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榕城古街将改造成步行街 取消夜市修葺古街古桥

2013年08月21日 08:42   来源:东南快报   

古街占道经营现象严重

一名小贩拿着板凳坐在路中间叫喊买卖

  已有23年建筑历史的榕城古街,由于年久失修,将引来一次大“洗脸”。昨日,记者从台江区政府获悉,该路段决定列入2013年环境综合整治计划。其中,最大变化是古街商区将改造成步行街商区。

  瀛洲路(榕城古街)北临五一南路,南接台江路,全长300米。沿街商户摆摊占道严重,环境卫生十分脏乱。

  昨日,记者在榕城古街看到,马路上包装袋、垃圾袋、食物残渣等随处被丢弃。整条马路零时摊点不下10个,销售多为袜子、零食、小吃,且不少商铺也将销售摊位延伸至街面。例如,在古街中段,三个临时摊位并排在街中央公开叫卖。

  同时,记者还发现,沿河两侧小道,已经完全被卖衣服、卖手表等商户以摊位形式占据。行人通过沿河都有困难,更不用说去欣赏沿河景色。

  目前,对瀛洲路(榕城古街)综合改造工作,已陆续开展。未来的榕城古街,将让人耳目一新。

  改造方案

  1 严管流动摊点

  为了改变这一区域的“脏”和“乱”,将由市容管理部门和属地街道加派管理,采取定点值守和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治理。

  据该区建设局负责人介绍,“整治脏乱的工作已经陆续开始进行,例如,要求这一区域的清洁工,全天候至少增加3次清扫工作,特别是晚上时间。同时,下文要求所有店铺需自设垃圾桶,清洁工每天定时统一收取垃圾。”

  而对商户违规占道摆摊及设置流动摊点等行为,将依法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对逾期不予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商户依法予以行政处罚。现场保安李先生告诉记者,“我们在执勤期间道路严禁出现临时摊点。也就是说,在全程300米路段任何一角落,一但出现非商铺摊点首次警告逐出,再次发现则通知执法人员进行强制没收商品与推车等。当然,对商铺不自觉将摊位延伸至街面的,我们也将劝阻和要求往里移位。”

  2 取消夜市加设绿化带

  目前最新的改造方案是,要在目前这条宽约10米的马路中间开设一道绿化带,将从南面台江路开始,铺设至古桥段。至于背面至五一南路方向是否增设绿化带还将商议。据透露,本来就不宽的马路设绿化带,意味着这条马路未来就严禁一切车辆进入,改成步行街。

  该区一负责人坦言,“目前古街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步行街,至少还允许自行车等进入。但未来该区域夜市将全部取消,只允许商铺晚间正常营业至22点。强制驱赶沿河两岸随意摆摊商户,还沿河一条可观赏性道路,更是营造适宜的游人步行空间。”

  同时,该步行街将衔接台江路步行街,将营造一个规范、有序、文明的,集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街道环境。

  3 以中式设计手法修葺古街古桥

  为彻底改善该路段的陈旧面貌,提升街市的整体形象,将保留沿街建筑景观传统风格的同时,采用新中式的设计手法,以点、线、面成景的方式,参照建筑所处位置及不同功能,对立面空间形象保护再生。

  也就是说,目前古街两侧极具古香古色的建筑将和马路中央的一座古桥,将在近期加工修葺改造。“沿街建筑从建造到现在使用不到30年,建筑的结构还是牢固的。只是由于长期的风吹雨打,原先采用粉刷和彩绘方式粉刷的外墙已出现脱落和掉漆。对此,计划在近期派驻工人对其建筑按照原来的“面貌”进行修复。”据区建设局负责人称,目前计划是按照第一次建筑其建设的外观进行上色覆盖。也就是说,颜色和建筑上的图案与原来一样。

  而古街中段的古桥修葺方案,目前计划仅对桥面进行更新。“这座桥是座古桥,从1990建造古街开始,对古桥修建工作就是采取尽可能地减小后期加工,保留原始特色。现在再次修葺也是这样,将只对桥面修葺,桥栏不动工,但或将外围在不影响美观的前提下进行安全加固。”(记者吴静/文李剑准/图通讯员陈晓)

(责任编辑:邓一)

閸掑棔闊╅崚甯窗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