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堵景区瘫"黄金粥"是怪圈 扎堆式休假需改善

2013年10月08日 09:31   来源:重庆日报   阳炆杉 李沁穗

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我们无法逃避的一个字就是——堵!

  为何一遇到黄金周,我们总是上哪儿都“堵”得慌?

  路上堵、景区瘫,“黄金粥”是怪圈

  从交通拥堵到景区“爆棚”,“黄金周”旅游如今在不少人眼里,已经成为一种围城似的糟糕体验。

  国庆长假第一天,重庆小伙陈代素在路上被堵了整整19个小时。“我们早上7点出发前往贵州,一路堵过去,晚上8点才堵到桐梓”。由于前方实在太堵,一行人在晚上9点决定往回开,“心想回去的路该畅通了,没想到,直到11点半才到綦江”。

  在綦江休息片刻再上道时,他们却得知一品那边有车祸,高速封路,只好又改走国道回重庆。“直到凌晨2点50分才到家,在路上耗费约19个小时,以后再也不在国庆出游了。”陈代素说。

  高速路拥堵是黄金周必演大戏,景区“爆棚”更是雷打不动的“视觉盛宴”。全国假日办公告显示,从10月3日下午开始,各地陆续出现景区容量“超载”现象,游客投诉反映,河南云台山、湖南张家界、山东崂山、贵州梵净山等景区存在游客滞留问题。

  在重庆,各旅游景区虽少有“超载”,但拥堵却不鲜见。记者从市假日办了解到,国庆期间,江津四面山游客接待量一度达到核定最大日接待量的97.5%,而巫山小三峡的游客接待量在最高峰时,已超过景区最大日接待量。市假日办负责人表示,通常情况下,最佳接待量是最大接待量的50%左右。一旦超过这个比例,游客的体验将大打折扣。”

  景区出对策,治标不治本

  针对景区拥堵的状况,我市各旅游景区也有相应对策。

  武隆喀斯特旅游公司副总经理黄道生介绍,他们采用智慧信息管理系统来限制人流,“利用这个系统来统计游客数量,当某一景点游客数量达到或趋于饱和时,售票处就会停止售票,引导游客去另外的景点,从而达到分流的目的。”

  江津四面山景区为防止游客停车不当造成拥堵,在距停车场300米处的路段两旁设置了约30—40个锥形桶,以此打造车辆单行通道,让游客快速有效地停车。“以前游客爱乱停车,造成路段拥堵,锥形桶的放置能缓解此现象。同时,我们还增加了5辆观光车满足游客需求。”四面山景区工作人员介绍。

  另外,合川钓鱼城节日期间也增设了4台转运车,负责从水军码头、后山两个方向进行游客分流。黑山谷也增设旅游大巴和景区电瓶车,对扶桥、栈道进行升级。

  “很多时候只能治乱,不能治堵,堵的最大原因还是人流量太大。”虽然采取了多种治堵措施,但多数景区负责人都坦言,效果极为有限,“问题发生了便去处理,但始终没办法从源头上拔掉拥堵的病根。各种预警体系其实很被动,仅仅依靠这些,根本不够治理逢节必‘堵’。”

  “像扩宽应急通道、升级景区设施、工作人员疏导等措施,哪个景区没有或多或少地实施过?无外乎是在硬件和软件上‘开刀’,可拥堵还是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重庆旅游学院院长罗兹柏表示,景区对策只能暂缓拥堵现象,但治标不治本。

  扎堆式休假需改善

  “集中出游,是长假‘堵慌’的根源所在。”罗兹柏分析,由于近年来旅游需求旺盛,高速路免费通行激发了人们的旅游热情,而目前我国现存休假制度,则是导致游客扎堆出行、热点景区拥堵的根源。

  “国家进行集中放假的原因通常是特殊节日的来临,从理论上来说,假日和节日是有区别的,节日具有一定的主题内涵,而假日则是专供休闲度假所用的。然而当前在国内,节日和假日的概念并没有严格区分,以至于人们习惯在节日出游。”罗兹柏认为,假日节日不分,其根源在于带薪休假制度尚未完善,“将带薪休假落到实处,让大家有错峰出行的可能,是分流治堵之根源。”

  “如果每个人每年都有带薪假,那么大家都能按各自的需要计划出行时间。这样,景区才能不打‘拥堂’。”重庆工商大学旅游学院院长赵小鲁认为,如此一来,人们就会利用假日来合理自由安排时间,而在节日参与一些与节日主题相关的活动,“这样假日会过得更舒坦,节日过得更有意义。”

  此外,专家建议,在休假制度无法立马改变的情况下,旅游管理部门更要加强建设预警体系和门票预约系统,便于游客规划和及时调整出行方案。同时,还应完善协调机制,落实应急预案,妥善应对大客流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责任编辑:石兰)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