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北漂进京3个月逃回老家:北京太冷了 我指人

2013年10月31日 15:32   来源:中国青年报   

  90后周晨阳在北京工作了3个月,就“逃”回老家浙江台州。

  他说,北京太冷了。之后加上一句,“我指人”。

  周晨阳在北京做了3个月的房屋中介,唯一介绍成功的那位客户评价他说,“跟油嘴滑舌的其他中介比,周晨阳很书生气”。

  他刚走出校园,从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周晨阳来到了北京,直接走进一家中介公司,问道:“你们要人吗?”

  他留了下来,月薪1500元,加上中介费里12%的提成。他在北京工作这三个月的全部收入是4500元的底薪,和唯一一单2000元中介费的12%,也就是240元。这4740元,并不足够支付周晨阳在北京3个月的全部开销。

  “房租每月700元,一天吃饭要30元,一个月就要花费900元,3个月光房租和饭费就要4800元。”因为做房屋中介,周晨阳更能深切地体会到北京房租的上涨。去年7月他初到北京,上班第一天看的房源就是东直门民安小区的一套两居室,他记得当时的租金是每月6000元。今年3月,已经回到家的周晨阳跟同事通电话,得知那套两居室已经涨到每月7000多元。

  谈起在北京的工作,周晨阳很失落。唯一一次成功的业务,他总共带着客户看了3次房子。看的第一套房子,因为没找到钥匙,进不去。“当时心里特别紧张,怕被客户数落没准备,但客户很随和,说没关系,看下一套。”第二套房子快拆迁了,但周晨阳和房东聊过,得知近几年不会拆。“那里虽然瓦砾成堆,但是很安静,房间很宽敞,但是不够安全”。

  “第三次看房终于做成了我3个月以来的第一单。这位客户人很好,好沟通,没架子,每次叫出来看房子也都很礼貌、很含蓄。但是很多客户不是这样,他们会摆架子,也不在乎你的感受”。

  之前,周晨阳有一个马上就要成交的客户,对方是餐饮集团的老总,叫他的员工帮他找房子。那位员工年龄不大,好沟通,所以但凡有房源,周晨阳都会带他去看,看了一个星期的房子,范围越来越大,最终在国家展览馆附近找好了一套。员工电话通知老总,老总当时口头承诺,员工说可以就没问题。“我很开心,我想我可以开单了!”

  但是第二天,老总一看那房子,就说不满意。“当时业主也在场,老总没说什么难听的,但是一回到他车里,就开骂了。意思就是我把房间吹得很好,害得他上当。但我是和他的员工一起看的房呀,他员工是看到房子并且满意了。因为是坐在他的车里,我没有回击他。我也不善于与人针锋相对,只是觉得很可气,也很可笑”。

  周晨阳说,在北京,最大的沮丧就是看不到未来,没有归属感,没有安全感,没有人帮你,没有人真心把你当朋友。最孤独的时候,是坐地铁的时候,虽然车厢里都是人,但都是不相干的人。

  “有一次,在地铁里碰到一个同事,我没看见她,她拉了我一下,和我打招呼,我回头那一刻,觉得特别亲切,是意外的惊喜。”

  早高峰最拥挤的地铁车厢里往往很安静。人们低着头,戴着耳机,车载电视里发出清晰的声音。人与人之间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询问挡在前面的人:“下车吗?”

  地铁驶进站台,赶着上班的人们从车门下来,像一个个黑色的点,迅速凝聚在有限的几个出口前,变成一块越来越浓郁和杂乱的黑色,缓慢地向前移动。

  年轻的周晨阳受够了这种生活,现在他回家开起了网店,和在北京的冷遇相比,周晨阳觉得现在在家的生活很自在。衣食无忧,有三五好友随时倾诉聊天。

  周晨阳最后总结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不是每一个人都一定要靠自己硬拼,选择一个亲人、朋友、同学都能使上劲儿的环境,一路互相扶持着走来,其实也是很温馨的。一个人在北京,看似了不起,甚至有点悲壮,实际上是不会做人,跟自己较劲。

(责任编辑:袁霓)

精彩图片