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广西400年古桥遭政府拆毁 官方称纯属意外(图)

2013年10月28日 21:00   来源:广西新闻网    谢奎

 

  一座有400年历史并对当地交通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县级文物的八仙板桥,两个月前因马山县周鹿镇政府清理河道时被拆掉了。消息在网上传开后,立即引起关注。

  对此,周鹿镇党委书记解释,古桥被拆系意外,且在拆除古桥时,镇政府不知该古桥是文物。南国早报记者了解到,目前,该镇因损毁文物已被作出相应处罚

  网事:四百年古桥被拆毁

  网友“發哥”近日在南国早报网上发帖称,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他和家人来到马山县周鹿镇时,想去看看这里的一座古桥——八仙板桥。可怎么也找不到了,询问当地居民后才得知,两个月前,当地政府清理河道垃圾时,因为该桥长期沉淀垃圾,阻塞河道,竟被人用钩机拆掉了。

  “这座古桥是文物,始建于明代,至今有400多年历史了。近年来,政府部门在其旁边建有一座新桥后,已经很少有人走了。但因为沉淀垃圾问题就轻易决定拆除它,似乎不能成为理由。”“發哥”对此表示不解,他希望拍有该古桥照片的网友能上传一两张到早报网,让他一睹古桥“芳容”。

  “發哥”还贴上一份南宁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表,其中马山县周鹿镇的八仙板桥,于1989年被国家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走访:周边居民均称可惜

  10月27日下午,南国早报记者来到周鹿镇,向当地居民打听八仙板桥一事。该镇长河桥边手机店主林先生在看了早报网上网友贴出的乱石图片后惊呼:那座被拆的古桥,就在他店旁,不过它已被拆除。

  走下拱桥南,是两口古井,古井边摆放着好几块石块。从古井旁穿桥涵,一堆乱石便呈现于眼前,上面杂草丛生,还有刚被焚烧的废弃物。

  49岁的韦其能就住在桥边。自他懂事时候起,这座石桥就已存在,在他记忆中,这座桥是分别用若干长形巨石平铺过去的。桥中间,有一个用石头垒成的桥墩,将左右两段桥面连接起来。石桥宽约4米,可容得下一辆小四轮拖拉机在上面行驶。

  韦其能说,这座古桥,因为位置距水面不高,每次发大水后都要被淹,但它从未受损,足见其坚固。1984年,政府部门在古桥旁边另建一座新桥后,古桥的交通作用才逐渐退出。

  “太可惜了!”75岁的老阿婆韦爱玲说,八仙板桥的存在,为两岸村民赶圩、劳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村民眼里,它是历史的见证,不知道为什么要拆掉它。

  处理:镇政府被罚5万元

  对此,周鹿镇党委书记李向民解释,他们不是故意拆的。而是见古桥下堆积有大量垃圾,堵塞了河道,遂请人用钩机去清理,孰料钩机太重,石桥承受不了而垮塌,他们才将其拆除的。直至有人提醒后,他们才知该桥是文物。

  马山县文化广播影视和体育局文化稽查大队相关人士介绍,八仙板桥是明代一名土司兴建的,至今有400年历史。这座桥原建有保护碑文,后因故丢失,镇政府称不知此事的理由不充分。

  据他了解,钩机要过桥对面清理垃圾,操作手事先没有预料到桥的承重量不够。结果,开机过桥清理河道垃圾时将桥压垮。令人心痛的是,清理河道的人员在将古桥垮塌部分清理后,竟将未垮部分也拆了,但并未及时向镇政府汇报。第二天,等镇政府派人赶到时,古桥已被拆除完毕。随后,镇政府才向县文体局报告。

  该负责人说,八仙板桥属于县级文物。鉴于案情重大,该局已向南宁市有关部门作了汇报。经研究决定,按文物相关法规定,对周鹿镇政府作出5万元的行政处罚。马山县监察部门对镇政府相关责任人进行调查,并作出相应的行政处分;同时,责成镇政府就此事作出深刻检查,并在县里通报批评。 记者 谢奎 文/图

  小贴士

  八仙板桥:位于马山县周鹿镇东北侧码头边。该桥为石板桥,始建于明初,清光绪二年(1876年)重修。6个桥墩,都是料石砌成,桥面用石板铺成。上世纪70年代在桥面上铺一层混凝土。桥长40米,面宽3.2米,高1.5米。(据《马山县志》)

(责任编辑:袁霓)

鍒嗕韩鍒帮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鍏充簬缁忔祹鏃ユ姤绀� 锛� 鍏充簬涓浗缁忔祹缃� 锛� 缃戠珯澶т簨璁� 锛� 缃戠珯璇氳仒 锛� 鐗堟潈澹版槑 锛� 浜掕仈缃戣鍚妭鐩湇鍔¤嚜寰嬪叕绾� 锛� 骞垮憡鏈嶅姟 锛� 鍙嬫儏閾炬帴 锛� 绾犻敊閭
缁忔祹鏃ユ姤鎶ヤ笟闆嗗洟娉曞緥椤鹃棶锛�鍖椾含甯傞懌璇哄緥甯堜簨鍔℃墍    涓浗缁忔祹缃戞硶寰嬮【闂細鍖椾含鍒氬钩寰嬪笀浜嬪姟鎵€
涓浗缁忔祹缃� 鐗堟潈鎵€鏈�  浜掕仈缃戞柊闂讳俊鎭湇鍔¤鍙瘉(10120170008)   缃戠粶浼犳挱瑙嗗惉鑺傜洰璁稿彲璇�(0107190)  浜琁CP澶�18036557鍙�

浜叕缃戝畨澶� 11010202009785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