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省有艺术表演团体103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42个,公共图书馆136个,博物馆、纪念馆103个。广播电台13座,电视台15座。有线电视用户878.0万户,比上年增加36.9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3.48%,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7.51%,分别比上年提高0.23个和0.11个百分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116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220个。出版图书11300种、期刊247种、报纸85种,图书、杂志、报纸出版总印数分别为3.7亿册、1.4亿册和13.6亿份。
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61572个。其中,医院1018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39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86个,乡镇卫生院229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66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9584个,村卫生室44699个。卫生技术人员34.1万人,比上年增长5.5%。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3.3万人,增长4.6%;注册护士13.6万人,增长8.4%。医院拥有床位总数24.8万张,增长15.3%。乡镇卫生院拥有床位总数8.4万张,增长8.0%。
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2369.1万人,开展全民健身项目2453项次。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5000个。全年获得8个世界冠军、18个亚洲冠军和49个全国冠军。体育场地72926个。其中,体育馆218座,运动场(含体育场、小运动场、田径场)5778个,游泳池(含游泳跳水场馆)388个,各种训练房(含综合房及专项训练房)3444个。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省常住人口6737.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320.1万人,城镇化率49.28%,比上年末提高1.32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90.8万人,出生率13.52‰;死亡人口46.3万人,死亡率6.89‰;人口自然增长率6.63‰。0-15岁(含不满16周岁)人口1303.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9.35%;16-59岁(含不满60周岁)人口4307.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63.93%;60岁及以上人口1126.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6.72%。年末从业人员40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5万人。

全省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22元,比上年增长10.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70元,比上年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60元,增长11.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9%。分区域看,长株潭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87元,增长9.6%;湘南地区16541元,增长10.0%;大湘西地区11683元,增长10.2%;洞庭湖地区16061元,增长10.1%。
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35元,比上年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025元,增长15.2%。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30.5%,农村居民为34.3%。


全省新增城镇就业人员82.7万人。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1118.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6万人。其中,参保职工769.4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348.9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298.4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07.8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490.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509.5万人,增加47.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748.0万人,增加17.0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537.6万人,增加1.8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登记参保人数3284.0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4796.5万人(不含长沙),参合率99.3%。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职工人数14.1万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360元/月,月救助水平达266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04元/月,月救助水平达120元。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43.7亿元,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42.1亿元。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18.4万张,收养各类人员13.7万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7714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2585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72.9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0.1亿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1.9亿元。解决农村368.6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改扩建169所乡镇敬老院,支持11.7万户农村危房改造。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省已发现矿种143种,探明资源储量矿种108种。其中,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38种,非金属矿产61种,水气矿产2种。实施地质勘查项目(含续作项目)381个,实施老矿山边深部找矿项目17个,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5处。完成资源整合的重点矿区14个,完成资源整合的重要矿种4种。国家地质公园12个,地质遗迹保护区4个。实施省以上土地综合整治项目291个,整治土地16.8万公顷。
全省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89.9%,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9.7%,提高3.7个百分点。11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增加2个。实际监测的地表水断面中,达到III类标准的比重为82.6%。已批准建设自然保护区190个,面积136.1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6个。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9.2万公顷,退耕还林工程造林面积2万公顷,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26.1平方公里。年末实有封山(沙)育林面积96.8万公顷,活立木蓄积4.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9.57%,比上年提高2.05个百分点。
初步核算,全省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6525.8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3.4%。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5153.95万吨标准煤,下降3.6%。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0.65吨标准煤/万元。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比上年削减1.6%、2.7%、2.1%和6.0%。
全省全年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5522起,比上年下降5.0%;经营性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995人,下降6.4%。亿元GDP事故死亡人数0.08人,下降16.5%;工矿商贸从业人员十万人事故死亡人数1.21人,下降3.2%;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1.07人,下降18.9%。全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8785起,增长0.7%;道路交通死亡率2.02人/万辆,下降7.3%。
注释:
1.本公报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3.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2013年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划分进行了修订,将“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服务业”,“采矿业”中的“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等三个大类调入第三产业,2014年三次产业数据按照此标准进行统计。
4.长株潭地区是指长沙、株洲和湘潭3市,湘南地区是指衡阳、郴州和永州3市,大湘西地区是指邵阳、张家界、怀化、娄底和湘西自治州5市(州),洞庭湖地区是指岳阳、益阳和常德3市。因区域划分调整,大湘西地区和洞庭湖地区2014年数据与2013年不可比。
5.根据有关规定,对外贸易改用人民币计价。
6.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指调查范围内已入小学学习的学龄儿童占校内外学龄儿童总数的百分比。
7.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主要反映高中阶段教育覆盖面,是指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占15-17岁学龄人口数的百分比。
8.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铁道部、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的通知》,湖南省以2013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对全省(除铁路、军队系统外)各系统、各行业、各种所有制形式的类体育场地,开展了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按照普查标准,2014年对全省上年体育场地相关数据进行了修正。
9.常住人口是指实际经常居住在某地区一定时间的人口。按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规定,主要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10.2014年年末,全省0-14岁(含不满15周岁)人口为1236.3万人,15-59岁(含不满60周岁)人口为4374.7万人。
11.2012年四季度,国家统计局开始实施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改革,统一了城乡居民收入名称、分类和统计标准。2014年,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计算了城乡可比的新口径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时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改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年及以前年份农村居民收入仍为纯收入。
12.2014年,根据相关规定,湖南对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社区服务中心进行归类清理,相应数据口径有所调整。
13.能耗数据为国家统计局初步审核数据。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省财政厅;物价、城乡居民收入和支出、恩格尔系数、部分农业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铁路客货运输量、周转量数据来自石长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和南昌铁路局;公路客货运输量、周转量,水路客货运输量数据来自省交通运输厅;民航客货运输量、周转量数据来自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管道货运量数据来自中国石化集团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长岭分公司、中国石化集团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巴陵石化分公司、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长岭分公司、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华中分公司湖南输油管理处、长沙新奥燃气有限公司;电信业务量、移动电话用户数、固定电话用户数、互联网宽带用户数来自省电信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和省铁通公司;邮政业务量来自省邮政管理局;旅游数据来自省旅游局;存贷款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上市公司数据来自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证券数据来自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湖南监管局;保险业数据来自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湖南监管局;教育数据来自省教育厅;科技数据来自省科技厅;专利数据来自省知识产权局;质量检测、行业标准数据来自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矿产资源、地质公园遗迹、土地和测绘数据来自省国土资源厅;艺术表演团体、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据来自省文化厅;广播、电视、报纸、期刊、图书数据来自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卫生、新农合数据来自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体育数据来自省体育局;城镇新增就业、社会保险数据来自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城乡低保、社会福利、社区服务、敬老院、社会捐赠数据来省自省民政厅;治理水土流失、农村饮水安全数据来自省水利厅;农村危房改造、污水和垃圾处理数据来自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自然保护区、造林、育林、活立木、森林覆盖率数据来自省林业厅;空气和地表水质量、污染物排放数据来自省环境保护厅;安全生产数据来自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道路交通事故数据来自省公安厅;其他数据来自省统计局。
(湖南省统计局)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