者就是舍不得花钱,“回一趟家得2000多块钱花,哪个亲戚朋友家不去看看。花不起那个钱啊。”刘三华说,他一年给老家亲人打无数次电话,想念他们了,就打个电话问候一下。
“等以后有条件了,一定回老家给父母上上坟,回去看看老家的亲人。”刘三华感到有些缺憾,他不时的小声念叨着。
从刘三华家出来,记者碰到正在超市购买鞭炮的刘夫杰,他告诉记者,大年三十,城里人还在上班,他们就开始过年了,中午整几个小菜,一家人坐在一起喝上几杯。三十晚上和初一早上,他们都会放鞭炮、吃饺子。
“现在的年也没啥过的,自己的女儿远在深圳打工,过年不回来了。不回来就不回来吧,在哪儿都是过年。”刘夫杰感到有些失落的说,一年没见,想女儿了。不过,女儿已跟他打电话拜过年了。
“舍小家,顾大家。南水北调可是国家的大工程,咱们得支持啊。”刘夫杰说,当时村里90%的村民都搬迁过来了,还有不少亲戚朋友没迁过来。他平时也很少回老家,想念他们了就打个电话问候一下。
记者采访结束时,刘夫杰说出自己的新年愿望,就是希望新年过后,漯河的城际公交能从村口过,现在他们去趟城里很不方便,得跑到二三里地以外的村子坐车。(田明杰)
(责任编辑: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