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行政开支“瘦身”省钱扶持企业

2013年09月30日 00:00   来源:安徽日报   

  通过压缩“三公”经费、节庆费用等,省财政一次性追加20亿元充实担保机构资本金,可撬动逾70亿元贷款

  今年以来,我省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对省直机关一般性支出统一压减5%,并不再举办徽商大会等节庆活动,省下的钱被派上大用场——扶持中小微企业。9月29日下午召开的省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决定,省财政一次性追加安排20亿元专项资金,增强各级国有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放大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省财政厅负责人介绍,这20亿元资金由省委、省政府通过压缩“三公”经费、节庆费用等行政开支,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筹集而来,将用于增加省担保集团资本金,并由该集团以股权投入方式,对全省符合条件的县(市、区)的国有及国有控股融资性担保机构进行现金注资,注资参股将在该项决策出台后的1个月内完成,确保尽快发挥效益。按照目前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融资性担保机构平均3.6倍的担保倍数来看,可撬动70亿元以上的银行贷款。

  省财政厅负责人表示,担保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扶持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体现了政策支持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根据今年初出台的《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从2013年到2017年,省财政连续5年安排11亿元专项资金充实县(市、区)担保公司国有资本金。今年的11亿元已经拨付到位,并引导地方安排配套资金25.8亿元,向5773户企业担保贷款227.2亿元。 1月至7月,这5700多家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超过2593亿元,贡献税收63.6亿元,安排新增就业8.3万人。

  通过加强融资性担保体系建设,省委、省政府压缩行政开支省下的钱被用在刀刃上,成为服务发展的有力举措。省政府领导表示,今后每年力争再“挤”出部分资金用来充实担保机构国有资本金,力争到2017年,全省担保机构国有资本金达到300亿元,担保倍数放大到5倍以上,从而撬动1500亿元以上贷款,尽最大努力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短评】转作风 办实事

  把政府过“紧日子”省下来的钱,通过融资性担保这一市场机制放大了用。省委省政府的这项重要决策,是转作风中促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举措。

  这一举措,好在理念上。尊重企业主体地位,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选准中小微企业这一最具成长活力的群体作为扶持重点,有限的财政性资金,发挥出服务实体经济的最大效益。

  这一举措,好在务实上。转作风是为了办实事,严控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把钱用在实处,体现稳增长、促转型的决心,迈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有力步伐,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记者胡旭)

(责任编辑:王姣雁)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