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去年村里建起活动广场、安置多种体育器材后,湟源县城关镇河拉台村的魏大妈几乎每天带着仅二岁的小孙子到广场上娱乐玩耍。魏大妈是与其他大妈们一起跳健身舞,小孙子则是在健身器材上“练功”——尤其是玩起像登踏自行车一样的那种健身器材,飞快、流畅、时间长,一般四五岁的孩子都不及他功夫深,时常引得健身的人们围观。魏大妈哈哈笑着道:“一岁多一点会走路时就开始练,小腿越练越有劲……”
以上,是记者近日随西宁市体育局负责同志到湟源县调研看到的。据介绍,今年西宁市体育局在省体育局的支持下,听民意、解民情、惠民生,投入125万元资金为农牧区群众修建体育广场,并带动湟中、湟源、大通三县配套330万元资金投入集文化娱乐健身集会等多种用途的广场建设,同时将体育设施全部送进了三县20个乡镇的62个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为农村的健身爱好者提供了健身平台。
这些为农村广大群体提供的娱乐健身平台,确实给村民们带来欢乐。湟源县池汉村文化健身中心,同样是由体育部门免费安置了多种健身器材的大广场。每天早晚,广场上比赶集还热闹。“音乐一响,婆娘、老汉们,尕媳妇、尕小伙,汤都来不及喝完,碗一撂就来了,跳舞、唱歌、健身……大伙一天不在这里聚会运动,就像少了什么似的……”正在广场上手握着像轮船舵一样的健身器材而旋转扭动的王老汉说,“现在,农活轻了,生活水平高了,我们农民的健身需求不断增加。每天这么贪玩,有好处,不得病,人健康。”
西宁市在满足广大村民健身需求中,在器材采购中注重质量和安全。根据调研反馈情况,他们采购安排了一批符合国标和农村健身条件的体育器材。西宁市体育局副局长甘存德介绍说,过去我们选择的是箱式篮球架,但经常被人窃取。现在,经调研和各种意见反馈,我们选用的是直埋式澳瑞特品牌篮架,不仅防止了丢失,而且由于是直埋地下,防撞、美观,村民们觉得适用耐用。湟源县申中乡莫布拉村的70多岁的莫老汉是篮球迷。去年村里建起比一个足球场还大的“文体休闲音乐喷泉”广场后,从小喜欢篮球运动的莫老汉,成为村里的篮球明星,他的传切攻防技术在村民眼里那是相当的厉害。莫老汉说:“以前山上住时,就喜欢打球。那时,山顶上的场地只有巴掌大,为防止球飞到沟里,就用长长的细绳子把球绑住,球飞了就拉回来……而且,篮球架经常倒下伤人。整村搬迁到这里后,政府不仅给我们建起楼房,还给我们建起这么好的运动场,而且篮架、乒乓球台、健身器材,都是名牌,使用起来安全,不倒,不用担心伤人。”
近几年,我省党政军企共建中,各级体育部门把体育器材同步推进。尤其是西宁市,配发体育器材达到了全覆盖,配发率达到100%,并打造出“一乡一特色、一村一品牌”及其赛事活动,使村民与村民之间、村与村之间的经常性体育比赛此起彼伏,成为新农村新特色。省体育局和西宁市体育局负责同志介绍说,接下来他们的“任务”是,积极努力,克服困难,力争把健身器材配发至我省所有的农牧区行政村。(作者:孟军)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