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创新保障房筹资模式 "65平方米的房子只掏5万"

2013年10月15日 13:35   来源:人民日报   

铜陵市棚改后的居民住房。记者 叶 琦摄

制图:蔡华伟

 

  年近七旬的安徽铜陵市民袁贻永是棚户区的“资深住户”。在他家亮堂堂的客厅里,说起几年前8口人还挤着住19平方米的平房,他颇有感慨。

  “这套房子81平方米,我只补了差不多两万块钱,我家人口多,还照成本价买了一套经适房,一家人都能住得舒服。”掰着指头,袁大爷算了一笔自己的“搬家账”。

  铜陵市住房城建委副主任罗芙蓉给记者算了另外一笔账:以一个住在棚户区30平方米平房的三口之家为例,改造时考虑到楼房公摊等问题,无偿还给36平方米。这家人要改善生活条件,选择回迁到一套65平方米的两居室,那么,剩下的29平方米只需按照每平方米1800元的成本价补足差价,也就是5万多块钱。相比动辄每平方米四五千元的商品房,足以安居。

  对于政府来说,回迁房由政府委托开发商代建,并在竣工后回购。差额部分,必须全部由政府买单。

  政府买单,钱从哪来?

  “首先就是政府投入,铜陵市将土地出让收入的2%—5%、公积金增值收益在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后的全部余额等,由市财政统筹,连同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专项用于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铜陵市财政局副调研员钟瑛告诉记者。

  她介绍,“对于棚户区改造的行政性收费以及政府性基金等,铜陵进行了大量减免,包括城市基础设施配套、人防工程易地建设等费用。2008年到2012年间,铜陵共减免相关费用15646.2万元。”

  除了政府直接掏钱,铜陵市还抢抓作为全国第一批“债贷组合”试点城市的有利契机,将非成片棚户区和城中村打包成整体项目。

  2012年至今,项目融资带来了15.6亿元的银行贷款,并于今年8月26日成功发行由国开行担任“综合融资协调人”、国开行全资子公司国开证券任主承销的“2013铜陵建投债”。

  “这是安徽省首只、也是全国第二只‘债贷组合’试点企业债券,发行规模为15亿元,期限为7年,发行利率6.98%,募集资金全部用于棚改。”铜陵市建设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投融部部长任理说。

  除此之外,铜陵还通过吸纳民间资本,通过让民间资本投资参股、委托代建等形式参与棚户区改造,并对其给予土地、税收方面的优惠。

  与此同时,由市、区两级政府组建的政府性投资运营公司,来负责保障房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也吸引了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保障房建设,以实现保障房融资——建设——运营——再建设的良性循环。

  “棚户区改造,是铜陵市的‘一号民生工程’,既有利于经济增长,也是一项关乎民生的大事。”铜陵市市长侯淅珉说,跟其它城市比,铜陵棚户区最显著的特色是“量大面广”。为此,铜陵市启动了大规模棚户区改造,并在资金保障上开始了一个又一个全新而大胆的试点。

  罗芙蓉介绍,“铜陵将棚户区改造与保障房建设结合起来,将政策调控与存量房地产盘活进行结合,尽量减少政府直接建设安置房的总量,探索货币化补偿、市场化运作和政府团购商品房的形式。”

  具备商业运作价值的成片棚户区,一律采取公开招拍挂方式选择投资者实施整体开发,政府定价回购安置,同时配建部分保障房。多余房源可作为商品房公开销售,力求达到收支平衡。

  不具备商业运作价值的非成片棚户区、危旧房,则通过在土地、市政设施、规费、契税上给予配套或减免等政策优惠,鼓励居民团购商品房。

  另外,铜陵也支持困难企业利用自有土地集资建房实施棚户区改造。

  “对棚户区进行改造,政府掏了多少钱、用了哪些手段,这些听起来都跟老百姓没有直接关系。”侯淅珉说,“但是反过来想,如果没有可持续发力的资金保障机制,老百姓的安居梦想怕就要大打折扣了。”

(责任编辑:石兰)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