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环保局副局长唐幸群、市发改委副主任欧阳林详解工程目标:2013年,在深度调查基础上,完成“一湖一策”整治方案;全面实施主城建成区56个湖库整治工程,其中2014年完成20个,2015年完成36个;到2017年,56个湖库水质明显改善,基本恢复湖库水生态系统,力争实现水清岸绿。
“我们家附近的溉澜溪水库,实在是太臭了。水库排污口粪便横流,到处都是垃圾。”近期,水环境质量再次成为网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据市环保局统计,今年1-6月,12369环保热线接到市民对水环境方面的投诉达1290多件,而其中关于湖库污染的投诉不在少数。
记者走访后发现,近年来,由于城市快速扩展,城市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加之湖库流域生活垃圾、工业污染、养殖及面源污染、湖库内源污染消除不彻底,导致我市主城建成区主要的56个湖库不同程度受到污染,部分湖库水质黑臭、发绿,周边环境脏、乱、差,人们不能亲近水体,群众反映强烈,损害了城市形象。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市委、市政府决定从今年起到2017年,全面实施56个湖库整治工程。
那么,这56个湖库的污染现状如何?下一步整治工作又将怎样开展?带着这些问题,9月18日,记者对市环保局副局长唐幸群、市发改委副主任欧阳林进行了专访。
现状:多种原因致使湖库污染
———流域生活污水截污不彻底、雨污混流、畜禽养殖、湖库内水生态系统被破坏等导致56个湖库出现不同程度的黑臭现象
56个湖库为何会“有湖皆污”呢?
唐幸群介绍,造成我市城市湖库污染的主要原因分为外源污染和内源污染。外源污染主要表现在:城市生活污水截污不彻底,雨污分流不彻底,不规范的生活、生产活动加剧了湖库水质污染。内源污染主要是外源污染输入超过了湖内水体自净能力,再加上湖内漂浮物等污染没有得到有效处理,破坏了湖内水生态系统。
过去10年,主城建成区面积从300多平方公里扩展到7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从300多万增加到近700万。但城市地下污水管网建设进度明显滞后,截污不彻底,主城每天约产生177万吨污水量,其中约有30—50万吨污水直接进入了湖库或河流,未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有效处理。
欧阳林告诉记者,目前,主城实际已建成182万吨污水日处理能力,对应于每天产生的约177万吨污水量,本来完全可以满足处理需求。但因为雨污混流,实际上每天只处理了雨污混合水约130-150万吨左右,一方面污水处理厂还有约35万吨的富余能力没有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每天浪费资源处理了雨水约30-50万吨。如果不搞雨污分流工程,主城还要新建87万吨/日的污水处理能力才能基本满足要求。
此外,我市城市下水管网底子不清,错截、漏截现象突出。欧阳林介绍,因地下管网资料缺失、管网跨区域普遍,没有哪个部门能说清楚地下管网建设情况,污水来源于哪些片区。
同时,不规范的生活、生产活动也加剧了湖库水质的污染,如街区夜市大排档将餐饮废水直接倒入路边雨水管网,路边洗车现象普遍,洗车废水直接进入雨水管网,部分市民将生活垃圾直接扔进湖库或河流中等。湖库周边的畜禽养殖、饲料养鱼等也加剧了湖库的污染,成为湖库污染的一个源头。
再加上有些湖库流域内生活垃圾、湖内漂浮物、湖内污泥和生态治理工程等没有及时清理或维护,湖库流域堆存垃圾淋溶水和湖内坏死植物污染水体情况明显,导致湖库脏乱差现象较为突出。
“我市地处三峡库区核心区,如果水污染问题不解决,不仅对不起长江中下游地区人民群众,更对不起子孙后代。”唐幸群说,现在主城“有湖皆污”的局面不改变,重庆城市人居环境、投资环境等软实力将大打折扣。因此,整治湖库污染迫在眉睫。
保障:投入15.2亿元用于湖库整治 ———56个湖库投入15.2亿元整治,其中生活污染整治及湖库生态修复13.8亿元,工业、养殖污染整治1.4亿元
“我们将连续五年,分三个阶段目标来完成56个湖库的治理。”唐幸群介绍,今年我市通过摸底调查阶段,将初步完成湖库污染深度调查,编制“一湖一策”整治方案,确定湖库整治任务和措施;而在2014和2015年,将先后完成20个和36个湖库污染的整治工程;在2016年和2017年,建立湖库整治巩固长效机制,实施生态恢复措施,努力营造或保持湖库水生态恢复的环境。
那么,完成56个湖库污染整治需要投入多少资金?这些资金又从何而来呢?
“5年时间,我们将投入15.2亿元用于湖库治理。”欧阳林介绍,资金筹措上,主要以各湖库所在区承担为主,再加上申请国家补助以及市财政统筹安排等方式进行。原则上,工业污染和养殖污染整治资金由业主自筹解决;生活污染整治及湖库水生态修复由市、区财政负责,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
这15.2亿元将如何使用呢?
“其中生活污染整治及湖库生态修复投入13.8亿元,工业、养殖污染整治投入1.4亿元。”欧阳林介绍,今年,我市将在“五一水库”进行湖库污染综合治理试点,重点就是进行生活污染、工业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的治理。在截断污染源后,进行湖库生态系统的修复。通过试点,我市将逐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湖库治理模式,并在全市的湖库治理中进行推广。
措施:多举措整治,再现湖库水清岸绿
———切断湖外污染源,治理湖内污染源,建立湖库长效管理机制,有效改善水质,恢复良好的水生态系统,将部分湖库打造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有了资金保障,湖库污染治理将如何进行?
“近期改善水质与远期生态恢复相结合、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属地负责与市级部门协同相结合、政府主导与公众参与相结合。”唐幸群介绍,我市通过“四个结合”再加上“两治一管”:外源治理,截断湖外污染源;内源治理,修复湖内水体生态功能;建立长效化的管理机制共同推进湖库治理。
在外源治理上,全面清理湖库流域地下管网,整治湖库流域排污口,修复错接、漏接、断接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并完善城市生活污水管网工程,使污水管网与城市发展相匹配;制定并推进实施现有雨污混排管网,完成污水截流工作;清运堆存的老垃圾、完善湖库流域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建设,保障湖库流域和库岸整洁干净。
欧阳林介绍,我市将禁止在湖库500米范围内新建水污染项目,流域工业企业将全面实现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全面取缔禁养区及影响湖库水质的畜禽养殖,限养区内不得新增养殖;取缔非法水产养殖,对合法养殖的制定转移或取缔计划并推进实施;积极利用湖库生态屏障区建设或生态修复等措施,减少面源污染。
在内源治理方面,根据湖库内源污染情况、水质情况,合理开展内源污染治理。采取截流或生态屏障等措施有效控制初期雨水和垃圾流入湖库;及时清理湖库沿岸、水面垃圾等漂浮物。因地制宜开展湖库水生态修复措施,建立湖库自身水生态系统,促进湖库水体良性循环。有条件的湖库,还将同步开展库岸环境美化、绿化工程,力争将其打造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唐幸群表示,通过5年集中整治,56个湖库水质将得到有效改善,基本恢复湖库的水生态系统,力争再现湖库水清岸绿。
(责任编辑: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