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河北省满城县漕河堤岸荒滩旧貌。 满城县委宣传部 摄
河北省满城县荆山村漕河堤岸现代生态园新貌。 于俊亮 摄
17日上午,家住河北省满城县荆山村的村民王贵站在村边漕河堤岸上,手指岸边荷莲泛绿、绿树成荫、果实累累的生态园区感慨道:“3年前,这里曾是堤坝破烂不堪、河床垃圾成堆,什么庄稼都不长的荒地。”
满城县水务局工程股副股长张玉龙也曾为此忧心重重:基本是荒滩,堤防大部分被破坏,千疮百孔,上游一旦发生洪水,会危及到满城县及保定市的安全。
相对于河道安全的隐患,漕河两岸大量的非法挖沙取土,乱倒和焚烧垃圾,更对周边环境和土地带来了致命的伤害。截至2009年,仅荆山村就有1600多亩土地因严重污染无法耕种,最终成了荒滩废地。
相关资料显示,漕河作为大清河水系古运粮河道,历史上曾是一条滋养满城县1/3人口的“母亲河”。而今,有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奇观之称的南水北调满城段的大渡槽,就横贯在它的上方。
怀着对儿时家乡“那种有水、有芦苇”的美好眷恋,一直在外面做生意并且有了些积蓄的荆山村村民冯长虎看上了这块“荒地”,产生了让它“变绿”的想法。
2009年,回到家乡的冯长虎带领乡亲们在这块滩涂上栽下了第一批5万棵树苗。但真正干起来后,冯长虎却尝到了失败的滋味。他坦言,开始种树时,种一批死一批,自己对树种、土壤改良、植物习性等一窍不通。无奈之下,专程去请河北农业大学的专家来帮着治理。后来,又觉得光种树也没什么出路,于是萌发了对整块土地改良的设想。2010年,冯长虎初步明确了将废弃地整体规划,发展为都市农庄的想法。美好蓝图首先从环境修复开始。
而这个想法,正与满城县政府的土地规划不谋而合。在满城县境内,漕河荒滩废弃地的总面积有10000亩,这样的面貌与该县提出的“建设山水宜居、充满活力的保定新区”的战略构想极不匹配。经充分调研,立足生态建设,以冯长虎规划的“都市农庄”为基础的神湖四季生态园建设全面启动。
据满城县环保局分局长李文跃介绍,针对当地原有的5家小塑料加工点和1家小粉灰企业多年来造成的污水横流、粉尘飞扬的恶劣生态环境,该县动用叉车、气割等机械设备,对“土小”企业采取拆除设备、断水断电、清除原料等彻底取缔措施。同时,与生态园联手,对企业乱倒塑料废渣和村民焚烧冒黑烟现象进行了严格巡查监管。
之后的两年多时间里,他们夜以继日,一期工程投资1.5亿元,动用卡车、挖掘机、推土机等大型机械上万台次,用工12万多个,运出垃圾26万方,运进新土53万方,综合整治荒沙滩地1300亩,乔灌木结合绿化830亩,使昔日废弃无用的荒滩沙地摇身变良田;同时,清除漕河河道垃圾20万方,整修加固河堤长达6公里,使昔日污染严重的河道变成有洪泄洪,无洪便是游人休闲健身观光的靓丽风景线。
一直关注该河滩治理的满城县水务局副局长郭建威认为,该项工程实施后,有效改善了河堤质量,提高了河道防洪标准,减免了洪涝灾害,保护了两岸耕地及公共设施。对漕河流域非法盗采沙石“备感头疼”的满城县土地局办公室副主任李金广由衷的表示,此举还遏制了疯狂一时的非法盗采沙石行为,可谓一举多得。
同时,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神湖四季生态园又从周边农村流转土地2000余亩,吸收当地560名农民进园区农场打工,一个现代家庭农场逐步成型。
身为生态园蔬菜大棚管理员的荆山村村民冉大爷高兴的说:“2年前,只能看着自己不打粮食的废地发愁,今天好了,在生态园上班还干老本行,每月能领到2000多元工资,大棚里的蔬菜除了供应生态园外,剩余的还能自己经营。”
神湖四季生态园负责人冯长虎更充满了信心:将延伸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并以园区为中心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让新型农民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园区还和河北农业大学达成协议,共同打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推广基地,将产、学、研、销、游、娱多种功能融合,发展成新型农业综合体。
今年9月初,保定市政府出台《关于支持发展家庭农场的意见(试行)》,明确了培育支持“规模在200亩以上大宗农产品种植、生猪年出栏300头以上、水产养殖水面超50亩等形式的以农户为基本经营单位的家庭农场”的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构想。
(责任编辑: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