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公园景区小孩当众小便 保洁员劝说遭家长怒骂

2013年09月29日 06:20   来源: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   孙妮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记者 孙妮 文/图

在南宁市人民公园内,一名大人在公园主干道旁给小孩把尿。

  8月下旬,一对年轻父母在上海地铁上把尿的视频在网上疯转,引起众多网友围观,也引发了大家对公共空间意识和公共卫生习惯的关注。在交通工具、公园、景区这些公共场所,多数大人已经不会随地大小便了,但当事人换成孩子,不少成年人的“文明意识”便变得模糊,没意识到这也是妨碍环境和他人的不文明现象。

  现象:一些小孩当众“施肥浇花”

  9月28日上午10时许,南宁市人民公园,游人如织,小朋友也特别多。公园入口处,一名四五岁的小男孩扯着爸爸说要尿尿,年轻的爸爸朝路边的小沟努了努嘴,小男孩转身脱裤,朝着小沟就“解决”了。离他们几十米远的公园执勤点门口,就挂着“做文明市民,勿随地便溺”的牌子。公园东北隅的山脚,一名年轻男子就坐在路边的石头上,给他的孩子把尿,在他前面,游人来来往往。

  公园里一名戴姓保洁员告诉记者,公园的花圃、树脚、石凳旁,甚至大路中间,都曾留下便溺的痕迹,绝大部分是孩子的,一小部分是大人的。她介绍,很多父母或老人带几个月或是一岁多的宝宝来公园里玩,这些宝宝大小便大多憋不住,来不及去厕所,卫生习惯好一些的家长把屎前用塑料袋或是硬一点的纸垫着,完事后丢到垃圾筐,其他的到哪儿就便哪儿了,“就当施肥浇花”。劝阻过程中,很多大人,尤其是老人们都不在意,“小孩这么小,没什么吧”。

  有一次,这位保洁员看到一名女子在湖边给孩子把便便,孩子拉肚子,地上一大摊秽物,她提醒大人事后清理一下,不想对方很不高兴地说:“让我们清理,公园花那么多钱请你们来干什么?”当时她也气急了,和那女子争起来:“在你家里也这样?随地大小便,也不洗?”说得那名女子很不好意思。

  原因:家长认为“孩子小,没事”

  “很多人知道大人不能随地大小便,但小孩这样就很不在意。总认为小孩小,情有可原。”南宁市民韦女士说,有一次她跟团去昆明游玩,在旅行社的包车上,一名小男孩嚷嚷尿急,妈妈也没和司机打招呼,把男孩带到车门口,让他往车门边尿。尿水顺着车门边,一路往外漏,同时,尿骚味也陪着乘客走了一路。等到了目的地,司机清洗了车门,那异味才散去。

  市民周女士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今年夏天,她和家人到北海银滩游玩,很多大人孩子在沙滩上堆沙子玩,几米开外,就有小朋友在大人的“监护”下尿尿。“你想想,你是什么感受?谁知道你玩的沙子有没有被人尿过?”

  为了保持卫生,很多妈妈带小宝宝出门时会带上尿不湿,市民李女士发现了一个普遍现象,不论是公园、广场、火车站还是医院,常常丢弃着一些使用过的尿不湿,其中绝大部分都敞开着,味道很难闻,有些上面还沾满便便。事实上,尿不湿的包装袋上都注明,使用后应包好再丢弃,“但很多人都没这习惯”。

  导游周先生说,多数孩子上了学就有了好的卫生习惯,有时候家长不在意,让他们在路边解决,小朋友自己不愿意,一定要找厕所。相对于随地大小便,出游小朋友更常见的不文明习惯是,吃零食后乱扔垃圾、抢座位以及景区逃票。

  专家:公共空间意识需培育提高

  在广西民族大学社会学专家郭云涛看来,孩子自制能力弱,社会化程度低,也不太懂社会秩序,当街“便”还是“不便”,取决于监护人是否有公共卫生意识。

  “孩子在公共场所随地大小便,我并不赞成一下子归咎于谁谁谁素质低。”郭云涛说,中国几千年来农业社会的某些传统行为习惯不可能一下子就改变。农业社会人们流动性低,人与人之间都是熟人关系,习惯了这个环境,人们很难意识到公共场所的某种行为会妨碍到他人。很多人从来没意识到,小孩子在外面大小便会是个问题,自然不会提前做好防护措施,如随身带上卫生纸或垃圾袋。“以前我们很少人认为,公共汽车上吃东西是不文明的,对不对?现在大家才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地铁也明确提倡不吃食物或是干脆禁止进食。”郭云涛认为,现代公民意识、公共空间意识和公共卫生习惯需要经过慢慢培育,教育系统、大众媒体现在就担负着这个职责。同时,公共服务的提供方也要努力提供相应的措施,设置足够的卫生间和垃圾筐,让讲卫生的人“有处可便”。

(责任编辑:秦宇雯)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