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民质疑公交车“被空调” 公交集团“晒账本”

2013年10月17日 21: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图为昆明空调公交车。 杨华伟 摄

图为昆明空调公交车。 杨华伟 摄

  近日,昆明网友街头调查显示“早高峰时段空调公交车投放比例高达84%”一事引发热议,昆明公交车“被空调”成为网络舆论热点。17日,昆明公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李峻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晒账本”详解昆明空调车投放比例、运营成本,以及“公交都市”昆明未来的发展方向。

  质疑:空调车发车比高达84%?

  回应:城市拥堵,发车秩序被打乱

  14日,昆明网友“IT互联网临时工”发布长微博称,在早高峰时段对昆明市区人流、车流量较大的公交车站调查统计显示,52、84、82和10路等几条运量相对较大的线路高峰时段一个小时内,空调车和非空调车的发车比例最高达84%,其余在60%—70%不等。

  而据昆明市政府关于空调车投放的有关规定,同一线路普通车与空调车投放比例不低于4:1(即4辆普通车1辆空调车)。

  对此,李峻回应“发车调度中确实会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李峻告诉记者,昆明公交日均客流量为210万人次,全市公交车日均行程为53至55万公里,由4300辆公交车完成这一运量。其中17%为空调车,共713台,分布在市区客流量较大的63条路线上。

  李峻说:“在投放空调车时,我们遵循的原则是‘保普增优’,即在普通车满足210万乘客运力时,增发空调车,让市民自由选择。”

  李峻坦言:“昆明市区长期道路建设、工地施工使得整个城市交通拥堵,公交车的运行秩序也常常因堵车被打乱。我们规定了空调车不能连发,但常常发生的情况是,高峰拥堵时段车库里只有空调车,可站台上迅速聚集客流,你说发车还是不发?”

  质疑:“春城”公交“被空调”

  回应:公共交通需要差异化发展

  事实上,关于昆明空调车的争论由来已久。2012年,昆明公交开启“空调”时代,与全国大部分地区不同,昆明市民不喜反忧。从1997年一元票价制执行13年后,2元票价的空调车让市民一时难以接受。一时间“春城不需要空调车,空调车是变相涨价”的骂声一片。“被空调”成为市民吐槽昆明公交的热话题。

  李峻说,一方面是十几年不变的低票价、另一方面是不断攀升的运行成本。投放空调车,压力也很大。“公共交通是民生工程,必须坚持低票价。可是一成不变的运营模式,会让这个行业逐渐萎缩。无法吸引客流,也就不能实现公共交通代替私人交通,解决城市病的目的。因此,公交车需要差异化发展。”

  面对质疑,李峻晒出了公交账本。“根据统计,包括空调车在内,扣除爱心卡、学生卡等刷卡优惠,昆明市民每人每坐一次公交车付出大约1元钱,而车辆运营的成本远远超出于此。按满载来算,普通车成本每人每次1.9至2元,空调车成本为每人每次2.8元。如果没人坐,空调车开得越多,亏得越多。”

  李峻列出一组数据,以2013年10月数据为例,占昆明公交车总数17%的空调车共运载总客流量的22.28%。在没有空调车的2009、2010、2011年,每辆公交车日均运输旅客分别为680、712、654人。今年10月,每辆空调车日均运量660至680人、而普通车日均运量470人。

  “事实上,空调车正在逐渐被市场接受。”李峻指出,目前,昆明普通公交车运量在减少,而空调车在增加。“空调车不仅仅有空调,相比普通车,它噪音更小、座位多、载客量少,舒适度超过普通车。而大部分人,愿意去体验这种舒适度。”

  公共交通低票价之辩

  正如李峻所说,公共交通一方面是民生工程必须保持低票价,另一方面又长期面临低票价带来的连年亏损。如何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是多年以来社会各界持续关注的话题。

  昆明是中国最早推行“公交优先”的城市,也是全国公交系统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在昆明发生的“空调车之争”实际上可以看做是“公交涨价之争”,而同样的争论,在国内公共交通系统发达的北京、广州、南京等城市都曾发生。

  日前,一项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开展的《北京交通运输业经济统计专项调查》就引发了关于北京公交地铁涨价的讨论。

  著名交通专家徐康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交票价是否调整是多方面利益的平衡,既要考虑政府财力承受能力是否可以持续,同时又要考虑低收入老百姓出行费用是否成为负担。

  “公交票价一直是个敏感话题。”李峻坦言道:“但我希望,未来的公交票价机制能进一步合理化,在财政可支撑、企业可持续、个人可承受中间,寻求平衡点。”(完)

(责任编辑:袁霓)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